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气候适应策略:海绵社区构建防洪抗涝的未来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城市面临的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2025 年 7 月 28 日,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市水文总站发布洪水红色预警,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升级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城市面临的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2025 年 7 月 28 日,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市水文总站发布洪水红色预警,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升级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此次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截至28日24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因灾死亡30人,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同时,S2线、怀柔-密云线、通密线部分列车停运,北京关闭全市所有景区,暂停多项旅游及文体活动,在建工地停工。这场北京极端暴雨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也再次凸显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紧迫性,社区气候韧性建设在未来城市规划中愈发重要性。

attachments-2025-08-JBcwlmpE68a7123f4130a.png

2025年7月27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庄子村拍摄的河道©新华社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雨与洪水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将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自2000年以来,与洪水有关的灾害比前20年增加了134%[2]。亚洲地区的洪水事件数量也从1970年至1980年的303起增加至2011年至2020年的1541起[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5℃至2℃,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增加1.2至1.8倍[4]。降水频繁和极端化的趋势使得“逢雨必涝”成为许多城市的常见问题。根据水利部的数据,2006年至2021年间,每年平均有100个以上县级城市遭受内涝侵袭[5]。城市内涝不仅对交通、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还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attachments-2025-08-8e6bkaWU68a7126b1ef98.png

北京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网络素材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修大管子”模式往往使得水流迅速集中,增加了城市下游的洪峰风险。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和海绵社区显得尤为重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而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海绵型社区。

attachments-2025-08-sToeU9zA68a712947e305.png

海绵城市概念图©网络素材


北京市汛期通常从6月持续到9月,这段时间内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是北京城市内涝和水灾风险高发期。许多社区都面临雨涝问题,比如北京市昌平区老牛湾村,该地区过去经常受到雨涝困扰,仅有污水管道而缺乏雨污分流设施。每逢雨季,村内小广场附近总是会形成一片“小湖泊”,积水总是能到大腿深。


2022年至2023年,北京富群社会服务中心在北京福田康明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启动了“海绵社区”试点项目。项目以曾经积水内涝比较严重的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老牛湾村作为试点,铺设雨水管道、进行雨污分流、建设雨水花园、营造小微湿地等方法进行了海绵社区的营造。这些工作使得雨水通过下渗、滞蓄、净化之后排入河道,减少对河流的污染,增强社区气候适应性,并美化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和幸福感。

attachments-2025-08-QRKg9bCq68a712bf733e3.png

雨水花园模型©网络素材


attachments-2025-08-BQhFxbbF68a71317d3d64.jpg

富群组织志愿者参与老牛湾村雨水花园建设


2023年7月至8月,中国多地再次遭遇严重洪涝灾害,老牛湾村通过雨洪适应改造后则成功应对了极端天气的考验。曾经难以通行的积水区域即使是这样的暴雨也同行无阻。雨水被引流到了雨水花园中,被雨水花园的植被和土壤阻滞、吸收,剩余的雨水汇聚到的沉淀净化池中。净化池采用了防渗技术,可以起到很好的存蓄雨水的作用,同时通过沉淀池的植被和土壤,也起到了很好的过滤和净化的作用。雨水被有效引导到雨水花园和沉淀净化池中,最终排入南沙河,成为了海绵社区建设的生动范例。

attachments-2025-08-jnqDrDTn68a713611b258.png

attachments-2025-08-2wI5HSbU68a713891eaa3.png

富群同企业志愿者和老牛湾村共创共建的雨水花园现在已生机盎然


除了老牛湾村,四家庄村也已启动海绵社区项目。四家庄村属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位于北沙河畔,社区内涝问题长期存在,2023 年水灾时水位曾达一层楼高,还有污水上涌溢流等环境问题。我们希望将海绵社区的建设经验继续推广到四家庄村,通过雨水花园建设、环保及水资源保护科普宣教等方式增强社区气候韧性、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我们期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社区成为“海绵社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强社区气候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 北京强降雨已致30人死亡[EB/OL].(2025-07-29)[2025-08-04]. https://mp.weixin.qq.com/s/avOahOGm8lscFsgZcC4KUg.


[2] 联合国. 珍惜!全球超20亿人“严重缺水”[EB/OL]. (2021-10-08)[2025-08-04]. https://mp.weixin.qq.com/s/7cgkgjtW8tGq9EVIQQN51A.


[3] 中国气象报社. 亚洲多国发生暴雨洪水 降水型式改变后如何有效应对极端气象灾害?[EB/OL]. (2023-07-28)[2025-08-04].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307/t20230728_5676712.html.


[4] IPCC, 2023: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 II and I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ore Writing Team, H. Lee and J. Romero (eds.)]. IPCC, Geneva, Switzerland, pp. 35-115, doi: 10.59327/IPCC/AR6-9789291691647.


[5] 中国环境. 特大暴雨、高温天气之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刻不容缓[EB/OL]. (2023-09-21)[2025-08-04].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mtjj/202309/t20230921_5788655.html.


撰文:苗开心,计婉玲


审核:祖悦晴

  • 发表于 3天前
  • 阅读 ( 39 )
  • 分类:行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溪泽源
溪泽源

168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68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