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自己做’转变为‘推动别人做’很不容易,经常会忍不住上手去做。” “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就是听完了感觉明白了,自己做的时候又不太会了。角色的转换和把握确实比较困难,特别是在社区里,会下意识地帮居民做决定,然后说完就后悔了,想去补救。另外,有的时候不敢真正把权力放下去,老是有点不放心的感觉。” “目前所在的项目点,已经入驻工作近三年。项目架构一直是以政府、社会组织为主导,当地村民为被服务对象。我们与当地村委、村民组织、乡贤骨干都有了习惯的和固定的沟通模式与工作方法。现在一下转变成以社区为主导的方式做工作还很困难。”
为了让学员更清晰地理解社区主导、社会组织协助的含义。在培训中我们将两个角色在各个层面和环节应该做什么进行了区分。社区行动方案应该是由社区自己制定和实施的,而社会组织的任务则是推动和协助这个过程。
做一个好的协助者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相信目标群体,相信目标群体做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是尽心尽力的,是能够做得比我们好的。二是“聪明”地支持社区。社区主导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社区能够做的时候社区自己做,社区做起来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协助和支持。这种支持不是越俎代庖,不是代替社区制定行动计划、管理资金、采购物资、甚至是销售产品等,而是推动社区动脑筋、理思路、用自己的办法在适当的外部支持下实现目标。有的学员反映,用参与式方法推动社区组织活动比自己组织活动麻烦多了!我们的经验是,协助者直接做很多事,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却可能耽误社区的成长;陪伴社区成长,在最开始时比自己直接做更复杂和困难,但社区能力成长之后,就有可能进入可持续自主发展的轨道,协助者也会越来越轻松。
“社区的依赖性总是很大,常常听到‘你们引进来的项目你们说了算’、‘投工的话没办法,要做的话你们做吧!’这样的话。想以协助者的身份推动社区做事特别难。”“协助者的技能还需要加强。比如如何抛出有效的、合适的问题,让居民能够‘接住’,能够不断深入讨论下去。”“在社区讨论时,很多时候都是能说会道的人在发表意见,最后起主导作用的也是这些人。虽然知道这样不对,但也很难打破局面,还是协助者的各种技能没有掌握。”“在工具使用上不太熟练,有时显得非常生硬,看起来像是在‘尬’用工具,为了使用工具而使用工具。”“在做社区项目时,不知道哪些地方是关键环节,哪些地方可能是‘坑’,感觉很多东西还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每日回顾’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刚开始觉得有点麻烦,慢慢习惯以后发现麻烦的事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每次去村里工作,不管是和同事一起还是一个人,晚上都会坚持做每日回顾,分析总结协助过程和项目推进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调整方案与方法。”
在社区讨论中,能说会道的人一直说,不善言谈的人不敢说。协助者可以通过流程的设计、方法的使用让不同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图为学员在协助社区选举公共事务协调小组的时候,为了避免公开提名导致一些人不发表意见,或者一些人“带节奏”,给每个院落长/代表发卡片纸,让大家各自写出自己认可的人。培训中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可视化工具、辩论、游戏等都可以视情况用在社区里。
集中培训提供的主要是知识框架,让学员“了解”基本的概念和关键要点。即便在培训中有很多练习,也只能模拟出极少量的现实状况。面对各种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以及不同的项目类型,如何将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实践。社区不积极,就反思是否瞄准了社区需求、是否做到了有效的宣传动员、是否帮助社区建立了对资源和项目的拥有感;提问时冷场了,就反思冷场的原因,再换个问法;讨论时部分村民参与不进来,就反思应该通过什么办法促进不同群体的表达……培训中提供的“每日回顾”这个简单的小工具,就是让大家在每天的社区工作结束后做一个团队内部的总结,这既是集思广益梳理信息的过程,也能够促进团队沟通交流和凝聚共识。通过反复实践,结合知识框架进行反思,改善下一步的行动,在不断的“行动-反思-行动”中,逐渐从“了解”变成“掌握”,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每日回顾”是团队核实信息、提炼主要发现、分析和总结工作得失的方法和过程。图为在培训中,学员分成三组,每晚针对当天的培训,分别从“培训内容的关键要点”、“培训的方法和工具”、“培训的内容和流程”等三个方面进行每日回顾。
