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介绍
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发挥好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教育行业的特有贡献。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11月3日举行的2022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旨在推动企业承担减污降碳主体责任、遏制“环境漂绿”和“气候漂绿”,助力构建全球企业责任体系的全球企业责任地图正式上线,首批纳入1000家中外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全球企业责任地图不仅呈现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公开做出的承诺,更关注和收集企业在目标完成进度,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以及落实在华供应链减排方面的具体行动。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凝聚共识,‘碳’索未来
联合国海洋大会在经过一周的讨论和活动之后,刚刚在葡萄牙里斯本落下帷幕。各国政府和国家元首就一份旨在拯救我们的海洋的新政治宣言达成了一致。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多个案例研究的回顾,该报告展示了环境退化如何影响居住再城市中心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伤害。为针对特定情况实施有效和公正的解决方案,该报告呼吁将通常被排除在外的决策因素和规划过程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中。
受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的影响,广东正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多地出现取水困难、咸潮上溯,危害供水安全。2月1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主持“珠江压咸补淡保供水”专题会时要求,“要按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去努力,坚决打赢抗旱保供水这场硬仗”。日前,水利部已启动珠江流域压咸补淡应急补水,以减少咸潮影响。
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众多气候学家在不停提醒人们减碳的重要性,“碳中和”也成为今年的流行词。 我们这期来分享几个全球有意思的商业案例,看看商家如何影响气候变化,消费者又可以怎样更好地了解商品的环境影响。
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到达临界点的风险已经大大增加,而一旦越过临界点,人类将面临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遏制温升,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包括《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及《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两项行业标准,这也拉开了中国绿色金融标准编制的序幕。
【写在前面的话】近日,有自媒体撰文称,因为全球变暖,降水线北移,大量戈壁和沙漠将变成宜居的“塞上江南”,对大陆国家有“天大的好处”。文中说,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都在温暖期,海平面升高...
到底什么是碳中和?各行各业,每个你我,要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呢?
报告指出,自1970年-2016年间全球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的物种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在淡水野生动物中,这个指数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4%!《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证了过度的活动会对野生动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气候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