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的社群运营与志愿者培养是公益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提升公益组织的品牌影响力、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以及促进公益项目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社群运营,公益组织可以更加直接地与公众沟通,传播公益理念和项目信息,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社群运营有助于公益组织更好地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为公益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3:通过培养志愿者,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从而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4: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可以增强志愿者对公益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志愿者的长期参与和稳定发展。
这门课让我认识到社群运营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关注并满足成员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志愿者行动等多样化的参与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对于社群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志愿者的自我定义把志愿者作为公益事业的消费者,了解、满足和再创造志愿者需求;机构跳出被固化的社会资源圈,跳出机构标签,去更广阔的社会传播和收获公益资源。
学习成长是志愿者的需求,共生,突破地域、领域,机构的边界。
公益是什么?公益就是公共的利益。既然是大家的事,那么,公益就要调动群体的参与热情,人们围绕一个共同的价值点而聚集,从而形成社群。任何的公益都离不开社群营造。而公益,最终也要朝向公众的改变。
“自愿 自主 自律 ——自益 互益 公益——共建 共管 共享”通过这些理念的实施,公益组织社群能够建立一个高效、和谐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运作模式。
志愿者的体验实际上也是一种口碑传播,做好志愿者需求机构之间的需求链接,会达到双赢的局面
没学课程之前局的社群运营很难,一不小心群里就静默了,学习课程后了解到,首先要转换运营思路,社群运营最本质是以人为主,志愿者的可持续性要求志愿者能与机构有价值观和认同感,但首先也得明确志愿者的需求,看机构能否提供,再者要把志愿者放在合适的位置,激发潜力,使志愿者在过程中收获成就感。
社群运营课程: 感触很深:1、工作不比生活,不是一份热爱就可以支撑一份工作、支撑一个机构,工作中一定要有很清晰的思路,理清不同板块,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点。做好梳理,有了目标,才能有更准确的行动。2、志愿者的开发与转化最重要的是需要与机构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在发展机构志愿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志愿者的需求是什么、最想得到什么,经过好的引导,将志愿者擅长的东西应用在机构的发展中,让志愿者在这个社群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有归属感。同时,志愿者的管理方面不能一味的让志愿者服务机构,而是要让志愿者更多的感觉到是在服务公益,这样才能保持志愿者的公益热情。
在一起,了不起。 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其实更多的是通过机构的核心价值,凝聚更多有志之士对保护项目活动的参与,通过多个项目活动的联合,调动志愿者的参与性与粘合度,值得每个机构去深思和学习。
实现互助,双向成就。
通过劲草辅导度过转折,实现转型,实现公益行为的外部影响最大化。看到新疆的环保组织还是觉得很亲切,社群机构作为新兴类型,荒野新疆做了很多探索,来改变公众意识,培养环境友好态度的形成。社群维护要有稳定的事情可做,突破地域、领域、机构的边界来达到共生,做一个共建、共管、共享的公共平台来实现。云守护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的运作模式值得一些想做志愿者社群管理的组织来做,让社会专业领域优秀的志愿者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公益。
1.从一个做项目的组织到做人相关的志愿者平台,尊重满足志愿者的自益、互益、公益的需求。 2.开放多元与联动。 3.在需求的基础上做事情,而不是凭空做一个需求。
这个案例挺经典的。但是我觉得荒野新疆和保护荒野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两件事:前者就是定位于找人去做事的一线组织,是直接服务于荒野的;后者是一个荒野保护的平台性组织,是为荒野爱好者或组织提供成长服务的。 所以,这两个不一样的组织是应该并存的。荒野新疆就是做事,做保护;保护荒野可以做人,做小组或机构支持。二者不能偏废。现在的感觉,似乎是大家更看重后者,看重平台。这是有问题的。没有一线组织,平台有何意义?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所以,荒野新疆这样的一线保护组织大量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不仅是把目前的荒野新疆升级了就完事了。一个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有如此多生物多样性的地区,需要的不是一家两家“荒野新疆”这样的组织,而是几十家几百家这样的组织,才能够“服务”到这么大的荒野! 一旦有大量新疆的和全国的一线保护组织,“保护荒野”这样的组织才有出现的必要,才顺理成章。 总之一句话:发展一线组织才是最宝贵的!千万不要大家都跑去做平台,做支持,到头来,你服务谁呢
关注环保
189 个课程
高校环保社团线上赋能系列课程之影像传播课程
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CAP)应用概览
垒土行动 | 环保手作的微光
环保公益社群运营
