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摆脱塑缚与瑞尔行为中心针对中国减塑领域合作伙伴的调研显示,79%的中国减塑领域的合作伙伴认为:有效的行为设计对实现其工作目标很重要。而减塑机构在工作中遇到的四大困难是: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场(OWFs)的建设在沿海海域迅速发展。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海洋物理环境,还可能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用和迁徙模式产生影响。
根据5月7日发表于《自然》的论文,气候危机的负担将主要由年轻世代而非年长世代承担。分析显示,在1.5℃升温情景下,2020年出生的人群中约52%的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热浪暴露风险,而在1960年出生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6%。研究结果强调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年轻世代影响的紧迫性。
传播和项目像两列平行轨道,偶尔交汇,更多时候却互不相干。当传播希望深入了解一个已经完成的项目、整理出对公众有意义的传播内容时,项目却表示:“我们其实没啥特别的故事。”发来的材料也是零散、干巴巴的内容,缺少细节。而从项目同事的视角看,传播这边“总是催素材”、“要求太多”、“有点事多”。
目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指导原则是改变“重减缓,轻适应”的现状,逐渐过渡到“减缓和适应并重”。在政策方针上,两大路径已经被提升到同等战略地位,一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全局。其中,在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话语体系中,也融合了相应的气候减缓工作规划,进一步贯彻了二者协同的战略格局。
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期间,我机构在湖南省14市州市面上随机选取商超、食材店、菜市场等水产售卖点并采购了牛蛙样品50份,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重点检测项目包括呋喃西林代谢物和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两项高风险兽残指标。
这几年我们能感受到公益组织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无论是从社会资源分配不足给公益组织带来的人才流失,还是组织自身专业能力薄弱面对社会高质量需求的挑战,还是因为组织资金链枯竭而面临的歇业,从目前的公益行业发展状况来看,或许这只是一个开始......
虽然过去十年间供应链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当前的绿色供应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多行业的供应链龙头企业,未能有效落实供应链环境管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保护的决策部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施行两周年之际,首届黄河流域青年生态文明交流活动于3月31日至4月1日在山西省吕梁市碛口古镇举行。
3月2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联合发布《碧水之路——水污染治理行动十年回顾和展望》报告(简称《碧水之路》报告),着重从机制创新和多元参与视角,盘点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发布以来,我国水环境保护在十年间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并对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做出了展望。
让环评“拥抱”智能化手段,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注入全新活力,已成为各地开展环评改革工作的重要关注点。
“捐赠圈能够同时为圈内成员、受赠者以及社会公众的联系带来好处,通过提高参与度及慈善教育让成员们能够更积极的进行策略性捐赠,从而实现慈善目的,解决社会问题。许多捐赠圈关注社会变革,通过支持社会创新来扩大慈善事业的范围和最终影响力。”
五年前从各家各户收起的老种子,因为产量的不稳定,最终无法留在大部分田里。那么,王金庄气候适应的故事,究竟是在地生长的智慧,还是被知识权力塑造,符合“碳中和”“碳减排”等主流宣传话语的统一口径?这两套话语之间的距离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对社区有何种影响?历史沉淀下的梯田农业文化遗产,能否解决今天农民与农村的难题?
大家好,我是来自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的韩李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主题是“用艺术的方式守护自然”。这是我们觅蓝现在正在尝试的一种和公众交流、传递生态文化理念的一种方式,对我个人来说,我用绘画的形式更多一些,所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小故事和经验。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草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在三江源区域约3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展开全面深入的雪豹种群数量系统评估,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上在线发表。这是我国首次完成大规模雪豹种群评估,也是目前全球正式发表的最大尺度雪豹数量调查结果。
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发布了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报告揭示了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海洋逐年不断刷新变暖纪录,这一现象已然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
2025年1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根据六份国际数据集确认: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过去十年均进入前十名,创下了破纪录的异常高温记录。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对六组数据集的综合分析,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气温高出1.55℃(±0.13℃)。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刚刚经历了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平均气温高出1.5℃以上的首个公历年。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并非单靠少数气候专家的努力就能完成。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应对当中,“气候桌游”(Climate Fresk)应运而生。气候桌游通过一种互动性极强的工作坊形式,使参与者能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原理,并激发他们采取实际行动。
2024年6月17日早上9点,观鸟微信群因为一条消息炸了锅:在北京永定河畔的一处崖壁,挖掘机已经抵达现场。如果开工,可能会瞬间破坏崖壁上面百余个错落分布的洞窟——那里是崖沙燕迁徒途经北京时筑起的家,里面还有不少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