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卫蓝侠项目自2012年起支持民间一线环保组织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同时也确立了自身的三个重要角色:民间污染防治NGO的资助者,多方力量合作的链接者角色,同时力争成为工业污染防治议题的战略引领者。
2022,SEE卫蓝侠将在过往十年的行动基础上整合行动经验与工作方法,为公众呈现一个个生动的污染防治行动案例,鼓励每一个人有意识地关注、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本案例来自SEE卫蓝侠伙伴绿石环境保护中心(简称“绿石”)。绿石作为一家专注于化工园环境治理的民间环保组织,主要通过行业研究、实地调研、案例推广、环境管理培训、公众参与等方式,推动化工园区管委会提升环境管理绩效,进而改善化工园区整体环境表现。
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生态化工园区内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悲剧的发生只在一瞬间,导致事故的因素却是常年累积的。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绿石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小白直言“对化工厂灾难的发生并不感到惊讶”。
"3·21"爆炸事故现场(图/新华社)
对于“缺乏合理规划布局、存在突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管理责任不清、技术力量薄弱,哪个是国内化工园区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小白给出的答案是“管理责任不清”。作为专注于国内化工园管理水平提升的公益机构,绿石多年来一直在推动政府、企业及社区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园区环境的协同治理中,但也时常陷入孤军奋战的迷茫与无奈。
小白认为,化工园是中国环境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在这个场域去开展理论研究和治理实践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而只有更多的伙伴、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到这个议题,中国化工园环境治理局面才能迎来真正扭转。
1
意料之中的悲剧
“翻看遇难者名单,很多人都是一起吃过饭的。”回忆2019年的那场事故,小白如鲠在喉。
早在2015年起,绿石就一直关注着陈家港化工园区。小白说:“后来我们看出差记录,光是在园区里面住,这几年总共都有几十天。”
绿石成员响水园区调研
当年的园区里,暗管密布,污水横流,存在很多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2011年2月,化工园区的企业发生氯气泄漏、即将“爆炸”的传言迅速引起社会恐慌,附近村民万人“大逃亡”。但园区吃了一堑,没长一智。
绿石成员园区灌河边暗管偷排,录像取证
对于悲剧的发生,小白认为陈家港化工园区管委会难辞其咎。
“很多工业园区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跟这些园区管委会沟通后,至少能看到他们的管理动作。比如以前忽略的方面,他们会开始着手处理,一些企业会还被要求停产整改。但在这个园区,管委会却在扮演着消极角色,甚至对一些企业暴露的问题,他们会帮忙掩饰和辩解。”
2016年3月,绿石在化工园区内河道污染排放口进行取样测试
“这是唯一一家我们发现问题后但怎么推都无法解决的。尤其是我们把举报材料递交到省厅,由省厅协调之后,他们依然没有半点变化。园区内有大量农药医药企业,危险化学品数量巨大,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园区管委会在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上完全缺失,只愿意做点表面功夫,所以出事我并不意外。
2化工园区不应只是地理概念
小白曾提出,“理想的化工园区状态应该是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都要参与进来,有共同的目标,并且尽量趋向均衡的状态。”但现实状态却是管委会有心无力,周边居民缺少参与途径。而这就涉及到一连串历史欠账。
周边居民其实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群体,虽有诸如居委会这样的组织,但难以形成合力参与到监督中。在绿石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居民以前也曾向有关部门投诉过,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企业方面则认为居民难以沟通,排斥交流。
这样的情况下,管委会本该从中协调,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但这时的他们却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主体意识。小白说:“我有个特别深的感受,目前的绝大部分园区,他们只觉得自己是个地理上的概念,并不觉得自己应该运营这个区域,也不觉得居民是这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自己要做的无非是履行上级指派的任务,做好招商引资。园区里的入驻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基本是直接跟当地环保局对接,管委会没有任何存在感。”
2007年,绿石与江苏省环保厅合作的化工园环境治理座谈会
2012年左右,生态环境部意识到化工园区存在很大环境污染问题,单靠环保部门一家家对接企业比较困难,便提出园区管委会发挥主体意识,并赋予管委会很大功能。但这一制度在日后的实践中却很难发挥预期功效。原因之一在于,管委会认为自己是在配合环保部门工作,主要的管理任务应归属于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主要工作在整体统筹,对具体的园区治理更希望管委会承担更多责任。
其二,管委会人员配置存在问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我们去过一个园区,管委会就4个人,负责环保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会议室;还有的园区管委会环保部门就3个人,除了负责人比较有经验,其余两人连环评报告都看不懂。他们自己坦承,主任不在的时候,他们连企业都不敢进去接洽环保问题,去了怕露怯。”
小白无奈地表示:“你会发现从制度到人员配置,再加上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这些地方只有集中污染,没有集中治理。”
3如何改变管委会的“无力感”
离开管委会参与,园区治理将难以开展。“他们是最了解园区的人,哪些企业有问题,该如何整改他们都非常清楚。”
“但他们又处在一个迷茫状态。上级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做什么检查就配合,只是把他们放到那个位置,却不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不知道自己的责任,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任期,所以很难调动自身积极性。”