高校环保社团线上赋能系列课程之领导力入门
海洋国家公园布局选划探讨
高校环保社团线上赋能系列课程之青年与公益传播
高校环保社团线上赋能系列课程之青年与气候变化视野
高校环保社团线上赋能系列课程之校园零废弃入门
高校环保社团线上赋能系列课程之水气环境保护入门
公益组织的社群运营与志愿者培养是公益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提升公益组织的品牌影响力、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以及促进公益项目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社群运营,公益组织可以更加直接地与公众沟通,传播公益理念和项目信息,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社群运营有助于公益组织更好地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为公益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3:通过培养志愿者,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从而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4: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可以增强志愿者对公益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志愿者的长期参与和稳定发展。
这门课让我认识到社群运营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关注并满足成员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志愿者行动等多样化的参与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对于社群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志愿者的自我定义把志愿者作为公益事业的消费者,了解、满足和再创造志愿者需求;机构跳出被固化的社会资源圈,跳出机构标签,去更广阔的社会传播和收获公益资源。
学习成长是志愿者的需求,共生,突破地域、领域,机构的边界。
公益是什么?公益就是公共的利益。既然是大家的事,那么,公益就要调动群体的参与热情,人们围绕一个共同的价值点而聚集,从而形成社群。任何的公益都离不开社群营造。而公益,最终也要朝向公众的改变。
“自愿 自主 自律 ——自益 互益 公益——共建 共管 共享”通过这些理念的实施,公益组织社群能够建立一个高效、和谐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运作模式。
志愿者的体验实际上也是一种口碑传播,做好志愿者需求机构之间的需求链接,会达到双赢的局面
没学课程之前局的社群运营很难,一不小心群里就静默了,学习课程后了解到,首先要转换运营思路,社群运营最本质是以人为主,志愿者的可持续性要求志愿者能与机构有价值观和认同感,但首先也得明确志愿者的需求,看机构能否提供,再者要把志愿者放在合适的位置,激发潜力,使志愿者在过程中收获成就感。
社群运营课程: 感触很深:1、工作不比生活,不是一份热爱就可以支撑一份工作、支撑一个机构,工作中一定要有很清晰的思路,理清不同板块,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点。做好梳理,有了目标,才能有更准确的行动。2、志愿者的开发与转化最重要的是需要与机构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在发展机构志愿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志愿者的需求是什么、最想得到什么,经过好的引导,将志愿者擅长的东西应用在机构的发展中,让志愿者在这个社群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有归属感。同时,志愿者的管理方面不能一味的让志愿者服务机构,而是要让志愿者更多的感觉到是在服务公益,这样才能保持志愿者的公益热情。
在一起,了不起。 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其实更多的是通过机构的核心价值,凝聚更多有志之士对保护项目活动的参与,通过多个项目活动的联合,调动志愿者的参与性与粘合度,值得每个机构去深思和学习。
实现互助,双向成就。
通过劲草辅导度过转折,实现转型,实现公益行为的外部影响最大化。看到新疆的环保组织还是觉得很亲切,社群机构作为新兴类型,荒野新疆做了很多探索,来改变公众意识,培养环境友好态度的形成。社群维护要有稳定的事情可做,突破地域、领域、机构的边界来达到共生,做一个共建、共管、共享的公共平台来实现。云守护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的运作模式值得一些想做志愿者社群管理的组织来做,让社会专业领域优秀的志愿者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公益。
1.从一个做项目的组织到做人相关的志愿者平台,尊重满足志愿者的自益、互益、公益的需求。 2.开放多元与联动。 3.在需求的基础上做事情,而不是凭空做一个需求。
这个案例挺经典的。但是我觉得荒野新疆和保护荒野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两件事:前者就是定位于找人去做事的一线组织,是直接服务于荒野的;后者是一个荒野保护的平台性组织,是为荒野爱好者或组织提供成长服务的。 所以,这两个不一样的组织是应该并存的。荒野新疆就是做事,做保护;保护荒野可以做人,做小组或机构支持。二者不能偏废。现在的感觉,似乎是大家更看重后者,看重平台。这是有问题的。没有一线组织,平台有何意义?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所以,荒野新疆这样的一线保护组织大量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不仅是把目前的荒野新疆升级了就完事了。一个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有如此多生物多样性的地区,需要的不是一家两家“荒野新疆”这样的组织,而是几十家几百家这样的组织,才能够“服务”到这么大的荒野! 一旦有大量新疆的和全国的一线保护组织,“保护荒野”这样的组织才有出现的必要,才顺理成章。 总之一句话:发展一线组织才是最宝贵的!千万不要大家都跑去做平台,做支持,到头来,你服务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