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保社团线上赋能系列课程之校园零废弃入门

价       格: 免费
发布时间: 2022-04-22 14:09
等 3033 人参与
欢迎进入课程讨论区,你可以与本课程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里交流。如果你有课程相关的问题,请发到老师答疑板块;如果需要记录笔记请发布内容到笔记板块;经验、思考、创意、作品、转帖请发到讨论板块。欢迎分享,鼓励原创,杜绝广告,请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包容、积极、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谢谢。

将环保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形成 “减量 — 复用 — 回收 — 循环” 的闭环

生活中的零废弃体现在日常消费与行为的细节中,比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用布袋替代塑料袋、玻璃杯替代纸杯、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替代一次性餐盒;对生活垃圾进行细致分类,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分别处理,促进资源再生利用;选择购买环保包装、可降解或可循环使用的产品,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对旧物进行维修、改造或捐赠,延长其使用寿命而非直接丢弃;参与社区堆肥,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在饮食上践行 “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同时优先选择本地、应季食材以降低碳足迹。这些行为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推动物质在生活场景中循环,体现了零废弃 “物尽其用、循环不息” 的核心理念。

“零废弃” 是一种旨在通过系统性改变资源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与实践体系。(零填埋、零燃烧)

垃圾废弃指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需经处理设施回收、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当处理会污染环境,占用土地资源。为减少影响,需减少垃圾产生,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校园零废弃是通过源头减量(如无纸化办公)、重复利用(共享教材)、分类回收(四桶分拣)及堆肥处理(厨余转肥料)四大策略,实现垃圾填埋/焚烧率≤5%的循环系统。 其核心是重构资源流:禁用一次性塑料(食堂提供可降解餐盒)、建立二手交易平台(毕业生物资流转)、结合课程培育生态公民意识(环保社团实践),最终将校园转化为“闭环经济”教育样板数据显示,高校实施零废弃可降低20%-30%碳排放。

校园中的零废弃旨在通过教育、管理和实践,最大限度减少校园内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学校可推广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水杯和文具,减少一次性用品;设置分类明确的回收装置,引导师生对纸张、塑料、金属等进行分类投放;开展食物浪费监测与教育活动,倡导按需取餐,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组织旧书、旧文具等物品的交换与捐赠活动。

生活中的零废弃指通过具体行为习惯减少垃圾产生,实现物品充分再利用与回收,如购物时携带可重复使用袋子和容器、选无包装或简易包装商品;饮食上合理规划、厨余堆肥;衣物耐穿、旧衣捐赠改造;用品选补充装,同时积极参与社区资源回收,分类处理纸张、塑料等材料 。

零废弃是以将废弃物产生量降至最低、实现资源最大化循环利用为目标的理念,强调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到废弃全流程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资源高效循环,以实现环保、节能与可持续发展,并非杜绝废弃物产生,而是借助创新方式和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其环境影响并转化为资源 。

垃圾是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未丧失利用价值却被抛弃、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容器中气态物品与物质,以及法律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物品与物质 ,合理分类处理对环保和资源节约意义重大。

通过举办讲座宣传零废弃的理念;在校园内减少一次性生活物品的使用;优化资源的回收减少资源的浪费;推行垃圾分类的观念;减少食物浪费。

饮食方面:减少一次性的餐具,合理规划食材的用量减少食物浪费。家具方面: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容器替代一次性容器。

零废弃是一种致力于将废弃物产生量减至最低,并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和实践模式。

垃圾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垃圾是什么? 1.弃之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如生活垃圾、捡垃圾 2.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如垃圾邮件、清除社会垃圾

旧书/文具交换市集,毕业季“衣物捐赠箱”合作公益组织。 实验室化学品循环使用计划,减少危废产生。 食堂与园艺社合作,将果皮菜叶转化为有机肥用于校园绿地。 艺术课程利用废纸、塑料制作雕塑或实用物品

在校园中成为零废弃学生,需从日常点滴践行绿色理念。日常消费时,拒绝一次性餐具,自带饭盒、水杯和筷子,选择无过度包装的商品,用环保布袋替代塑料袋,抵制快时尚冲动购物,参与旧衣捐赠或二手市集以减少浪费。学习场景中,坚持纸张双面书写,收集空白纸作草稿纸,发起教材、笔记和文具的共享活动,利用电子文档和笔记软件减少纸质消耗,还可将废旧物品改造成收纳盒等实现循环利用。垃圾分类与废弃物处理方面,精准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并按类投放,食堂按需打饭,剩余饭菜投入厨余垃圾桶,支持校园堆肥项目,收集饮料瓶等制作手工品,将废旧笔芯、电池投入专门回收箱。节水节电上,洗漱关紧水龙头,用桶装水擦洗衣物,发现漏水及时报修,离开场所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避免电器长期待机,校园内尽量步行或骑行。此外,积极加入环保社团,参与旧物置换市集等零废弃活动,通过海报、短视频等宣传零废弃理念,向学校建议增设环保设施,发现浪费现象及时反馈。延伸至日常生活,随身携带水杯、手帕等环保装备,秉持理性消费观,购买可修复产品,将校园习惯带入家庭和社区,带动更多人参与分类垃圾和旧物捐赠。核心是遵循 “3R 原则”,从减少产生、重复使用到回收循环形成闭环,用每一个小行动汇聚成推动可持续校园的大力量。

零废弃不等于零消费,可以通过消费前九问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消费,为什么 买?必须买吗?是最好的选择吗 ?放在嘟里?有什么好处 ?有替代品吗 ?使用频率高吗 ?缺少它会有什么影响吗 ?舍弃方便吗?

零废弃指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使用、直至最终废弃处置的全过程得到妥善管理,使得最终被废弃的剩余物接近于零或基本无害的环节管理目标。 零废弃运动指为实现零废弃这一环节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和措施,包括:政策制定、意识培养、产品生态设计、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再生利用、无害处置及全程监督等等。

老师提到,在学校中可以举办快递盒回收以促进校园零废弃的活动。随着我们现在的快递量越来越多,快递盒回收的目的与普通纸盒回收不一样,其是为了让快递盒处于一个包装的状态,循环起来再使用。

校园垃圾分类的实施包括设置分类垃圾桶,指导学生将可回收物(如纸类、塑料、金属)与不可回收物(如废旧电池、水果皮等)分开投放。同时,通过环保主题海报、创意作品、零废弃课堂和校园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旨在逐步建立“垃圾零废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