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介绍
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开始乡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工作。历经八年,探索出一套由社会组织参与的党建引领、多方共建的农村垃圾分类“兴寿模式”。唐莹莹就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爱芬环保基于“推动中国城市垃圾分类进程”的目标,于2021-2023年在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下,推出了【加分计划——社区垃圾分类减量专业能力提升第一期项目】,针对以推动垃圾问题为使命的组织/机构,通过赋能成长、实践探索,让组织/机构对垃圾议题有更深的理解,具备独立承接政府采购社区垃圾分类项目的能力,在项目传播、政策倡导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2018年起,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两期“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3年11月,试点项目一期、二期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14省22市的60余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社区场景包括城镇居民小区、农村、学校、办公园区、公园、农场和农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堆肥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在中国进一步推广,合作双方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也已凝聚了部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者。
每一位践行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的市民都为城市减碳出了一份力。
沉浸式“合作好生活”工作坊 导师、伙伴走心默契 顺德居、玫瑰里、北曲西 垃圾分类到社区堆肥 生活的烟火在这里集结分离 从废弃物到新生命 谁的魔法让变化发生?
垒土行动将重点学习生活中垃圾源头减量&分类、环保手作、堆肥的知识技能和行动方法,能够带动社区开展相关主题的环保行动。
说起社区垃圾分类,“社区”二字是前提。社区书记作为社区服务一线工作管理者,也是社区环境卫生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是如何看待社区垃圾分类问题?随着垃圾分类政策陆续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施行,他们又将怎样回答这道“考题”? 垒土伙伴之声,本期一起走进社区书记李马军的垃圾分类管理之路。
在立雯和零废弃村落加入恒星伙伴计划前,我们没有交集。结识了立雯并走进立雯和零废弃村落团队的实践场域后,我被她的见识和行动力震撼到了。我想到某位学者对新文化运动中的两位风云人物——鲁迅和胡适的评判:“病症是鲁迅看得准,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而在垃圾治理问题上,我看到了立雯兼具“鲁迅的看病水平和胡适的开方水平”,这是非常难得的。
了解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情况
“双11”的消费热潮背后,不只有消费释放、商品流转,更有“碳中和”带来的深刻影响。
一种新的“重复使用”消费模式提供了减少塑料垃圾并实现经济增值的方法。以下三种情景展现了可重复使用塑料制品的未来以及其如何帮助社会赢得与塑料废弃物的战争。基于深入访谈、数据分析和情景建模得出的结论,呈现了新的全球图景和跨地域的合作方式。
把邻里共创的"绿色生活"带入“碳中和”大主题——探秘青岛万科玫瑰里小区绿色低碳生活
系统学习实践知识体系,是回到本地实践的基础。
继续来看行动者傅英阿姨的环保故事。
来看看行动者傅英阿姨的环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