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渠楠与风水林
渠楠一个人口只有450人的广西壮族村寨。在这里风水林体现着壮族传统知识和实践与信仰的紧密联系,风水林的健康状况和外貌景观与村庄的福祉紧密相连,同时它也在保护着周边的水源、防止山体滑坡滚石等灾害的出现,也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庇护所。
渠楠拥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宛若盆景的石山上还保留着相对较为完整的石山季雨林,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村子周边是村民开发的农田,与天然林镶嵌交错争夺土地。©BRC
一直以来村民们相信,守护好风水林,尊重自己所居住的土地上的各类神灵,神灵也会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能看到这种痕迹,例如,在风水林或山里吃东西,需要在地上留下一些作为祭品,否则也可能冒犯土地公等各类神灵。婚丧嫁娶路过村口的神树,则须落脚点香挂红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些信仰体系和世界观,往往被视为迷信。但在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今天,反而成为一笔丰厚的心灵财富,能帮助村民去积极应对内外部的各种威胁,维持和发展其与其他生命共享的家园。这些知识以传闻轶事、民间故事和习俗的形式世代相传,蕴含着生态智慧的文化禁忌与行为规范,也比政策法律更容易深入人心。
chapter 02:白头叶猴:推动渠楠成为自然教育的功臣
渠楠位于全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内,该区域以种类丰富、特有性高的植物和灵长类物种著称。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的全球极度濒危物种,渠楠是其重要的栖息地。对渠楠的男女老少而言,经常光顾屋前房后石山的白头叶猴,是生活中的一员,他们熟悉其一举一动、活动范围、喜爱吃的食物和各种习性。
怀抱新生幼崽的白头叶猴一家。(是善于攀岩,非常适应石山环境的灵长类)©粱霁鹏
因为渠楠非常容易观察到白头叶猴,这里的生态相对完整,文化丰富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都别具特色。美境与渠楠的村民提议,共建自然教育基地,接待全国的中小学生来此开展自然体验和教育活动,以此推动渠楠的绿色发展。
如今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村民的保护行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每年年底渠楠都会举办保护小区挂牌的年度纪念晚会,通过宴会和歌舞表演,与邻村、地方林业部门、保护区、NGO等合作伙伴代表,共同庆祝。这些都帮助村民建立起对社区保护地的身份认同感与自豪感。
chapter 03:自然教育与自我治理
外界的不断到访、支持与认可,推动渠楠去探索社区保护地的管理与治理,其中的每一小步也都与自然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巡护队成立最早,主要由年轻人组成,除定期开展志愿的集体巡护外,还承担了村庄的安保任务。2015年巡护队制止了抓鸟事件9起,盗挖珍贵树种1起,16年制止抓鸟11起,17年制止盗挖树1起,抓鸟5起,18年制止抓鸟2起,19年至今未出现破坏事件。随着威胁越来越少,巡护队也改变了工作策略,不再开展集体巡护,而是将社区保护地分片负责到个人,方便又不耽误日常生产。
在外部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协助下,村民内部组建发展出了儿童青草社、文艺队、木棉花班等小团体,开展具有渠楠特色观猴和传统民俗文化的自然教育课程;并逐渐参与自然导赏的课程设计和组织;15户村民家庭为了接待参加自然教育活动的外来学生与家庭,提供68个床位,建立接待户联盟,共同制定接待、收费和管理标准。
从初期争取外部认可,到后续的日常治理,屯委迈出的每一步,都充分听取了村民的意见,也因此获得村民的认可与广泛参与。与政府自上而下所建立的保护区不同,渠楠社区保护地的管理与决策,并不依赖专职聘用的管护人员、法律和一整套管理制度,而是靠习惯法及村民的共同监督而实现。
每个季度都召开的共管会议,由各团体代表轮番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上季度工作进行总结,和对下季度工作进行协商与安排。季度共管会议对于社区内部小团体而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非是下位的执行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对外部的合作者而言,共管会议则提供了一个通道,让他们得以进入社区,并有机会为社区提供资源和支持。
木棉花组在村内池塘的福岛上探索朴门农法搭建了一个堆肥池。© BRC-黎晓亚
chapter 04:成效、挑战与愿景
在过去的五年里,白头叶猴逐渐发展成为渠楠新的文化符号,自然教育则成为打开渠楠人内心发展动力的一把钥匙。渠楠人的生活也因此与自然再次紧密的联结在一起。所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渠楠与外界的互动过程中,被重新理解、定义和认可。曾被忽视甚至忘却的传统知识与智慧,也在自然教育过程中被重新看见。截至2019年10月渠楠共接待自然教育(含考察)人员1,288人,收入424,719元,其中导览费17,850元,提留社区的公共保护经费60,490元。
虽然每位参与者的体会和看法都不同,但大概所有亲历这一过程的人都会有的体会是:村民是自己家园的主人,无论在保护中谋发展,还是在发展中求保护,只有当村民能在此过程中公平、公正地感受到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元价值(不只有经济或物质效益),才能真正激发出社区自我教育、成长与发展的活力。
但自然教育市场及渠楠接待能力等限制因素,虽然自然教育为社区带来了改变,其规模仍然较小,总体收益在每户的年度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村民依然要依赖农业种植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村民开始转为种植虫害较多的柑橘,虽然他们也认识到农药的危害,希望农业转型或自然教育的收入增加成为生计来源之一,但现实中也往往因为资金短缺、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等复杂的结构性原因暂时无法实现。
此外,随着渠楠社区保护地获得更多外界的关注与支持,大量资金和不同资方或支持者的进入,也给社区现有的共管制度带来挑战,其平等协商的核心价值观容易受到权力失衡以及“到底谁领导谁”等政治性、原则性问题的影响。
渠楠从一开始就有个朴素的愿望,即希望能将美好的自然环境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相信伴随着外界的支持,和村民的经验积累,他们去克服当下的困难,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