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高质量的新捐赠人?首先,你要有个圈

“捐赠圈能够同时为圈内成员、受赠者以及社会公众的联系带来好处,通过提高参与度及慈善教育让成员们能够更积极的进行策略性捐赠,从而实现慈善目的,解决社会问题。许多捐赠圈关注社会变革,通过支持社会创新来扩大慈善事业的范围和最终影响力。”

打开社交媒体,

你会发现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圈层信息围绕,

我们正在逐步走入“圈层营销的时代”。

这年头,谁还没有混过几个圈呢~

网红圈、宠物圈、二次元、饭圈……


什么是圈层?

凯度(Kantar)发布的《2019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概览》报告对“圈层”的定义为:圈层是拥有同样兴趣或者职业的人。不同的圈层之间存在重叠和包含的关系。社交媒体中将“圈层”作为衡量社会化媒体用户群体的标准单位。


要说,咱们公益圈也姑且算是个圈,

每年的这一周,

圈内人都会被各式筹款链接刷屏轰炸。

但圈内人捐捐相报何时了,

止步于核心1-2级圈层反复杀熟

也不是长久之计。


attachments-2025-03-SEu1Dg0d67c6e02614c0c.jpg

辣么,

如何破圈吸引高质量的新捐赠人?

首先需要有一个培育捐赠文化的过程。

是时候来看看值得我们

(尤其是社区基金会、

联合劝募型公募基金会)深入探索的圈——


捐赠圈(Giving Circle)

“捐赠圈能够同时为圈内成员、受赠者以及社会公众的联系带来好处,通过提高参与度及慈善教育让成员们能够更积极的进行策略性捐赠,从而实现慈善目的,解决社会问题。许多捐赠圈关注社会变革,通过支持社会创新来扩大慈善事业的范围和最终影响力。”

——《李文迪:通过捐赠圈发展慈善事业——集体捐赠与慈善逻辑》


捐赠圈是什么?


联合慈善论坛(United Philanthropy Forum)在2007年3月发布的《捐赠圈影响力与共享捐赠报告》(More Giving Together: An Updated Study of the Continuing Growth and Powerful Impact of Giving Circles and Shared Giving,以下简称“联合慈善论坛2007报告”)中对捐赠圈的定义为:


个人捐赠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将捐款投入同一个捐赠资金池、共同决定捐款用途(同时也可能捐出如志愿服务时间等其他资源),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解社区和慈善。


相较于我们熟知的基金会或其他非营利组织形态,捐赠圈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 每个捐赠圈的参与对象没有固定的限制,人数规模从5人到上百人不等;


- 捐赠金额范围可低于100美金/年,也可高于10万美金/年;


- 治理和运作更加灵活,主体机构可以是社会企业、行业支持机构、也可以是社区基金会、私人基金会、非营利组织、或者是草根组织等……


正可谓“世界上没有一个相似的捐赠圈”,

每个人都可以建立一个捐赠圈,

也可以加入一个捐赠圈。


捐赠圈的发展现状


在美国,捐赠圈形态出现得很早,例如旧金山单身贵族姑娘圈(the Spinsters of San Francisco)成立于1929年,至今已有90年历史。但在2000年之前的美国,捐赠圈这一组织形态只是零星存在,在2000年后才出现井喷式增长。仅在2007-2017十年间,捐赠圈数量已翻了三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至少已有1600个捐赠圈(小组Giving Group),包含1087个独立运作的活跃捐赠圈、525个以项目或网络形式存在的捐赠圈、13个全美覆盖的捐赠圈和9个只存在于线上的在线捐赠圈。

attachments-2025-03-tHGomi4M67c6e07f55d06.jpg

图来源:旧金山单身贵族姑娘圈官网  www.sfspinsters.com


联合慈善论坛2007报告表示,联合慈善论坛数据库中的捐赠圈已覆盖全美44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至2017年,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中,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捐赠圈。


在英国及爱尔兰地区,现已发现了至少已有80个捐赠圈或捐赠网络(Giving Network)。


在2017年11月,由集体捐赠调研小组(The Collective Giving Research Group ,缩写CGRG)发布的《捐赠圈现状:第三方研究最新发现概览》报告(The State of Giving Circles Today: OVERVIEW OF NEW RESEARCH FINDINGS FROM A THREE-PART STUDY,以下简称“2017捐赠圈现状报告”)中,CGRG针对上述1600个捐赠圈中33%的捐赠圈开展了调研。 


在2016年,这些捐赠圈收到的成员捐赠共计约为3000万美元,资助支出约为2800万美元,平均成员人数为116名/圈。结合统计模型和数据库推算,2016年全美捐赠圈年度捐赠额估计约为4.75亿美元左右,各捐赠圈自成立以来累计捐赠总额约为12.9亿美元,全美捐赠圈成员已超过15万人。

attachments-2025-03-K5uyjqdW67c6e0ad873ee.png

全美捐赠圈累计统计数据  图来源:由方德瑞信编辑部自制


捐赠圈的特征


2018年,CGRG发布的《捐赠圈捐赠人现状:集体捐赠如何影响捐赠人》(GIVING CIRCLE MEMBERSHIP: How Collective Giving Impacts Donors,以下简称“2018捐赠圈捐赠人现状报告”)报告中,归纳捐赠圈具有以下3个特征:


个人捐赠人汇聚善款,由捐赠人共同决定如何捐赠和捐赠给谁;


捐赠圈目标是提供慈善参与、慈善教育以及社交的机会;


