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琦:社会和人的发展不只有一种方式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一个长江青年环保行动者‘跬步’支持计划”。本文来自第二期“跬步”计划的陆文琦,她目前就职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专注于大气污...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一个长江青年环保行动者‘跬步’支持计划”。本文来自第二期“跬步”计划的陆文琦,她目前就职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专注于大气污染治理与气候变化减缓相关的工作。借助“跬步”计划提供的平台,陆文琦希望分享一些作为环保青年的学习与感悟。


第三期“跬步”计划正在招募中(“一个长江”青年环保行动者“跬步”支持计划第三期开放申请),欢迎报名!

attachments-2024-07-dETwYNPO669cf18b8330c.jpg

不像“跬步”计划的很多伙伴,虽然年纪尚轻却已经有了10+年的环保从业经历,我参与环保工作至今也只有4年多一点的时间,其中3年还是在疫情期间。如果要说自己的成就,可能不足挂齿,所以更多希望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些我作为环保后辈的学习与感悟,与大家共勉。


01 踏入环保大门


我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读的。彼时虽然每天上课经过保护生物学楼,对于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却没有一点概念,也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很多行为可能会对动物和环境会造成伤害。


对环境问题产生直观的认知,是在2019年秋季,我到冰岛大学交换了一个学期。在那期间有幸体验了冰岛的经典旅游项目——冰川徒步。当时我们站在冰川的边界,向导指着远处说:“从前冰川的边界在那里,现在已经退后到了我们的脚下。”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证”气候变暖。


attachments-2024-07-xUeYxADP669cf1c5f1318.jpg

冰岛徒步的向导


正是在2019年,冰岛为一座冰川举行了葬礼,并竖起了一块墓碑。墓碑上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这块墓碑是为了说明我们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应该做些什么。但只有未来的你知道,我们是否做到了。”


attachments-2024-07-eSSCk1NK669cf1e767179.png

冰川的墓碑


五年后的今天回看,我们好像没法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很多”。


交换学习回国后,我到了毕业求职的阶段,碰巧遇到疫情,原专业的求职渠道也有所减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递了几份环保行业的工作,机缘巧合下开启了我的环保从业之路。


02 初识环保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合一绿学园。加入工作的第一天就在封控,三个月后才第一次线下见到我的同事们。在此之前,我是一个没有什么环保意识的普通人。进入这个行业后,在与同事们日常的相处中,我开始慢慢理解了很多环保的理念和方法,如自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少点外卖、废纸重复利用等习惯,都是在合一绿慢慢养成的。


但我也同样能够感同身受普通人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与生活中已经无力顾及更多,只希望在疲惫时享受快捷与方便。就像我的前领导李大君在讨论垃圾管理问题时表示:“垃圾问题的出路其实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的生产生活制度,扩展人的真实自由。”


在合一,午餐时间能够不点外卖,也是源于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可用的厨房和支持鼓励的单位氛围,如果没有这些,想要实现低碳环保,就要付出更多额外的精力和金钱,这些在现代社会可以算是奢侈品。


也许,社会整体生活方式、追求的改变,从来不是某一些人努力就可以、就足够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提供一个包容、支持、友好的氛围和机制。“跬步”线下聚会时有位老师提到,资源是有限的,社会怎么可能无限地发展?不过,我们或许可以重新理解“发展”,把经济的指标变成每个人幸福感的提升,或许能够让环境和人类找到新的平衡与共同发展的道路。


attachments-2024-07-8HnLMPXS669cf2275e678.jpg

作者与恒星计划项目伙伴合影


在第一份工作中,我参与了劲草同行与恒星计划两个项目,项目本身会为环保公益组织提供组织管理、战略诊断等辅导,我在其中参与了课程设计与执行、社群运营、导师的组织协调等工作,仿佛读了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大学本科,在这里,我了解了环保公益组织的概况、议题分类、工作手法、组织发展状态,也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环保公益前辈。同时,这段经历也带领我思考了很多问题,比如社会组织应该如何发展、整个社会能提供哪些支持?个人在其中又该如何发展与追求?


