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与城市的共生关系早早镌刻在城市基因之中,城市自然将大河两岸作为城市更新的重心。通过空间更新改善沿河区域功能,转化生态和空间的双重价值,大河得以成为城市战略蓝图中的优先选择。
这个曾默默无闻的村落,如今不仅因大熊猫频繁“出镜”受关注,更以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融合探索引人瞩目。“我们围绕‘人、业、景’三个关键字发力,就是要找保护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负责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关坝流域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冯杰说。
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完善办公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及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友好社区环境建设与健康场所推进两项行动,让健康友好社区与场所成为健康生活的支撑。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实践。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看到了这场变革最具温情的缩影。 当布朗族的青年说“我把太阳装进盒子里”,他究竟做了什么? 在现代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在雨林深处的少数民族,是否也跟上了时代...
在 “双碳” 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下,青年力量正成为环保创新的核心引擎。2025 年 10 月 17 日,中华环保联合会携手联邦快递,在北京正式启动 “联创未来・全国大学生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为全国高校学子搭建起一个 “创意落地、能力进阶、资源对接” 的绿色平台,携手各方公益力量,全面激发青年学习环保创新潜能,为美丽中国注入青春动能!
当“气候变化”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政策文件中,很多立足社区的民间组织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路径:我们在做的这些事,和气候有关吗?
“全球每年使用的 5000 亿个一次性杯子,首尾相连可往返月球 85 次,其中大量最终流入环境并碎裂成微塑料,对水体、土壤乃至人体健康构成长远威胁。”11月18日,环保机构摆脱塑缚项目经理陈艾佳在中国循环杯实践研讨会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