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领袖的摇篮项目“生态践行者”第九期启动招募。2024年10月-2025年1月的非工作时间,一周线上工作坊培训+2个月政策倡导实践行动+1个月气候议题提案研究,8名精英学员,参与环境一线实践,拓展学科视野,无歧视录取,长期互动陪伴,融入环境保护大家庭。重点来了:免费课程、免费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倡导指导、减免法学院硕士项目学费。
2024年10月12日是2024年世界候鸟日的第二个年度纪念日,呼吁采取紧急和持续的行动,保护候鸟及其赖以生存的昆虫。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昆虫,保护鸟类”,强调了昆虫在许多候鸟生命周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提请人们注意全球昆虫数量令人震惊的下降。
“我们组织筛选出4000余种具有高危害、高环境检出的化学物质,完成122个行业、7万余家企业的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摸底调查。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全面淘汰8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10月22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表示。
我们项目分类确实困难,因为每个社区都有其独特性。但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团队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提供外部支持。我们是一个跨专业的综合专业团队,有做规划的、做改造设计的、做服务设计的,所以有的项目邀请我们专业团队去以外部支持的形式来服务;另外一种就是持续深耕,前面提到的比较著名的两个项目,一个在新华,另一个在仙霞,在这两个地方我们都形成了在地化团队,持续地深耕这个地方。
“美丽陕西,我是行动者”陕西环保志愿者应对气候变化交流合作会近日在西安举办。专家学者与环保组织、大学生环保社团、企业代表等5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并寻求实现“双碳”目标的合作途径。
二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之光,但对于一家发源于民间的公益组织,却是由细微种子至茁壮劲草的蜕变历程。2004-2024,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20周年,作为中国第一个由企业家为主体的环保公益机构,我们看到,在20年发展中,企业家们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其影响力、号召力,以及链接资源的能力,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AI的能力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虽然离期待中的AGI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还无法拥有贾维斯式的全能助理,但是通过整合不同AI工具的能力,我们依然能打造出能辅助自己提升效率的个人助手(们),协助我们更好的完成信息处理、知识管理、能力拓展以及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任务。
你还在为如何快速、全面撰写公益项目文书而苦恼吗?好消息!「阿里AI公益小蜜」上线啦!这是一款致力于通过智能化手段,帮助全国所有公益伙伴提升工作效率的AI小工具。老板让我说人话,并写一个谁都能看懂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2024年11月24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在杭州成功举办。由银杏基金会资助、ABC美好社会咨询社与墨德瑞特联合发起的《2024年度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管理实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在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COP29)11月11日-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
人类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然而,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全球环境风险。在去年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中国、阿联酋等18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气候、自然与人类联合声明》,承诺将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协同作用转化为可行的制度和政策,以实现“巴黎协议”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
11月24日上午,“气候变化风险新常态下的应急慈善与社区韧性”平行论坛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C区205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基金会救灾协调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包头...
海南气候伙伴(HCP)正在开展海口北港岛和荣山寮这两个传统渔业社区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这个气候风险评估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处海岸带,二是生计转型视角。
在日常的团队协作中,“开会”是推动项目/组织发展的核心工作方式。会议作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却常常陷入低效与混乱的泥潭。我们深知,每一次无效的会议都是对团队时间与精力的巨大消耗,更是对组织文化与效率的潜在破坏。我们通过参与式工作坊、实地访谈、问卷调研等前期调研发现,组织管理者们在议事场景里有一个普遍性的挑战在支持人与高效做事始终充满矛盾。如何在保证人的参与度的同时,又能确保事情的高效推进,成为了组织管理者们的一大难题。
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受访专家指出,补齐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弱项,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碳普惠机制作为一种创新的低碳发展模式,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碳普惠机制通过科学量化与有效激励,将日常低碳行为转化为可验证的减排成果,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生活和消费端的解决方案,并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机制不仅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也为绿色低碳社会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12月21日、22日,2024中华环保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厦门召开。本届年会以“加强绿色转型多方协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总结环保社会组织一年来开展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共同交流探讨新时代环保社会组织如何有效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更好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广泛动员作用,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联合国环境大会决议授权的“全球塑料条约”最后一次政府间代表委员会谈判会议(INC-5)在韩国釜山陷入焦灼。各国争议的焦点包括资金机制(Airticle11)和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等。面对这一困境,大会主席决定终止原定的接触组谈判安排,直接召集代表团团长会议(Heads of Delegation meeting)。
12月13日-14日,第十一届零废弃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共有近180名来自政府、高校/研究单位、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参会者来到现场,参与此次论坛。今天先通过多张图片来感受会场的画...
12月18日,主题为“适应与创变: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益行动和慈善新前沿”的年会在京举行,活动由《中国慈善家》杂志社主办、影响力慈善研究院承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社会组织、境外非营利机构的200多名代表围绕气候话题展开讨论,还有约120万人在线上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