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地铁站停车换乘助力长沙低碳交通》调研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中重点指出长沙郊区的9个首末地铁站周边公众换乘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
目前废旧塑料回收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吗?
社会组织是推动持续、有效的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重要力量。2018年底,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 “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实践”项目,截至2021年底,在为时三年的时间内,先后支持8家伙伴机构在7个城市11个社区和1个社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创新路径和方案。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超过1000万,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7月6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凝聚共识,‘碳’索未来:社会组织参与气候治理”交流会,共同探讨社会组织如何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参与到这场全社会性的绿色变革中。
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将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公益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同“植树造林”一样,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海草保护与修复过程中。
每一位践行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的市民都为城市减碳出了一份力。
SEE卫蓝侠项目自2012年起支持民间一线环保组织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同时也确立了自身的三个重要角色:民间污染防治NGO的资助者,多方力量合作的链接者角色,同时力争成为工业污染防治议题的战略引领者。
合一绿邀请行业专家及嘉宾伙伴进行精彩分享,赋能支持环保行动者。为推动更多公众学习受益,设置知识专栏,梳理学习收获,回顾线上直播精彩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等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制定本行动计划。
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大幅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为展示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成就,分享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交通运输部编制了《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现中国交通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理念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该意见提出以便利居民交售废旧物资为原则,以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回收网络为基础。以加强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建设为关键支撑,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废旧物资专业化回收,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为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9月16日,在由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指导、北京市通信行业协会主办的2021(第十八届)北京互联网大会上,转转集团战略发展总监陈晓晨作为循环经济企业代表,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双碳时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言,详细介绍了转转平台在推动闲置物品有效流转、促进碳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转转集团的《引领绿色低碳生活-闲置交易系统》还荣获了“北京市绿色低碳示范案例”。
近日,国内首个《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标准发布。该标准为城市新建社区、城市既有社区零碳建设、零碳改造提供了指南。尚未开展零碳建设的社区和低碳发展和取得一定成效的社区均可使用。为帮助城市社区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标准以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的建设实践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和要求,按照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经济舒适、生活便捷、运营高效、持续改进的要求,为社区实现零碳发展提供基础框架。
哪些垃圾算作可回收垃圾?哪些垃圾不宜列为可回收物?3月2日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市教委、市国资委、市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本市出台指导目录,对可回收物进行了明确界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的《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2021年版)》,对可回收物进行了明确分类,同时还特别列出了不宜列为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类清单。
废旧手机是与移动互联网伴生的新兴废弃物,加强废旧手机等新兴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防治电子垃圾污染、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整合各方资源,组织编写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2)》(见附件)。报告全方位总结2021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特点和问题,系统梳理相关政策措施。以期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提供向导,为相关产业部门、决策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持续发展。
看见过去,遇见未来
用行动支持 推动低碳环保理念的实践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