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2025“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到来,上海植物园重磅推出的《城市自然探索研学手册》(共五册)现开启免费申领通道,带你解锁城市自然的奇妙密码,让风景不止是风景!
1980年代初,菲律宾吕宋岛的稻农们迎来了一种新奇的“外来生物”——一种金黄色的大螺。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相反,很多人听说这是从国外引进的高蛋白食材,营养丰富、饲养简单,甚至还有潜在的出口价值。于是,这种螺很快在家庭养殖、市场销售之间流通起来。
2025年5月,《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三大国际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BRS COPs 2025)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Make visible the...
从粤港澳的蜜源植物观察到北京的圆柏分布调查,生命网格(BioGrid)APP自2024年5月22日发布以来,已经走出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国内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公众参与的科学观测以及高校的教学实习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数十年来,塑料污染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身体。据估计,2024年全球就产生了4亿吨塑料垃圾。塑料污染危机正在破坏生态系统,使人们暴露在潜在有害污染物中,并加剧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就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的第五次谈判仍在最后努力中。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助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带动全社会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举办2025年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评审,“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项目入选,并将在国际重大会议、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大活动期间进行宣传推广。
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转化路径,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及《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长效化运行,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救助儿童会一直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儿童的深远影响。我们支持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研究团队,对不同代际出生的人群面临的气候风险进行研究。在2021年,双方联合发布《生遇危机1:为什么我们现在必须行动来保障儿童权利》报告。
近日,一场聚焦基层生态治理创新的研讨会在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大厦举办。此次研讨会以“环保‘小切口’撬动治理‘大生态’”为主题,发布了《零废烟火:一个菜市场引发的绿色觉醒》(以下简称《零废烟火》)实践案例册,记录了北京市东城区兆军盛菜市场零废弃建设的探索历程与成果。
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8倍,却拥有“减排见效快、资源化潜力大”的双重红利。2060年碳中和版图上,它既是被忽视的短命“超级暖化剂”,也是能源安全与产业升级的新突破口。
工作坊开场,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柴麒敏主任用一句略带调侃却无比真实的话将我们拉回现实:从郑州“天像漏了一样”的特大暴雨,到迪拜机场变成汪洋大海;从涿州被淹没的出版社,到印度高温下“被粘在柏油路上”的鞋底。
气候韧性社区研究及建设(RCLA)项目由可持续发展合作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ISC)与北京绿色阳光环保公益基金会双方整合国际资源和本土经验携手推出的为期三年的项目。计划通过资助15-18家致力于推动女性参与气候适应工作的社区基层组织,提供资金及能力建设支持,助力其在社区气候韧性建设以及女性参与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绿色职业占据三席,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就是其中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中,也包括风电场叶片维修工、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绿色”新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