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介绍
近年来,我国各地和我省分别进行了社区建设的探索实践,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配套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面简单介绍下“完整社区”和“未来社区。”
结合社区的发展和现状,目前对“社区”相对统一的定义是:所谓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20 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认为,社区是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社会学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区作为生产、消费、生活和休闲的场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备受关注。
建造雨水花园是实现海绵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技术和设计手段,在城市生态建设中,雨水花园主要针对城市水资源利用问题的雨洪控制措施。雨水花园是指人工挖掘的浅凹型绿地,收集并处理雨水,结合场地上的污水处理设备将处理达标的水用于整个空间的植物浇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你经常路过的花园,其实也有潜力被改造成有“灵魂”的的雨水花园。又或者,它就是雨水花园!大家不妨细心观察一下,看看你的城市有没有雨水花园。
和平公园自然中心位于和平公园西北角,依林傍水,是无农药化肥除草剂的绿色示范区,设有生态展示馆、自然友好生境区、自然教室和低碳堆肥区。 自然中心以少年儿童的生态启蒙为主旨,在自然科普的基础上,建立对上海生态本底的理解,并培养生态亲和的生活理念。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之一,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减少碳排放、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城市建设者围绕“低碳”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
我们希望去营造一个更好的城市,希望野生动物和人能够在这样一个高度密集化的空间里面更好的生活,所以所有都是手段,而最终的目标希望一个更和谐更安全的明天。
2019年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我国总排放量的10%,道路交通在交通部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已超过70%。考虑到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还将因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如不加以有效引导,交通领域的减排压力将越来越大。为实现交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推动我国道路交通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所谓“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编制完成提出,到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出行与交通”,是连接我们生活场景的纽带,也是城市中产生碳排放最多的领域之一。可喜的是,在构建中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同时,绿色转型也正在发生,政策支持、企业行动与居民习惯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低碳社区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工作与居住区,职居平衡,解决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交通系统通过TOD模式的有效规划,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减少高碳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