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发布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2023年度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其中,立讯精密、联想集团、鹏鼎控股、隆基绿能、宝钢股份和安踏体育表现突出,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提升显著,但A股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表现整体亟待加强。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2022年到2023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发展如何?你我身边的环保公益组织现状如何?主要有了哪些变化? 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12月20日,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和明善...
2023年11月22日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3年会的平行论坛“气候变化与社区适应:可持续未来的合作与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平行论坛上,政府、高校、基金会、一线行动者、咨询机构纷纷从不同...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基于对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洋环保社会组织信息数据的归纳与分析,仁渡海洋研究团队对于中国海洋环保社会组织的涉足议题、工作手法、政策参与等位面进行了分析,加以从生态系统角度,观察我国海洋公益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情况。
11月3日举行的2022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旨在推动企业承担减污降碳主体责任、遏制“环境漂绿”和“气候漂绿”,助力构建全球企业责任体系的全球企业责任地图正式上线,首批纳入1000家中外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全球企业责任地图不仅呈现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公开做出的承诺,更关注和收集企业在目标完成进度,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以及落实在华供应链减排方面的具体行动。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凝聚共识,‘碳’索未来
社会组织是推动持续、有效的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重要力量。2018年底,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 “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实践”项目,截至2021年底,在为时三年的时间内,先后支持8家伙伴机构在7个城市11个社区和1个社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创新路径和方案。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超过1000万,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2008年成立,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2018年以来,万科公益基金会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框架下,以“面向未来,敢为人先”为理念,关注对未来影响深远的议题,以“可持续社区”为目标,推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的关系。基金会当前着重围绕社区废弃物管理、绿色环保、社区发展和专项支持四大业务领域开展工作。
关于生物多样性需要什么样的人?拥有热情、韧性、解决问题、按时交付、善于学习新技能、善于倾听与沟通、“能站高远眺,也能亲吻大地”以及既能把事情做扎实,也能把故事讲好等品质的人。保护的成功,是争取大多数人,做出改变。
红树林基金会(MCF)与合一绿学园共同发起的行业调研项目《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社会化参与发展研究》,今日正式发布研究报告。通过对国内民间保护力量长达数月的政策分析及访谈调研,报告基本明晰了我国滨海湿地民间保护组织的行业现状,也期待为各位带来更多思考和帮助。
湿地报告线上版.pdf 点击下载
公益行业知识的系统性积累和传承,是挑战却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公益行业知识的系统性积累和传承非常欠缺。这种积累和传承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公益行业的入行学习资料,或是公益组织的入职培训。
编者按:传统治理范式难以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公共治理难题,而“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涌现为解决一系列棘手难题提供了重要方案。社会组织如何在新范式中定位自身的职责以及应当发挥何种作用则是各方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治理场域中,社会组织怎样通过调整自身的认知观念、行动路径和方案策略以改变既有博弈格局与结构关系,推动各方为创造公共价值而共同行动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
高校学生是掌握着现代知识的年轻群体,有强烈的志愿精神,让这一群体通过校园垃圾分类这一载体参与进来,不仅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更成为垃圾分类的动员者,未来走出校园,也将是垃圾分类的强大骨干力量。高校校园是垃圾分类教育和行动必须重视的重要场域,值得各界投入更多的力量。
鸿雁发布了《绿色家政3+X生活手册》。手册的发布人、北京鸿雁理事李健解释了什么是“3+X”:其中的“3”是指环保清洁、垃圾分类和食物健康这三个家政服务的基础板块,“X”代表更丰富的理念,和回应更多元人群的具体需求。
编者按 从省厅干部到林校教师,再从国际基金会到本土民间机构,或许这样的人生倒过来更符合社会普遍意义上对于成功的定义。倘若回顾过往,这样的逆行有后悔吗?这种逆行带给个人和世界...
这期的质兰夜校,是质兰伙伴们很想收听续集的一期,有着20年公益从业经验的李大君老师,将自己一线的社区经历凝练的铺展开,却又包含着很多生动的细节。 这是一段厚重有温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