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中国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名录2023版》(以下简称《名录》)在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门户网站正式发布。名录共收录887个名称,分属于93科、432属、887种和种下等级,除分类信息外,...
2023年11月,绿色和平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发布了《未来,始于重复使用——东亚地区循环杯系统与一次性杯系统之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比较》。 研究报告中文版封面 图 | 绿色和...
正在迪拜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步入半程。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刚刚发布《十年期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11-2020年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十年。 报告特别就极...
2022年3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绿色建筑,关系着低碳节能,关系着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近期,北京、重庆、贵州、海南等地发布相关政策,以创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为抓手,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建筑可以与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建筑互换使用 。因此,绿色建筑意味着在建筑中使用资源节约型和对环境负责的流程,以确保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可持续性。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中又会使用哪些可持续工具和技术呢?此篇文章将为大家讲述以上内容。
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双碳”),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面向“零碳经济”时代,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战略部署。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从能源结构转型入手。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那么,到底什么是能源,什么是新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该篇文章介绍了能源的常见分类。
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能源领域发布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对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作出了部署。
自2016年起,水电总院每年推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年度报告,至今已经连续发布7年,并形成“1+N”系列报告。本篇文章展示了于2023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内容。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提及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能源相关内容。本篇文章为您梳理了其中的能源要点。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与传统建筑对比、政策指标及未来趋势以及相关应用案例。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零碳社区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随着国内首个《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的发布,零碳社区成为热词,多个城市纷纷将其列入日程表。本篇文章介绍了三个中国零碳社区营建的成功案例。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之一,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减少碳排放、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城市建设者围绕“低碳”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
今天小沐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中国海洋保护区地方立法实践的外文选译,以当前正在浙江嵊泗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及浙江普陀中街山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施行的《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为例。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发挥好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教育行业的特有贡献。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对蚯蚓宣告死期,是很容易的事,无论是一只,还是一群。
《郊区地铁站停车换乘助力长沙低碳交通》调研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中重点指出长沙郊区的9个首末地铁站周边公众换乘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
目前废旧塑料回收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吗?
7月6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凝聚共识,‘碳’索未来:社会组织参与气候治理”交流会,共同探讨社会组织如何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参与到这场全社会性的绿色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