劲草同行项目中有很多不同领域的导师参与,跨界带来了良性的思维碰撞,也带来了不理解与质疑。现在回想起来,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成功的赋能项目,需要基于对他人境况的具体了解,设身处地去帮助或者 “引导”他人解决问题,而不是灌输与指点。这对支持者的视野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或许是我应该要努力的方向。


attachments-2024-07-kM0U1Q3s669cf2e568a5a.jpg

劲草同行工作会议照片


同时,我也深刻感觉到,战略的规划不能脱离议题的专业和背景,因此,在初步了解行业整体情况后,为了更深入的专业提升,我加入了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开始关注、学习、参与空气污染治理相关的研究与倡导工作。


03 尝试走向专业


随着2013年以来政府对于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增加,我国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而进一步的改变则需要触动更深层次的问题,污染防治议题的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和复杂。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行业也面临着更多挑战。所以,在我进入这个议题领域时,本土环保机构的伙伴们大多处在迷茫和焦虑的状态。刚刚进入议题的我,也时常感觉艰难和无力。


但工业污染防治仍然是环保议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卫蓝十年:中国污染防治领域实践与观察报告》中提到:在全球范围内,工业污染的治理始终都是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环保公益组织出现和发展的基础动力……积极推动污染问题有效解决的污染防治公益组织,是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重要组织基础,也可以帮助化解社会问题和潜在风险。


目前我工作的一部分是帮助本土环保机构对接专家学者、研究人员,通过组织培训、讨论会等方式,帮助伙伴开阔思路、提升专业度,并支持伙伴发展出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培训设计和组织能力也在不断积累,从最初略显呆板的形式,到逐渐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融入到课程设计中,通过互动、模拟演绎等形式提升学习体验。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尝试,终于在2023年收到了让我十分有成就感的培训反馈:“个人觉得超级棒,已经是我心目里最理想的状态了。真正收获了很多知识,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大家的气氛超级好,这是我觉得非常开心的一点”。


attachments-2024-07-8qJQ6j4i669cf360aa480.jpg

蓝天力计划2023年培训现场


短短四年职业生涯,自认为并未对行业带来系统性的重大改变,但我在工作中能够尽己所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在专业议题上有所钻研,知识与技能也在逐步提升。我想,这样的个人发展也许不够耀眼瞩目,但却能在过程中慢慢寻找自己在意与擅长的领域,对我而言或许是另一种更可持续的自我发展。


04.人的发展不只有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去尝试


关于我自己的经历,上文已经基本说完了,写下这一段文字,是因为参加跬步线下聚会时带着很多迷茫与困惑,但在与几位老师、伙伴们的夜谈中,获得了一些启发与动力。以下两段谈话,是对我来说最有力量的,虽然做了比较大的精简,但依旧希望能与更多的人分享。


问:如何选择个人发展的道路?个人发展与机构发展的关系该如何判断?

答:

好的平台能做更多的事情,平台越变越好,也会给个人更多发展的机会。这是机构负责人该去考虑的,如何让员工保持热情、和机构共同成长。

公益行业的价值不是规划机构,而是规划事情,要去做应该做、想做的事情……

不要总想着把机构规模做大,不要成为花钱的机器……

公益的工作不是基于当下,而是基于对未来的规划,需要对行业的洞察力、对未来的判断,可以往三年后去着眼,去考虑解决方案,不要被当下困住。对于重要的问题,要提前积累资源和能力。


问:有些事情逐渐变得敏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力量势单力薄,该怎么办?

答:

在没有人说不行之前,你就做,一个人做不了,就找团队,求的是心安。

要相信一个人的力量,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耐心,有时候需要机遇,但最重要的是去尝试。


-END-

撰文/陆文琦

编辑/赵博雅

排版/庞婧怡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


作者介绍


attachments-2024-07-1PJf4052669cf3d9cd54a.jpg

陆文琦


自2020年起,在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参与劲草同行与恒星伙伴计划,支持一线环保组织进行组织发展等相关工作。2022年加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专注于支持从事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减缓主题的一线环保组织。她相信一线环保组织的意义和价值,也期待自己能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attachments-2024-07-flbPnUBE669cf42660fae.jpg

  • 发表于 2024-07-21 19:29
  • 阅读 ( 501 )
  • 分类:环保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溪泽源
溪泽源

12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2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