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交通规划理念

低碳社区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工作与居住区,职居平衡,解决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交通系统通过TOD模式的有效规划,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减少高碳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

社区是组成城市的单元,与城市的发展和改造紧密相关。许多传统社区布局在城市功能分界过于明确的区域,城市功能匹配不全,职居不平衡,导致大量的跨区域通勤交通产生。一些传统社区往往过大,满足以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对高排放的小汽车依赖较大,较少考虑步行范围内多样化服务配套的建设,给步行为主的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由于社区规划的落后,使得社区原有的规划不能满足现状静态交通的需求。

相比传统社区而言,低碳社区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工作与居住区,职居平衡,解决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交通系统通过TOD模式的有效规划,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减少高碳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协调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站点间的换乘,提高低碳社区内非机动车出行和步行出行的环境品质;使用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利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此外,通过调节整个区域的密度,对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保留,增加绿地碳汇,优化城市景观的同时,创造城市的呼吸空间。


01

低碳社区规划战略


1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一体战略

充分考虑商务区尺度特点和用地布局,深入分析未来多样化的交通需求特征,统筹设施供应,设置安全连续、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交通网络与枢纽,引导用地布局,保障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一体。


2交通与城市品质互为促进战略

充分发挥交通对城市活动、城市活力与城市品质的引导作用,以交通功能的完善促进居住品质的提升,将交通作为高品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重点打造,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3交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战略

交通规划应充分结合湿地、水系、绿地等自然条件,促进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使用绿色交通,将交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增强人与环境的共生发展。


02

低碳社区规划理念


1 尽可能构建居职相对平衡的混合土地使用模式

在规划上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尽可能达到就业与居住平衡,以减少居民依赖机动车出行。交通出行的方式和目的地的选择与城市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在低碳商务社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对人们的日常活动有很重要的影响。就业岗位、居住空间以及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公告设施尽可能在步行范围内混合布置,通过道路铺砌、小品及绿化改善步行环境,加强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减少区域内依靠机动车出行比例。


2 处理社区交通与城市背景交通的关系是规划方案的关键

从社区自身角度考虑,“分离过境交通、净化商务区内交通”是理想的选择:从城市交通系统考虑,单纯的分流过境交通会造成区域交通系统的不连接。应采取“确保城市交通体系,加强区域内外转换功能” 的基本策略,即:在保证既有城市骨架交通体系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商务区主要进出节点的转换功能实现其快速集散的交通需求。


3 “公交优先”是发展低碳交通的理想选择

考虑社区地处城市的地段,及背景交通量的大小,建立以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交通体系有助于提高区域交通承载能力、支撑区域高密度的商务功能区开发,是交通战略层面的理想选择。


4 “高密度、均质化”的路网形态有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

从不同社区的交通需求来看,对路网可达性的要求是首要的,而快速集散的需求应依托周边城市骨架交通网络来实现。高密度路网为社区内部提供良好的可达性与微循环系统,同时为区域内部商业、生活多样性方面营造了良好氛围。加大支路密度,高密度小街区的设计有利于非机动化的交通出行,在商务区商业密集地区道路间距应不大于200米,居住区道路间距应不大于300米。


5 重视慢行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是提高社区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家庭化使用,机动车逐渐成为交通规划设计的主体,进而影响到慢行交通的应有权益,同时也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效率的发挥。结合河流绿化营造慢行交通的良好行车环境,并将其余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交通站点相联系,形成自行车与公交系统的零换乘。社区及工业作为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城市功能区,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对于区域合理交通模式的形成与引导、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以及区域人性化景观的构建都具有重要作用。


6 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基础设施,推动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进步,充换电站的规划和建设将步入规模化、网络化时代,进行充换电站建设规划迫在眉睫。在社区内进行充换电站规划时,充分考虑社区内输配电网现状、结合电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路网规划的指导下,使充换电站分布与电动汽车交通密度和充电需求的分布尽量一致,符合充换电站服务半径要求。


7 碳汇功能的加强

加强碳汇系统建设,最大限度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是扩大碳汇面积。利用河流、湿地等两岸的湿地资源,建立岸边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同时建立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制。二是提高碳汇质量,在高碳排放区域,如快速路隔离带、工业园区防护林、城市道路绿化带、街头绿地,种植固碳释氧能力强的植物,如乌冈栎、垂柳、糙叶树等。


文章来源:无远不往,https://mp.weixin.qq.com/s/GUYfxHPS_JMMkkDsWguu7w


  • 发表于 2022-12-28 14:56
  • 阅读 ( 901 )
  • 分类:知识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合一绿
合一绿

关注环保

4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2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