“机构的一些项目,习惯上是我们自己做,而不是推动社区做,因此转变成社区主导的方式很难,机构也没有支持这样做的气氛。”“有一次做社区活动,我主张用可视化的工具,我的同事却喜欢用ppt,他认为ppt说的更清楚。我们还因此吵了架。后来有机会用可视化工具的时候,大家才理解了可视化工具的好处。当时画了一个图,村民能够在上面标出他们的水源、他们的桥,和我们有更深入的交流,而不只是跟着ppt听我们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起工作的伙伴是否也能理解到参与式方法与理念。协助工作是非常需要团队配合的,希望能支持整个团队的能力培训。”
为了推动学员所在机构深入理解能力建设内容,我们支持一些机构的相互访点学习活动。图为甘肃和宁夏两家机构以种子基金项目为载体开展的交流和讨论。参加完能力建设项目后,一些学员在机构内部,或者面向自己所在地区的其他社会组织进行了知识的传递和分享。图为来自成都崇州市的学员结合自身实践的经验及培训对象的特点,组织的针对近20家本地社会组织、乡村干部的分享。
参加培训之后,如果没有团队配合、没有负责人支持、没有机构氛围,培训学员也很难在项目中深入地运用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我们认为,一个机构的能力提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队在方向和目标层面有共识,对诸如“社区主导、外部协助、建立社区自主发展能力”有共同的理解和坚持,机构有运用参与式理念做社区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二是具备操作层面的各项技能,例如掌握协助的方法和技能、建立对社区工作的敏感性、理解参与式社区发展项目的关键环节等。只有这样,机构设计和实施社区发展项目的风格和方式才能有所转变,做真正的社区主导的农村发展项目。
“很多项目周期很短,还要完全按照项目书执行并完成,没办法在建立社区能力和改善社区行为方式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变成了简单地追赶进度、完成活动。有时甚至感觉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参与式社区发展项目要把资金和决策权交给社区,但是有些资助方却不理解。有一次申请项目,我们按照培训学到的,没有‘拍脑袋’将到社区的资金做详细预算,准备把那笔钱交给社区,我们协助社区自己做行动方案和资金预算。后来评审老师却提出质疑,说我们没有认真做项目设计。但是项目没批之前,我们也不可能协助社区做出这个预算呀,万一项目没批下来呢?”
在整体注重效率的大环境下,一些资助方也在盲目追求迅速产出的成果和看得到的成绩。社会组织有时为了申请到资助,不得不设定一些“多、快、好”的目标,最后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而忽视社区的节奏、忽视社区能力的提升、忽视社会公平……有的项目帮社区建起了公共空间,却没有协助社区建立起可持续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维护制度,导致公共空间利用率低、坏了没人管;有的项目帮社区发展经济,却没有协助社区建立起合作机制和准备好应对风险的策略,最后把项目资金赔个精光留下烂摊子;有的项目为了显得好看,把资源集中在了少数社区精英身上,忽视了社会公平,社区整体满意度很低。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社会组织要关注自己专业能力的建立和积累,设定的项目目标是合理的、可实现的,多跟资助方沟通,争取达成共识。此外,社会组织也需要沉住气,按照真正参与式的方式慢慢做出一些成果、做出示范,建立资助方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呼吁资助方能够以“社会公平”、“可持续性”和“社区集体行动能力提升”等多元的视角看待项目成效,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社会组织的实际贡献,本着“边培养、边陪伴、边合作”的心态,给社会组织更多实施真正参与式社区发展项目的机会。
农村社区发展工作要真的做好不容易,能力提升任重道远,行业的建设也需要持续的、长期的投入。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给社会组织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更多实地和线上的技术支持,以及更多的交流和研讨活动,让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在能力建设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相互学习的平台、学习行业沉淀的知识,成为对工作领域有兴趣、对专业技术有追求、对行业未来有信心的人。进一步,通过改善行业环境和提升工作水平,让社会组织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