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理念!我国发布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完善办公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及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友好社区环境建设与健康场所推进两项行动,让健康友好社区与场所成为健康生活的支撑。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8-12 20:17
  • 阅读 ( 643 )

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做“绿领”?

2024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绿色职业占据三席,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就是其中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中,也包括风电场叶片维修工、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绿色”新工种。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7-23 19:50
  • 阅读 ( 784 )

案例发布丨《零废烟火》——展现菜市场零废弃的基层创新力量

近日,一场聚焦基层生态治理创新的研讨会在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大厦举办。此次研讨会以“环保‘小切口’撬动治理‘大生态’”为主题,发布了《零废烟火:一个菜市场引发的绿色觉醒》(以下简称《零废烟火》)实践案例册,记录了北京市东城区兆军盛菜市场零废弃建设的探索历程与成果。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6-12 19:41
  • 阅读 ( 1151 )

福寿螺为啥成了亚洲稻田的“灾星”?

1980年代初,菲律宾吕宋岛的稻农们迎来了一种新奇的“外来生物”——一种金黄色的大螺。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相反,很多人听说这是从国外引进的高蛋白食材,营养丰富、饲养简单,甚至还有潜在的出口价值。于是,这种螺很快在家庭养殖、市场销售之间流通起来。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6-07 20:30
  • 阅读 ( 1348 )

#塑战速决# 推动“拒绝、减少、再利用、回收和反思”的塑料治理共识,终结塑料污染 | 世界环境日

数十年来,塑料污染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身体。据估计,2024年全球就产生了4亿吨塑料垃圾。塑料污染危机正在破坏生态系统,使人们暴露在潜在有害污染物中,并加剧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就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的第五次谈判仍在最后努力中。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6-07 20:15
  • 阅读 ( 1205 )

喜讯! “一个长江”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助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带动全社会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举办2025年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评审,“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项目入选,并将在国际重大会议、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大活动期间进行宣传推广。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6-07 20:06
  • 阅读 ( 1166 )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转化路径,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及《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长效化运行,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6-07 19:59
  • 阅读 ( 1151 )

全球报告丨儿童暴露于前所未有的气候极端事件

救助儿童会一直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儿童的深远影响。我们支持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研究团队,对不同代际出生的人群面临的气候风险进行研究。在2021年,双方联合发布《生遇危机1:为什么我们现在必须行动来保障儿童权利》报告。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6-07 19:55
  • 阅读 ( 1155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交付终结塑料污染的长效解决方案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2025年的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BeatPlasticPollution),旨在动员各国共同落实并推广塑料污染解决方案,今年的全球庆祝活动于6月5日在韩国济州岛举办。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6-07 19:42
  • 阅读 ( 1724 )

华南国家植物园“生命网格·BioGrid”APP V2版启动公测

从粤港澳的蜜源植物观察到北京的圆柏分布调查,生命网格(BioGrid)APP自2024年5月22日发布以来,已经走出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国内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公众参与的科学观测以及高校的教学实习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5-27 19:01
  • 阅读 ( 1148 )

从农村到国际会场:讲好中国废弃光伏组件回收的行动故事

2025年5月,《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三大国际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BRS COPs 2025)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Make visible the...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5-25 20:52
  • 阅读 ( 1226 )

研究发现,鲨鱼和鳐鱼将海上风电场作为栖息地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场(OWFs)的建设在沿海海域迅速发展。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海洋物理环境,还可能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用和迁徙模式产生影响。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5-16 19:27
  • 阅读 ( 968 )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2020年出生人群或将更频繁遭遇极端气候事件

根据5月7日发表于《自然》的论文,气候危机的负担将主要由年轻世代而非年长世代承担。分析显示,在1.5℃升温情景下,2020年出生的人群中约52%的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热浪暴露风险,而在1960年出生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6%。研究结果强调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年轻世代影响的紧迫性。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5-16 19:16
  • 阅读 ( 891 )

公益传播和项目,为何总是“不在一个频道”?

传播和项目像两列平行轨道,偶尔交汇,更多时候却互不相干。当传播希望深入了解一个已经完成的项目、整理出对公众有意义的传播内容时,项目却表示:“我们其实没啥特别的故事。”发来的材料也是零散、干巴巴的内容,缺少细节。而从项目同事的视角看,传播这边“总是催素材”、“要求太多”、“有点事多”。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5-16 19:14
  • 阅读 ( 908 )

气候政策 | 减缓与适应并重,国家与地方气候适应政策速览

目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指导原则是改变“重减缓,轻适应”的现状,逐渐过渡到“减缓和适应并重”。在政策方针上,两大路径已经被提升到同等战略地位,一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全局。其中,在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话语体系中,也融合了相应的气候减缓工作规划,进一步贯彻了二者协同的战略格局。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5-16 19:06
  • 阅读 ( 972 )

湖南市售牛蛙抗生素残留调查:30%样品不合格,涉及多个市州

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期间,我机构在湖南省14市州市面上随机选取商超、食材店、菜市场等水产售卖点并采购了牛蛙样品50份,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重点检测项目包括呋喃西林代谢物和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两项高风险兽残指标。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5-14 21:09
  • 阅读 ( 1176 )

当环评拥抱DeepSeek:30分钟出报告、5分钟生成准入意见 | 智能环评篇

让环评“拥抱”智能化手段,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注入全新活力,已成为各地开展环评改革工作的重要关注点。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3-21 11:34
  • 阅读 ( 907 )

如何吸引高质量的新捐赠人?首先,你要有个圈

“捐赠圈能够同时为圈内成员、受赠者以及社会公众的联系带来好处,通过提高参与度及慈善教育让成员们能够更积极的进行策略性捐赠,从而实现慈善目的,解决社会问题。许多捐赠圈关注社会变革,通过支持社会创新来扩大慈善事业的范围和最终影响力。”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3-04 19:20
  • 阅读 ( 889 )

农村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真相

五年前从各家各户收起的老种子,因为产量的不稳定,最终无法留在大部分田里。那么,王金庄气候适应的故事,究竟是在地生长的智慧,还是被知识权力塑造,符合“碳中和”“碳减排”等主流宣传话语的统一口径?这两套话语之间的距离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对社区有何种影响?历史沉淀下的梯田农业文化遗产,能否解决今天农民与农村的难题?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2-28 19:30
  • 阅读 ( 1136 )

用画笔守护自然

大家好,我是来自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的韩李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主题是“用艺术的方式守护自然”。这是我们觅蓝现在正在尝试的一种和公众交流、传递生态文化理念的一种方式,对我个人来说,我用绘画的形式更多一些,所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小故事和经验。

  • 0
  • 0
  • 溪泽源
  • 发布于 2025-01-23 21:58
  • 阅读 ( 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