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很多人以信佛的名义进行盲目放生,追求放生物种的数量化、规模化,这导致放生日趋功利,形成购买--放生--再购买的生意链条。这类放生,使得一些地区的外来入侵物种加速扩散,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超过自身承载极限。针对此类现象,采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动保网联合创始人蒋劲松,请他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物保护
问:有人认为,动物保护是舶来
当前,由于很多人以信佛的名义进行盲目放生,追求放生物种的数量化、规模化,这导致放生日趋功利,形成购买--放生--再购买的生意链条。这类放生,使得一些地区的外来入侵物种加速扩散,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超过自身承载极限。针对此类现象,采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动保网联合创始人蒋劲松,请他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物保护
问:有人认为,动物保护是舶来品,难道在中国没有动物保护的传统?
蒋劲松:在中国推广动物保护,必须要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动物保护的相关内容。
幸运的是,从本质上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动物友好的文化。现在要做的是深入研究,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护生内容。目前做的人还太少,空间很大。这里我可以推荐几本书,如弘一大师、丰子恺等合作的《护生画集》以及清朝周安士写的《万善先资》。读了之后,您一定不会说动物保护是舶来品的。
动物保护的核心价值是尊重生命。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稳定的标志和最大力量。所以,无论如何评估其意义都不为过。因为动物保护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因此,它本身是超越国籍、民族、政治观念、宗教信仰的。我们中国今天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事务,要想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做好动物保护是我们必须做好的规定动作。
如何理性地看待佛教放生
问:当前,民众对佛教放生很有意见,认为他们是盲目放生,放生后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其实就是放死。难道这是佛教放生的本意吗?
蒋劲松:佛教放生的本意是在看到生命要被屠杀,劝解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出钱赎买生命而解救的随缘举动。这种放生不仅可以解救被放生的生命,往往还能起到感化人心的作用,教育他人生起慈悲不忍之心,逐渐走上戒杀护生的道路。
但今天,许多信众贪着功德追求福报,不去观察因缘,将随缘放生变成一种制度化的行为,变成在佛菩萨纪念日、农历初一、十五等时间节点上可以预测规划的行为,这就强烈地刺激了追逐利益的商人。他们迎合这些信众,为放生而捕捉生命、养殖生命。结果真正被解救的众生有限,而因此受到折磨死亡的众生更多。
据研究,信众每放生一只鸟,就会有20只鸟在捕捉、运输、储存、乃至放生的诸环节中死去。如此一来,放生反而造成了一些杀生的因缘,本来想要感化教育众生戒杀护生的善举,反倒变成了“教唆”杀生的恶行。
更有甚者,一些黑心逐利之徒,利用佛教徒的发心,盗取、骗取放生款。
佛教信众投身于环境保护,功德无量
问:佛教信众该如何调整原有的放生方式?
蒋劲松:在过去,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许多慈悲的信众在看到野生动物被捕捉面临杀害危险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出钱赎买,这是慈悲心的表现。
但现在,野生动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还是“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买卖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即使为了放生而去购买野生动物也不例外。许多常见的动物,如麻雀、斑鸠、野雉都属于“三有动物”,都不可以买卖。
今天,生态环境恶化,可以放生的合适环境越来越难以寻觅。而公众放生的热情却很高涨,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次放生几十车生命的盛况。大量生物一次性地在狭小的环境中投放,严重超出环境负荷,导致生态失衡。它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生存所需的必要空间,更不用说众多生命聚集之处又会招来捕捉者。不仅这些被放的生命难以存活,而且被放生地原本存在的许多生命也会因为放生被挤占空间,而难以生存。所以这种集中的、大量生命密集投放的做法,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今天,佛教徒们如果能以一种慈悲无我的心,来投身环境保护运动,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治理沙漠,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就是很有意义的护生活动,同样功德无量。
更有利于操作的护生活动
问:当前,中国本土佛教信众在放生形式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何改进之处?
