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随着人均纤维消费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对节约资源、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是有效补充我国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实施意见。
社区共建花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的一种形式,强调公众参与,倡导亲自然的城市健康生活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测算,“十三五”时期,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约为25%。因此,建设“无废城市”十分必要。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法的出台与实施,根据湿地的特点与现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根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更新的记录,报告按此前已经检验成熟的建模方法,更新了1212种鸟类在中国的二值化分布图,也重新识别出了以往缺乏数据的青藏高原南部、“滇东南-桂西南”和东部诸多保护热点,并校正了以往对一些区域热点识别的偏差,呈现了这些重要栖息地的空间分布。
2019年1月开始,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针对石岭沟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以及生活废水的无组织排放,通过前端减源的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生活废水在地化生态处理。李鹏博介绍,化肥部分通过有机生态肥或在地堆肥方式减少工业化肥的使用量,生活废水部分利用反渗滤系统来拦截源头废水污染,垃圾部分用垃圾分类以及堆肥回田方式进行。“这样做能从源头上遏制住污染”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多个案例研究的回顾,该报告展示了环境退化如何影响居住再城市中心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伤害。为针对特定情况实施有效和公正的解决方案,该报告呼吁将通常被排除在外的决策因素和规划过程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中。
了解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情况
“双11”的消费热潮背后,不只有消费释放、商品流转,更有“碳中和”带来的深刻影响。
由于拥有坚固而稳定的碳氢分子长链,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速度极其缓慢,太阳、热量、细菌都难以破坏其结晶结构,随意丢弃塑料废弃物既会破坏环境,最终也会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
空气侠根据多年实践研究,编撰发布《生态环保督察公众参与指南(2021版)》,作为适应新背景下公众参与环保督察的工作指南,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双碳目标达成。
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简称《名录》)正式向社会发布,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4种和4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01种和36类。
“浪花计划”旨在利用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与合一绿学园在海洋议题和能力建设上的优势,以学习网络的形式,系统性、持续性地开展对海洋环保创业者的学习支持,陪伴创业者走过创业初期,帮助初创期的海洋环保组织提升能力、找到伙伴。
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包括《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及《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两项行业标准,这也拉开了中国绿色金融标准编制的序幕。
【写在前面的话】近日,有自媒体撰文称,因为全球变暖,降水线北移,大量戈壁和沙漠将变成宜居的“塞上江南”,对大陆国家有“天大的好处”。文中说,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都在温暖期,海平面升高...
首都北京之美,让人立即想到故宫、长城、鸟巢,但是对于我们喜欢野地的少数派来说,人造不如天成,人工物终不及自然物。稳妥点说,或许两者相映衬更符合审美的主客体互动本性。“燕京八景”为太液...
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个词,我们可能感觉既熟悉又陌生。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
日前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上海市2021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文件指出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建立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推进机制,编制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上海市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能源电力、工业、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在2020年底发布的国际民航日特刊文章中,我们对未来的绿色飞行之旅提出了无限畅想,心想五年后我们能不能坐上“零塑”航班呢?未曾想到,仅过了半年,“零塑”航班和机场已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最快在2022年初就能实现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