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逛过动物园,每一个人也都欣赏过园里的小动物。但动物不会凭空出现,当我们把它们从自然家园带走的那一刻起,动物园就有了“原罪”。 如何让它们生活地更好,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以及身为观赏者的我们如何促进动物园去进步?这些问题,都有待回答,并且需要回答。 这个时候,花蚀老师出现了,他决定一个人上路,走遍56个动物园,带领
关于“劲草·疾风充电站” “劲草同行——成长期环保组织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劲草”)自2012年发起以来,已汇集百余位跨界导师,陪伴支持到50余家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环保公益组织茁壮成长。“劲草·疾风充电站”精心挑选一批劲草伙伴在导师陪伴下获得突破式成长的典型案例,通过线上讲堂的方式分享给大家,以期帮助更多成长期公益伙伴
上一篇我们已经谈到了EwE这个生态系统模型的功能、优势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在结尾的时候,我们又留下了悬念,就是为什么目前这个模型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很少。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对EwE模型第一个模块——Ecopath应用得比较多,而对Ecosim、Ecospace模块应用得比较少,这些年关于Ecosim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而Ecotracer应用的比较少,之前也提到过,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
污水处理的工艺非常多,从预处理到深度处理;从物理、化学到生物。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哪种废水该用哪种处理方式。所以小编为大家精心编制了31种非常实用的污水、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 例如城市尾水提标、工业废水处理等,希望能给大家在遇到相关项目时,以供参考。 01 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碳抵消这个概念,到底是否可信?
当前,由于很多人以信佛的名义进行盲目放生,追求放生物种的数量化、规模化,这导致放生日趋功利,形成购买--放生--再购买的生意链条。这类放生,使得一些地区的外来入侵物种加速扩散,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超过自身承载极限。针对此类现象,采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动保网联合创始人蒋劲松,请他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物保护 问:有人认为,动物保护是舶来
在 “双碳” 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下,青年力量正成为环保创新的核心引擎。2025 年 10 月 17 日,中华环保联合会携手联邦快递,在北京正式启动 “联创未来・全国大学生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为全国高校学子搭建起一个 “创意落地、能力进阶、资源对接” 的绿色平台,携手各方公益力量,全面激发青年学习环保创新潜能,为美丽中国注入青春动能!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实践。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看到了这场变革最具温情的缩影。 当布朗族的青年说“我把太阳装进盒子里”,他究竟做了什么? 在现代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在雨林深处的少数民族,是否也跟上了时代...
大河与城市的共生关系早早镌刻在城市基因之中,城市自然将大河两岸作为城市更新的重心。通过空间更新改善沿河区域功能,转化生态和空间的双重价值,大河得以成为城市战略蓝图中的优先选择。
这个曾默默无闻的村落,如今不仅因大熊猫频繁“出镜”受关注,更以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融合探索引人瞩目。“我们围绕‘人、业、景’三个关键字发力,就是要找保护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负责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关坝流域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冯杰说。
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完善办公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及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友好社区环境建设与健康场所推进两项行动,让健康友好社区与场所成为健康生活的支撑。
近日,一场聚焦基层生态治理创新的研讨会在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大厦举办。此次研讨会以“环保‘小切口’撬动治理‘大生态’”为主题,发布了《零废烟火:一个菜市场引发的绿色觉醒》(以下简称《零废烟火》)实践案例册,记录了北京市东城区兆军盛菜市场零废弃建设的探索历程与成果。
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转化路径,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及《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长效化运行,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2025年的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BeatPlasticPollution),旨在动员各国共同落实并推广塑料污染解决方案,今年的全球庆祝活动于6月5日在韩国济州岛举办。
从粤港澳的蜜源植物观察到北京的圆柏分布调查,生命网格(BioGrid)APP自2024年5月22日发布以来,已经走出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国内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公众参与的科学观测以及高校的教学实习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025年5月,《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三大国际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BRS COPs 2025)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Make visible the...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场(OWFs)的建设在沿海海域迅速发展。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海洋物理环境,还可能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用和迁徙模式产生影响。
让环评“拥抱”智能化手段,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注入全新活力,已成为各地开展环评改革工作的重要关注点。
大家好,我是来自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的韩李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主题是“用艺术的方式守护自然”。这是我们觅蓝现在正在尝试的一种和公众交流、传递生态文化理念的一种方式,对我个人来说,我用绘画的形式更多一些,所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小故事和经验。
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