针对这一现状,绿石于2018年自主开发了一套名为“绿邻指数”的公众视角化工园环境评价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个由民间发起的关注化工园区环境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此后数年,绿石一直应用这套标准给全国各地化工园区的环境表现进行打分。
相关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wDbJB2mmB1qYxPblrehNw
小白介绍:“我们从18年开始研发这套指数,当年就拿它做了一些测试,到现在经过了三轮比较大的优化,评价了全国约70个园区。我们用这个方法对国内园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摸排,从机构的配置、硬件设施以及监督监测能力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些园区管委会反映,之前发现园区企业污染环境,对他们予以罚款,但没几天又出问题。犯了罚,罚了又犯,循环往复,难以除根。对于这种无力感,小白充分理解:“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会用指数去跟园区管委会做深度沟通。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会给到园区很多的建议,比如他们在管理上面该怎么改进,其他园区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并推动他们启动一些信息公开的工作。”
小白说:“绿邻指数可以有效发现管理上问题,推动管理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环境事故发生。而且,有了这样的评分和排名后,大家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积极的改变,宝贵的经验
2021年,绿石发布了《多方力量推动环境治理——化工园环境管理实践案例2020》。报告整理了7个省的实践案例,他们或利用政策的力量推动行业的整体升级转型,或利用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激励手段更精细的管理企业的排放,或利用高校、司法、社区的力量提升园区环境表现,或通过“打包统建”,降低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或运营成本。
这些案例中,苏州工业园的故事让小白印象深刻:“这算我个人跟进时间最久的案例了,从2014年开始。园区里有一个社区,被十几家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包围着。按照社区居民的话说,就是不管刮什么风,总能闻到各种怪异、恶心的味道。”
后来,园区管委会找到社区居委会,由他们牵头,建立了“环境理事会”。通过这个沟通平台,企业、环保局和居民经常开会,加深相互理解,促进问题解决。
“比如这段时间居民闻到什么奇怪味道,发现什么问题,企业就需要做出解释,环保局也要公布检查结果,大家一同推动后续整改,监督整个过程。”
“环境理事会”建立初衷原本是推动环境问题本身解决,在后来慢慢变成了园区和居民之间的环境共建。企业会邀请居民进入工厂参观,讲解化工知识,还为大家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随着环境的好转,“环境理事会”功能履行的次数越来越少,企业便走进社区,支助建设社区图书馆,为社区小朋友提供化工知识学习渠道,真正实现了多方治理,和谐相处。
绿石组织南京的社区居民参访汀兰社区
总体而言,全国化工园区的大环境都在好转。在这个阶段,绿石将大力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并将有益经验广泛复制:“我们会帮园区搭建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治理的协作平台,评估园区的管理水平,并通过管理的动作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环境绩效。”
5转型与坚守
“转型的时候往往是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原来的基因要被打破重构,重新成长。我一直跟绿石现在的总干事小白说要把自己视为创业者,不能把自己视为继承了我们这些创始人的什么。她在开创不同的东西,把绿石变成专业化组织。”
在绿石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创始人吴昊亮写下了这段话。
2006年初,小白加入绿石做志愿者,此时的绿石还只是一个大学生环保组织。2009年,小白成为总干事。在她的带领下,绿石从10年开始介入工业污染防治议题,并在2014年正式进入化工园区环境治理领域。
2006年3月,小白正式加入绿石后参与的第一项活动——远足
小白回忆:“2010年开始转型是因为当时的资助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面临绿石何去何从的抉择。最终,我们决定回应本地环境问题,选择了工业污染这个议题。当时的江苏是工业大省,化工污染比较严重,国家在10年左右对环境问题也没有那么重视。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转型。”
“转型之初的几年我们对行业知之甚少,一方面跟着IPE等机构从头学起,一方面也在寻找未来出路。2014年,我们在一项调研过程中接触到化工园区,慢慢对化工园区有一些基础性的了解,发现相关的环保议题很重要,但关注的人很少,所以最后确定了这个方向。”
2013年绿石开展排污口信息公开推动,小白和同事在排污口前唱歌
从志愿者到总干事,绿石已经融入小白的生活;机构的每一步重大改变都源自她的主导,绿石也留下了小白深深的烙印。在很多人看来,聊绿石就是聊小白。这些评价让小白小心翼翼,十分纠结:“我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想极力划分我和绿石的关系,一方面又觉得评价绿石就是在评价我自己,所以当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人口中的绿石的时候,我的心情也随着他们的评述起起伏伏,我开始变得有些迷茫,看似每一步主动选择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的无可奈何。”
2016年,在绿石待了十年的小白曾离开管理岗位:“那时候绿石很稳定,我觉得把资源、团队交接好就可以走了,却忽略了平稳过渡。”
由于缺乏磨合,整个核心团队在小白离开后也几乎全部离开,仅剩一人,机构工作也全部停滞。终于在2018年,小白回归绿石。
小白向化工行业从业者介绍绿石的工作
小白诚恳地表示,绿石是很多人一起创造出来的,不属于某一个人。但真当机构面临抉择时,又必须要有人强势地站出来。小白迷茫过、委屈过,但对绿石的热爱总会把她推向前台。
在前行路上,小白对大家的支持由衷感谢。谈及与SEE卫蓝侠的合作,小白感触颇深:“这几年SEE卫蓝侠提供的支助是我们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此外,通过内部交流平台,绿石与其他SEE卫蓝侠伙伴如绿行齐鲁、芜湖生态等建立合作,推动化工园区行业的环境治理。
小白参加SEE卫蓝侠年会
关于未来,小白目标明确:“我有自己的小野心,希望绿石能成为化工园污染防治议题的行业领军机构。领军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有多好,而在于把议题做大,让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END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