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自1970年-2016年间全球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的物种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在淡水野生动物中,这个指数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4%!《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证了过度的活动会对野生动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气候带来影响。
这是本期分享嘉宾Tala最近做的一个很有趣的小实验,用图片记录的形式记录每天家里产生的垃圾,并用不同的小图标把垃圾的去向和处理方式标注出来。
零废弃的生活方式也备受关注 很多人在观望,零废弃生活 是不是会影响生活品质? 却不知道「少即是多」的美好 正等着你一起 立“圾”行动
在防控疫情的要紧关头,必须做好环境监管,为了降低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危险,非现场环境监管技术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很大提升。
东京奥运会延期,虽然许多运动迷无奈又遗憾,但是东京奥运会筹备至今,透露出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讯息,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眼下,虽然东京奥运会被遗憾地推迟,但是这段时间以来东京奥运传达给人们的环保理念和信息,却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都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对居家环境或衣物等进行消毒。但同时也有人担忧,过度消毒是否会导致大量消毒剂严重污染地下水。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野生动物保护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0年2月24日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
上一篇我们从大量培训内容中,抽出几个关键要点,以学员反馈和主办方对话的方式做了简单介绍,本篇我们将谈谈社区工作从“知”到“行”难点在哪里、如何突破,以及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做环保当然是好事,可为什么是你去做?
垃圾治理超越技术,是管理问题。
小时候在农村的奶奶家 家里的剩菜剩饭都拿到后院去喂鸡喂鸭 那时根本不知道“厨余垃圾”是什么 搬来城市之后才发觉 这些湿漉漉的垃圾一晚上不处理 就会发酸、招小飞虫 很是令人头疼 据统计,厨余垃圾占我国家庭 生活垃圾总重量的50%以上
厨余垃圾 | flickr 数据显示,厨余垃圾在我国生活垃圾成分中的占比在60%左右,因此,在垃圾治理中,如何处理好厨余垃圾是关键。 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在厨余处理上有何不同? 政府和企业 ☑堆肥还园林; ☑厨余垃圾饲料化; ☑厌
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正赶上端午节, 仁渡海洋度过了一个繁忙而充实的端午假期, 在“三地同心护海洋”全国联合净滩的第二周, 我们开展多场净滩活动的同时, 也完成了《海洋环保组织名录2018版》(以下简称“名录”)。 什么是《名录》 《名录》是一本关于我国
笔者按:在德国南隅小城弗莱堡(Freiburg)学习生活多年,最令人着迷的日常是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在森林里慢跑的林间小道上,在穿梭于城市的有轨电车上偶遇三两个老师领着一群装备齐全的“小不点”,要么正手牵手去往森林的途中,要么正围坐在树下做游戏吃便当,要么正欢喜地带着他们捡拾的叶子、树丫以及各种花花草草满载而归。然而,多年来在欣赏这些孩子们亲近自然的画面之余,我却不曾有机会仔细思考在这些美妙
世界红树林分布图 (图:UNDP,2000年) 喜热的红树林 红树林一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滨海潮间带,隐蔽的海岸,风浪较小的曲折河口港湾和泻湖是其理想生境。这些地方淤泥沉积,浅滩广布,有利于红树植物的定居。 全球2/3的红树林分布在非洲、亚洲、澳洲,以
每一个人都逛过动物园,每一个人也都欣赏过园里的小动物。但动物不会凭空出现,当我们把它们从自然家园带走的那一刻起,动物园就有了“原罪”。 如何让它们生活地更好,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以及身为观赏者的我们如何促进动物园去进步?这些问题,都有待回答,并且需要回答。 这个时候,花蚀老师出现了,他决定一个人上路,走遍56个动物园,带领
关于“劲草·疾风充电站” “劲草同行——成长期环保组织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劲草”)自2012年发起以来,已汇集百余位跨界导师,陪伴支持到50余家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环保公益组织茁壮成长。“劲草·疾风充电站”精心挑选一批劲草伙伴在导师陪伴下获得突破式成长的典型案例,通过线上讲堂的方式分享给大家,以期帮助更多成长期公益伙伴
污水处理的工艺非常多,从预处理到深度处理;从物理、化学到生物。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哪种废水该用哪种处理方式。所以小编为大家精心编制了31种非常实用的污水、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 例如城市尾水提标、工业废水处理等,希望能给大家在遇到相关项目时,以供参考。 01 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9月16日,台风“山竹”在广东台山登陆,强风带来的风暴潮也将人类曾经倾泻到海洋里的垃圾还回来了。 众所周知,海洋是生命之源。 海洋覆盖了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它提供了我们呼吸所需一半的氧气。如此广袤的海洋,渺小的人类真的能影响它吗? 事实证明,是可以的。 据央视报道,“蛟龙号
碳抵消这个概念,到底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