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要河流滹沱河的深度调研报告。
工作坊开场,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柴麒敏主任用一句略带调侃却无比真实的话将我们拉回现实:从郑州“天像漏了一样”的特大暴雨,到迪拜机场变成汪洋大海;从涿州被淹没的出版社,到印度高温下“被粘在柏油路上”的鞋底。
根据摆脱塑缚与瑞尔行为中心针对中国减塑领域合作伙伴的调研显示,79%的中国减塑领域的合作伙伴认为:有效的行为设计对实现其工作目标很重要。而减塑机构在工作中遇到的四大困难是:
虽然过去十年间供应链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当前的绿色供应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多行业的供应链龙头企业,未能有效落实供应链环境管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保护的决策部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施行两周年之际,首届黄河流域青年生态文明交流活动于3月31日至4月1日在山西省吕梁市碛口古镇举行。
3月2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联合发布《碧水之路——水污染治理行动十年回顾和展望》报告(简称《碧水之路》报告),着重从机制创新和多元参与视角,盘点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发布以来,我国水环境保护在十年间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并对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做出了展望。
拔节后的玉米一棵棵直逼两米高,走在密集种植的田间不仅压抑、灼晒,还潮湿闷热、蚊虫泛滥,下了雨深一脚浅一脚趟泥坑,抽穗后一鼻子一鼻子吸花粉,时不时还有玉米叶亲切地给你裸露的皮肤划上几笔血色的飘逸。走回到地头,任谁都得感慨一句“粒粒皆辛苦”(和“玉米地地头真舒服”)。
你还在为如何快速、全面撰写公益项目文书而苦恼吗?好消息!「阿里AI公益小蜜」上线啦!这是一款致力于通过智能化手段,帮助全国所有公益伙伴提升工作效率的AI小工具。老板让我说人话,并写一个谁都能看懂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美丽陕西,我是行动者”陕西环保志愿者应对气候变化交流合作会近日在西安举办。专家学者与环保组织、大学生环保社团、企业代表等5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并寻求实现“双碳”目标的合作途径。
2023年8月,我们推出了《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试行)》(在上海遇到野生动物怎么办?点击查收“怎么办”手册!)。发布后收到的热烈反响远超我们预期,连久未联系的朋友都评论说立刻转发、应该好好推广。
在义桥镇寺坞岭自然地、重峦叠嶂的云峰山山顶,驻扎着这样一个生态科考团队,他们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里,默默进行着生态修复使命。
2024年10月12日是2024年世界候鸟日的第二个年度纪念日,呼吁采取紧急和持续的行动,保护候鸟及其赖以生存的昆虫。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昆虫,保护鸟类”,强调了昆虫在许多候鸟生命周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提请人们注意全球昆虫数量令人震惊的下降。
在国外,历史遗留污染场地治理责任承担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课题。由于国外一些国家工业化早于我国多年,已经经历过历史污染场地治理的阶段,对污染场地的研究时间较长,既有深刻的教训也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几种有效回收模式,包括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实践。巴西通过立法强制执行和行业协会支持,实现了94%的高回收率;加拿大的农药生产企业通过缴纳回收处置费,参与Stewardship First项目,政府提供资金补贴,回收率接近70%。澳大利亚的drumMUSTER项目由农用化学品制造商和相关利益方支持,农药包装可再利用或制作其他产品;德国的PAMIRA-System项目由RIGK GmbH实施,强调清洗合格的农药包装可免费回收。
从2013到2023,SEE卫蓝侠已经走过十年。十年间,SEE卫蓝侠旨在通过资助工业污染源防治领域的民间环保公益机构,督促企业守法排放及绿色转型;组织各方社会力量,推动政策落实及效能提升,形成合力,进而在工业污染防治领域建构一个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监督推进的多元参与体系,实现改善中国环境问题的共同美好愿望。
《洛阳名园记》中对园林的审美便是以“活”、“清”为特色,因水的存在,园林更能呈现清雅灵动的特质。苏州园林最美之处就是水,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有水园亭活,因此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一说。
2022年12月,由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Impact Hub Shanghai 影响力工场、New Energy Nexus 中国、绿色创业汇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迈向2060”气候峰会暨2022“低碳共创营”成果展示会在线上成功举办。在峰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所前中国首席代表李来来就气候适应议题进行了分享,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发生,而适应可以对已经发生事件和存在的风险进行防御,并详细介绍了应如何采取气候适应行动。
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能源领域发布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对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作出了部署。
自2016年起,水电总院每年推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年度报告,至今已经连续发布7年,并形成“1+N”系列报告。本篇文章展示了于2023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内容。
近年来,我国各地和我省分别进行了社区建设的探索实践,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配套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面简单介绍下“完整社区”和“未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