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跃跃欲试的月捐到底如何启动?如何做拉新和维护?内部工作如何协作?对机构有哪些收获和成长?……灵感枯竭?你的月捐运营"新搭子"来了!
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生态破坏环境公益诉讼案,是自然之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又一起重大案例。近期,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一审判决,该案对于生态修复主管部门、环评编制机构、景观生态学学者、鸟类爱好者等均具有较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公众尤其是环保界的广泛注意和讨论。
由Takayuki Shiono等人撰写的《日本的区域保护规划:OECM 在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重要性》一文于2021年发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杂志上,该研究运用空间保护优先级(SCP,Spatial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方法对日本生物多样性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评估自然保护地(PA,Protected Area )网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指导其扩展策略。
水生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水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正好可被植物作为自身营养物质加以利用。水生植物吸收Pb、Zn后,不同器官富集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根>茎>叶。
“【导言】抗生素残留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缺乏管控的排放现象严重,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且还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特别是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在各类环境基质中,病原体与抗生素残留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抗生素耐药性产生与传播。”
2022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审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昆蒙框架”分别设定了4个2050年长期目标,以及23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目标。其中,“减污”(行动目标7)、“降碳”(行动目标8)和“强生态”(行动目标11)都是“昆蒙框架”中的重要目标。
从2013到2023,SEE卫蓝侠已经走过十年。十年间,SEE卫蓝侠旨在通过资助工业污染源防治领域的民间环保公益机构,督促企业守法排放及绿色转型;组织各方社会力量,推动政策落实及效能提升,形成合力,进而在工业污染防治领域建构一个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监督推进的多元参与体系,实现改善中国环境问题的共同美好愿望。
调整是根据空气质量改善现状和大气传输特点,长三角与京津冀基本上协同打通,区域联防联控不断强化,有助于形成空气流域,更为系统、整体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我们联合绿色潇湘、南京绿石和芜湖生态,经过广泛的桌面研究,南京、长沙、合肥三座新一线城市的线下走访调研,线上消费者定量问卷调研,以及深度的消费者访谈,联合发布「酒店客房易耗品可持续转型研究报告」。
由于海岸带的区位特殊性和管理复杂性,周边村镇社区产业的转型情况、渔民和利益主体的参与配合程度,常常是影响政策落地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外有研究指出,在海岸带保护与恢复过程中应当崇尚以人为本,政策落地于民、授利于民。在注重生态系统目标的同时,应加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施策。
《洛阳名园记》中对园林的审美便是以“活”、“清”为特色,因水的存在,园林更能呈现清雅灵动的特质。苏州园林最美之处就是水,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有水园亭活,因此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一说。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发布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2023年度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其中,立讯精密、联想集团、鹏鼎控股、隆基绿能、宝钢股份和安踏体育表现突出,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提升显著,但A股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表现整体亟待加强。
2023 恰逢CEGA 成立 5 周年之际,CEGA 决策委员会决定开展优秀案例传播交流活动,并制定了《2022 CEGA 优秀资助案例交流活动细则》,采取成员机构提交,伙伴代表以及特邀专家共同讨论甄选出 2022 年度优秀案例 18 个,编辑成册。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冬季气温降到零下,夏季最高气温直冲45℃,南昌作为“夏炎冬寒”的典型城市,对于常年需要户外巡河的环保工作者来说并不友好。“最初我们和其他公益组织一样,也是组织大量志愿者去巡河,但南昌冬夏的极端气候大大消磨了志愿者的兴趣和效率。”找到一种省时省力又安全的方法巡河,是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创始人刘丹和他的团队最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2022年12月,由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Impact Hub Shanghai 影响力工场、New Energy Nexus 中国、绿色创业汇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迈向2060”气候峰会暨2022“低碳共创营”成果展示会在线上成功举办。在峰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所前中国首席代表李来来就气候适应议题进行了分享,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发生,而适应可以对已经发生事件和存在的风险进行防御,并详细介绍了应如何采取气候适应行动。
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是长期生长在当地的树种。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我国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开展造林绿化,目前,全国人工造林基本全部使用乡土树种。 全国人工造林基本全部使用乡土树种
2023年12月11日, IUCN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发布了《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更新版,受到了多个国际组织、科学家的认可和支持。目前,IUCN红色名录共收录了 157,190 个物种,其中 44,016 个物种濒临灭绝。
12月8日,2023年第二届湖北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论坛在武汉举办,以“中部善起 推动公益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路径、合作模式以及历史使命,通过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探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前景,为促进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融合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2022年到2023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发展如何?你我身边的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如何?主要有了哪些变化? 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12月20日,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和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