蒋劲松:今天,佛教徒的护生形式主要体现在放生上,参与面广,金额大,活动频繁,他们对别的护生形式缺乏关心,比如,汉地佛教本来有素食的优良传统,但今天大陆佛教徒人群中素食者的比例并不高,甚至低于英美整个人口中素食者的比例。至于其他的动物保护形式,更是少有人问津。许多佛教徒对自身的消费行为较少反省,比如许多佛教徒消费熊胆、虎骨、犀牛角、燕窝、象牙、皮草,观看野生动物表演等等。
为什么佛教徒参与世间动保比例不高?
原因很多,比如缺乏相关知识,对于动物遭受迫害的严峻形势了解不够,也不知道作为普通消费者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许多佛教徒怀疑世间动保有无功德?他们可能经常听到法师们对放生功德的赞叹,却很少听到法师们对现代野生保护活动的赞叹,不知道参与这些活动同样功德无量。
当然,世间动保本身存在不足,有些动保人对佛教徒有偏见;同时,佛教徒对动保人也了解不足,也存在一些偏见。这就需要加强交流,加深理解。
现在,单一放生模式对寺庙构成了巨大压力,佛教徒奉献了大量的放生款,由于必须要专款专用,寺庙只能勉为其难地执行佛教徒通过放生款所发出的指令。在今天,放生环境恶劣,放生效果不好,往往引发了社会的诟病。
佛教徒应该深刻领会佛教放生的精神,从仅仅热衷于放生活动扩展到全方位地救护生命的活动中去。佛教徒可以做的护生行为实在太多,比如亲身实践并宣传素食戒杀,推动素食等动保消费行为,鼓励大众拒绝购买皮毛服饰、动物繁殖工业制造的伴侣动物、动物制品(象牙、虎骨、熊胆、犀牛角)、使用动物实验检测的化妆品等等。
还有,帮助印刷动物保护的书籍,支持动物保护的网络宣传和学术讲座,参加或者支持宣传动物保护的大学社团,创办、支持、参与动保NGO,支持、参与世俗动保界的护生工作。参与和提倡保护生态环境(如森林、湿地),推广有机农业,利用法律武器举报捕杀、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等等。
最彻底的动物保护
问: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素食才能救地球,素食运动是最彻底的环境保护。您如何评价?
蒋劲松:素食在个人层面是最彻底的“动保”,也是推动其它动物保护议题的重要同盟军。素食者有多种动机,但是,保护动物,让动物免于杀害和痛苦,总归是核心的动机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素食潮流就是中国“动保”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除了动物保护之外,健康养生、关注环保也是素食发展的重要动机。这个群体是中国“动保”领域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善于将素食宣传与时尚链接,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我认为最近兴起的采取请客吃素的方式来进行的“奉斋放生”,简单亲民,没有门槛,形式多样,应该是在当前的条件下,适合普通人放生值得推荐的新模式。
动物保护人士要加强社会宣传
问:一些中国民众认为,动物保护志愿者偏执、过分推崇动物权利,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和隔阂?
蒋劲松:大多数中国民众对“动保”志愿者这个群体了解不多,仅凭少数不正确的资讯来判断,因此形成了严重错误的刻板印象。当然,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中,有可能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总体说来,中国“动保”人是有爱心,长期奉献值得钦佩。事实上,中国“动保”人是中国善于研究法律,具有法律意识的群体。
客观说来,这种错误刻板印象的形成,中国“动保”人自己也有责任。那就是一味将资源全用于救助动物,向社会的宣传做得太少,现在很少有中国知名的“动保”作家,这与环保的情况完全不同。但是,情况也在改变中,新一代的“动保”人开始熟练应用新媒体,善于开展动保宣传。
本文作者:蒋劲松,清华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1996年起任教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大自然野趣。
原标题:《善意的放生如此尴尬,出路何在?且听清华大学蒋劲松的放生哲学》
https://mp.weixin.qq.com/s/Vd-LvXDOuKuuIeETVFxwrw
-
发表于 2017-11-06 14:35
- 阅读 ( 1823 )
- 分类: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