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份!《中国公众生物多样性认知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意识、态度、行为——中国公众生物多样性认知调查报告》。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WWF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

 

attachments-2021-07-ERa4hCCM60e7d98373996.png

5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意识、态度、行为——中国公众生物多样性认知调查报告》。 

 

报告对国内一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杭州、大连、兰州、昆明、武汉、成都)和三四线城市(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的共计3000位公众开展调查,考察其在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以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行为及其触媒渠道三大方面的情况,是国内首份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公众认知调查报告。


attachments-2021-07-bZhdt9sf60e7d9960e8b9.png


识词不辩意:有91%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生物多样性一词,但是只有34%表示知道其含义,另有57%的受访者表示听过但不知道含义。

attachments-2021-07-i12SI9KP60e7d9af32951.png

 

理解有偏倚:受访者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涵的认知有一定偏向性,知道其含义的受访者自发提及的内容的相关性高达86%,但主要集中在物种多样性层面(65%),而对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提及率分别只有24%10%。反映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认知的广度、清晰度以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度的认知均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议题大且远: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等环保和污染治理议题,受访者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情况在常见的相关自然和环境议题中最低。受访者普遍抱有亲近自然的态度,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急需更是造福后代,且对生物多样性的未来改善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绝大多数受访者仍然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牵头者和深度参与者仍然是政府(85%),自己只是配合的参与者。

attachments-2021-07-XoESsrAd60e7d9bf4ebc4.png

行动有意愿:在我国政府持续多年的大力倡导和推进下,低碳环保、垃圾分类等行为是受访公众最普遍采取的保护行为;在宣传教育效果叠加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情况下,减少消费野生生物制品也成为普遍采取的行为;亲近自然、关注自然是其次多采取的行为;但主动传播、学习、捐赠等行为采取的仍较少。

attachments-2021-07-mvLa5inm60e7d9ca9be57.png

 

认知广度和深度待拓宽

调查发现受访者在提示后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认知都超过了90%。说明物种多样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知。

attachments-2021-07-sqEQVejv60e7d9d86ef0c.png

生态系统多样性在提示前后的巨大差异说明其概念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宣传推广,但其与生物多样性概念之间的关联并未得到清晰阐释,也未能被公众充分理解和认知。

 

遗传多样性的认知度虽然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但与其他两项内涵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也说明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或较大程度上停留于科学和概念层面,难以吸引普通公众关注,或被其理解和认同。

 

因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认知的全面性和深度。从现状看来,公众对其认知理解多数集中、并且局限于常识、概念和字面意思,建议对于其内涵的生活化,具象化可能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attachments-2021-07-S4wxwRD260e7d9e98d667.png

个人参与意识待提升

受访者普遍认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且调查公众普遍为“生物多样性”现状堪忧。但对于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本次调查排序可以看出,受访者理解的出发点更多偏利己(有利于人类)如资源的供给,而对大自然本身的需求,或与日常生活不直接相关的因素关注度和认同度较低。

attachments-2021-07-hfOlZ9GH60e7d9f43a841.png

关于谁应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实施力量,受访者较多认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宏大而重要的事业中,个人只是被动和有限的参与者,未能充分理解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可能产生的巨大力量。

attachments-2021-07-qYvGMz8a60e7d9ff5bd36.png

 

针对性开展引导和推动

为了基于本次调查的成果更好地设计和开展未来面向公众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和行动,本调查还对重点人群的相关意识、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对其引导的建议。

 

对于青年人群建议应该提供更多资讯、案例等信息,帮助其建立更全面综合、与时俱进的生物多样性认知,同时,帮助他们厘清概念和思路,建立生活经验。多提供通过参与实践加强认知的机会,推动他们从高认知人群,进一步转化为高行动意愿的人群。

attachments-2021-07-eHulf7vC60e7da09a9644.png

女性群体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上表现更强烈的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自然的价值观,在行动中也有更强烈的行动意愿。对女性群体的引导应多强调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广义角度的意义,同时多提供一些从身边做起,容易参与和践行的行动建议。

 

对于亲子家庭人群,应该对着眼于他们对孩子当前教育和未来长远发展的关注,有针对性的提供自然教育、自然体验、科学素养、社会化学习等进一步感受、了解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议题和活动的机会,以此作为优势切入点,提升该类人群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对保护行动的参与度。

attachments-2021-07-0qtfkbtJ60e7da1641880.png


 

呵护自然,你我有份

全球顶尖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需要立即采取变革行动,才能扭转这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严峻趋势。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在2030年之前,通过改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丰度、多样性和韧性助力自然恢复,使其超过2020年的水平,实现自然向好attachments-2021-07-7uC0wfJT60e7da49e934b.png


我们深信,公众将是形成“自然向好”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了解不同群体对自然保护概念的认知和态度,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的意愿及其原因,摸索最适合的媒体平台、传播手段和教育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公众为对象的传播、倡导和教育工作。

 

最后,我们想强调的是,生物多样性是一个专业概念,我们开展此次调查的目的并非对公众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而是期望通过对客观现状的系统了解和深度分析,寻找原因、比较触媒,优化策略,启发相关的从业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和教育,以推动公众在意识、态度、行为上的全面提升。期待生物多样性议题可以获得更多关注,激发更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

 

 

  • 发表于 2021-07-09 13:10
  • 阅读 ( 2291 )
  • 分类:志愿者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巴黎不日落
巴黎不日落

7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2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