如今的我们已经初步适应了疫情下的生活“新常态”,你是否还记得疫情初期食物供应链受阻带来的紧张感?你是否和我们一样,反思过目前的食物流通体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你是否也和我们一样想做一些新的尝试?
就在2019年,300余名对垃圾分类感兴趣的社区居民加入垒土行动一期。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有的成为了垃圾分类某一专门领域的达人,有的成为了所在社区垃圾分类的领头雁,有的成立了社区垃圾分类自组织。
导语去年,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话题首次出现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沃启基金会和资助者圆桌论坛(CDR)联合主办了名为“开聊行业基础设施 不止听还有行”的平行论坛,梳理...
在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一绿学院的支持下,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厦门好猫生态文明推广中心将在“垃圾分类活动服务中心”平台上向企业、社会组织、社区、个人等征集相关环保作品啦!
关于“城市矿工”的研究——《拾荒者报告》,作为城市重要的亚群体,他们的现状是怎样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面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提升全社会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政策力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随着消费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倡导可持续性消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如何实现“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型,促进公众从认识气候变化向积极采取低碳消费行动转变,成为推动低碳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果你也愿意只学一堂课就能马上GET一项实操环保技能; 如果你也愿意关注的每一个环境问题都能有环保大咖为你出谋划; 如果你也愿意不再拘泥单向地输入学习而去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如果你也愿意用行动改善一个环境问题,那么,请成为我们的伙伴吧!
为全球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这是一篇基于行动者十余年落地深耕的行动研究理念、方法和经验的分享。透过他人的剖析,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前不久,偶然翻看了一下绘本《蚯蚓的日记》,它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图片构成了小蚯蚓的一篇篇日记,记录了蚯蚓与不同生物和地球相处的相关事件,从中可以大概的了解到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它对土壤环境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蚯蚓在幼儿园种植园中的运用。
投入更多时间成本和运费的公益,远比单独捐赠或“处理”一件自己不想要的闲置垃圾更让人认真对待。
民间水环保组织是水环境保护的核心社会力量,其优势在于,自身可以成为联结多方参与水环境保护的具有公信力的民间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各组织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共同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中国的水环境问题,合一绿学院于过去5年间两度开展了水环境保护组织调查——我们希望,让公众更了解我们,让我们更了解彼此。
在以社区资本为视角看待社区和以家庭为本为基础服务社区的过程中,社区营造是贯穿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它是社工进入社区、融入社区的一个技巧,也是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积极性和自主解决社区问题的一种方法。
“非组织公众”既是环境公共决策所需信息的最大数据库,也是决策将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最终承担者。如何引导公众良好而有效地参与,是为提高环境公共决策效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旨在为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公共决策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2014年,重庆的一个小区住宅里,兰草打了花苞,窗外的黄桷树刚吐芽,一群人正热火朝天的热烈的讨论一件“大事”。挑头的是三个妈,大家商量着要办一家公益机构,把所有孩子都重新带回到大自然中去。
社区最美好的模样莫过于和谐安宁,居民相互友好,互帮互助,共建社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全国很多社区都在因地制宜地探索社区建设之路。以上海国定一社区为例,他们的社区花园实践最终不仅提升了社区环境质量,还让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她向上的劲头,是奔着猫盟微信公众号单篇阅读量过万,奔着保护中国12种野生猫科动物,奔着猫盟从环保领域破圈走向大众视野,还奔着让更多人理解动物保护的意义、更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8月1日广内街道三庙社区花园终于开园迎客,这座“隐藏”在社区里的花园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居民共同参与的结果,快跟着小编一块儿瞧瞧去吧!
2013年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45.21%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趋势,且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为了治愈孩子的“自然缺失症”,越来越多的自然教育机构涌现,帮助孩子走进自然,和自然重新建立起深度有效的链接。壮壮和她创立的小路自然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小路”),便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会觉得,也许只有中国城市更好实践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后,中国农村才能开始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实践。而本期节目的嘉宾却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