捐赠圈应是独立运作的,不属于单一慈善机构的筹款工具。


注:这里并不是指主体形态上的独立,而是指享有决策独立。


捐赠圈运作架构


“联合慈善论坛2007报告”向超过400个捐赠圈投放调研问卷,最终回收16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45份。


调研中,近半数(46%)的捐赠圈拥有理事会和运营委员会。34%的捐赠圈拥有扁平化的架构,所有的成员都拥有承担着捐赠圈运营和发展的同等责任。


38%的捐赠圈的资助取决于成员协商、达成共识:所有成员讨论并同意支持哪些组织。34%的捐赠圈选择投票的形式,每个成员都参加了投票,并由多数决定。通常,拨款委员会首先会将申请人的范围缩小到一个可控的范围。


捐赠圈成员值得我们关注的6大特征


“2018捐赠圈捐赠人现状报告”对捐赠圈中的993名捐赠人和非捐赠圈的947名捐赠人进行对标调研,同时基于过往的调研,总结了捐赠圈成员6大特征,包括:


捐赠圈成员比非捐赠圈的捐赠人捐赠更多,并贡献更多志愿时间。


捐赠圈成员更愿意为积极主动、面向社区的公益慈善项目进行捐赠。


捐赠圈成员已开始成立更多慈善组织来完成捐赠行为,如社区基金会、捐赠人建议基金(DAF)等。


捐赠圈成员更愿意参与公民和政治活动。


捐赠圈成员更有策略地利用他们的社交网络获取公益慈善事业的建议。


捐赠圈成员的社交网络更加多样化。


与非捐赠圈捐赠人相比,捐赠圈成员捐得更多、愿意公益慈善事业投入更多时间,感觉就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别人家的捐赠人”。


然鹅,捐赠圈成员呈现的以上6种特征,和他们通过捐赠圈获得的慈善教育息息相关。


许多捐赠圈为捐赠人提供慈善教育类项目。65%的捐赠圈提供社区主题的研讨会和主题发言,56%提供的是慈善和捐赠主题的研讨会和主题发言。超过一半(58%)的捐赠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捐赠人学习,50%的捐赠圈会带领捐赠人实地走访公益组织,帮助捐赠人深入了解潜在的捐赠对象。

attachments-2025-03-2H8lcpOx67c6e0f691f0b.png

捐赠圈的成员不同的学习机遇    图来源:《捐赠圈影响力与共享捐赠报告》,2007


捐赠圈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想拥有高质量的捐赠人群体,首先需要有投资捐赠人培育的决心。


目前中国也已出现各种零散分布于微信群、麻将圈、校友会等的“野生”捐赠圈,但尚未进入公益慈善行业视野。


舜益曾简要介绍了5个中国本土的捐赠圈(参见文末参考资料7),其中在行业内较为活跃、规模较大、运作较为系统的本土捐赠圈为“一众基金”。

attachments-2025-03-tMdmOEA267c6e123379e6.png

一众基金于2014年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下设立专项基金,2018年已有超过100位捐赠人加入。每位会员每年的捐赠金额为2200元,经过资助管理委员会评估和筛选,所有会员以“一人一票”的表决形式(也可以捐赠更多,但依然只有一次投票权),决定每年的资助机构。目前的捐赠领域为教育,受益人群覆盖上海地区。


想发起一个捐赠圈?

你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捐赠圈成员的特征信息

和本土一众基金实践的干货经验。

立即订阅方德瑞信公益筹款简报

获取完整信息~

第一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attachments-2025-03-uTINywlX67c6e150617d7.png

第二步:支付9.9元,


订阅方德瑞信公益筹款简报


第三步:订阅后,将会定期收到干货简报啦~


注:已订阅简报过的伙伴无需重复订阅,稍后将收到更详细的内容,如有问题可咨询小秘书哦~(微信号:CAFP007)


参考资料:


1. Ten Basic Steps to Starting a Giving Circle:https://www.unitedphilforum.org/resources/ten-basic-steps-starting-giving-circle


2. Giving 2.0: Getting Together to Give


https://ssir.org/articles/entry/giving_2.0_getting_together_to_give#


3.The State of Giving Circles Today:OVERVIEW OF NEW RESEARCH FINDINGS FROM A THREE-PART STUDY,Collective Giving Research Group (CGRG),2017


4.GIVING CIRCLE MEMBERSHIP: How Collective Giving Impacts Donors,Collective Giving Research Group (CGRG),2018


5. More Giving Together: An Updated Study of the Continuing Growth and Powerful Impact of Giving Circles and Shared Giving,United Philanthropy Forum,2007


6.《2019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概览》,凯度,2019


7.《“捐赠圈”正在美国兴起,对中国公益事业有怎样启发?》,舜益,CFF2018微信公众号


8.《李文迪:通过捐赠圈发展慈善事业——集体捐赠与慈善逻辑》,李文迪,公益慈善学园微信公众号


9. 《集体捐赠模式对月捐的启示》,一众基金执行长钱铮分享于2018公益筹款人大会


封面来源:Infographic-GC-Membership


attachments-2025-03-yITH5J3m67c6e18f42be8.png

“方德瑞信公益筹款”是中国首个面向公益筹款行业专业人员设立的行业培育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筹款行业专业化发展。理事单位包含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壹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和联劝基金会。每年一度的公益筹款人大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筹款专业会议。


attachments-2025-03-3Y9ci28867c6e1a173c8a.gif

  • 发表于 2025-03-04 19:20
  • 阅读 ( 230 )
  • 分类:行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溪泽源
溪泽源

138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38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