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的门槛很低,二三个人,二三十万的资金,就可以启动。说门槛低,并无贬义,我就是这么起步的。
经过一番努力,发展到10人、500万左右,机构基本就站稳了脚跟,活下来了,甚至活得不错,公益行业内开始小有名气。
如果再能发展到20人、1000万左右,包括1000-2000万之间,差不多就是细分领域的头部组织了。
此后,组织发展到达瓶颈,很少有组织能突破这层天花板。
组织发展有哪些可能?
1. 衰落
组织衰落的主要原因:高层内斗,以及领导人会花钱、不会挣钱。
衰落有滞后性,出现症状到问题爆发,快的也要二三年。
所有的组织都逃脱不了衰落、死亡的命运。生老病死是宿命。百年组织是人的执念和挣扎,百年之后还是要死亡。
病树前头万木春,组织死了,生态活了,组织不死,生态不活。
2. 平稳
有时是受市场所限,有时是受思维和能力所限,组织就维持在当前的状况,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在现有格局下的优化改进,也属于此类。组织管理更加专业,项目管理更加精细,团队氛围更加友好,只有内向性优化,没有外延性扩展,这就是内卷式发展。
这类组织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持续的服务,持续的贡献,让一部人受益。
如果组织不想保持平稳,如果组织开始想,“我们现在已经是细分领域的头部组织了,接下来,我们如何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呢?”
这个问题,可能有两种答案。
3. 组织扩张
团队人数要发展到四十人左右,年收入要有望突破五千万,甚至朝着亿元组织进发。
这条路的成功者虽然很少,但也并非望尘莫及,没有显赫背景的公益创业者,也有人成功突围。
但是,这需要组织发生重大的战略变革和组织变革。对,是变革,不是优化,不是改进。变革就意味着,要抛弃组织过去所持有的某些坚定信念,这些信念可能是支撑创始人创业的动力,也可能是组织能够存活和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
五千万之后,怎么办?一个亿。一个亿之后,怎么办?十个亿。十个亿之后呢?
组织规模终有尽头。
4. 转型智库
如果不走组织扩张的路,还想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基本上就只剩下转型智库这条路。虽然影响力规模化的路径看上去有很多,比如政策倡导、公众倡导、行业培育、信息科技化等,但所有这些路径的共同特点就是发挥思想领导力,让你关注的问题,让你的方案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讨论和应用。
转型智库的意思是,你的作用不在于直接服务多少人,而在于有没有提出或者持续追踪一个重大问题,有没有针对问题做出持续、深刻、系统的论述,有没有针对问题提出一个有效方案,有没有提出一个简明扼要的代表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价值主张。
看上去,转型智库好像没有组织扩张那么困难,因此经常有放弃组织扩张路线的组织,宣称选择这条路线。但是,从服务机构到智库机构,同样是一种重大的范式变革,是一个惊险的跳跃。
组织规模有尽头,思想探索无尽头,这是乐趣所在。
必须攻下哪个山头?
如果走“组织扩张”的路线,你就攻克以下山头,绕不了弯:
1. 单个项目筹款额突破一千万。五千万的年度收入,不能是十个项目每个五百万。如果走多项目路线,千万级的项目至少要有一个,百万级项目要有2-3个。几十万级的项目,只允许出现在孵化期,三年不能达到百万,就要淘汰,重新孵化新项目。组织内要建立一种孵化和淘汰项目的机制。
2. 核心高管团队达到四五人。创业阶段,高管团队可以是二人。最好不要是一人创业,大多数情况下,二人创业优于一人创业,三人创业却未必优于二人创业。但是等组织发展到40人左右的规模,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管至少要达到四五人。
3. 品牌在大众层面突围。机构不能仅在公益行业具有知名度,不能只获得熟人社会的认可,必须在大众层面建立知名度,让不认识你的人,没和你接触过的人,建立对你的信任。所谓终极信任就是这么一种状态:我不了解你,但我信任你。
如果走“转型智库”的路线,你就必须攻克以下山头,饶不了弯:
1. 长期锁定一个问题。一要长期,三五年换一个问题,肯定研究不透;二要是“一个”,不是“两个”、“三个”,一家组织围绕一个问题,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场景下开展实践和研究。只有你对一个问题产生了生命联结,建立了长期持续坚定的使命感,你才可能真的锁定这个问题,不被其它机会牵引偏离。
2. 建立经过事实验证的思考。当组织具备了智库的能力,别人,包括政府、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找你想办法,你也能够提供某些视角和方法。但是,你的见解不仅是来自于你的信念和价值观,不仅是来自于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更是来自于事实的验证。这个方案好,不是因为你相信什么,而是因为有事实支撑,在实际当中行得通,真有效果。
3. 持续的沟通、对话和发表。当你有了思考和见解之后,它不会自动扩散,别人也不会自动认同,你需要有意识地建立渠道,去和政府、企业、学者、社会组织等相关方持续的沟通和对话。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对话,你也要听取别人的见解,检验和调整你的想法,在对话当中,推动对问题的理解走向深化,推动群体的共识慢慢浮现。
接纳自我与追求卓越
看待组织发展,有的时候就像看待自己。
有时候,我们必须接受以及从心底认可,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只要健康快乐,对社会有所价值,就挺好的。
有时候,如果我们想追求卓越,卓越有不同的标准,有的组织追求足够大、服务的人足够多,有的组织追求规模小但思想深刻影响力大。
当然,如果我们想取得任何意义上的卓越,都需要我们坚定选择一个方向,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然后付出非同一般的坚持和努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