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由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联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企业绿色治理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贝泰妮、领灿等机构联合发起了生物多样性协作行动,通过支持在该领域的倡导、调查、研究、培训、交流等公益项目,搭建生物多样性合作平台促进交流,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益理念的传播。
在全球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刻不容缓。作为专业传播者,通过新闻报道激发公众关注、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因此,我们诚邀媒体人加入我们的报道支持计划,通过专业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生物多样性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今年,我们将提供资金、社群、专家支持,助力媒体人开展有深度、有影响的生物多样性报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本计划支持对象
本计划面向广大媒体从业者开放,欢迎以下人员申报并加入我们的支持计划:
纸媒、新闻客户端的记者和编辑;
电台、电视台、视频平台的记者、编辑、编导等;
自媒体、播客的主笔、主播和内容创作人员等;
各类媒体平台的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等;
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支持内容
资金支持:每个入选的媒体人(或团队)将获得1-2万元人民币的活动资金,用于报道所需的差旅费、设备费或其他相关费用。
社群支持:不定期举行研讨会,邀请环境保护专家、新闻学者、资深媒体人等分享理论知识、行业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
推广支持:依托与主流媒体平台的合作网络,为支持计划孵化的报道提供更多发表机会。
提交选题:申报者需提交一份采访计划,内容包括:选题、采访对象、采访地点、预期成果形式和刊发平台等等。采访计划将由评审委员会统一评分,依据选题价值、可操作性、创新性、预期社会影响等维度进行评估,筛选符合资助条件的项目,确定资助金额。
中期支持:基金会将为获得支持的申请人组织不定期举行研讨会,邀请环境保护专家、新闻学者、资深媒体人等介绍理论知识、行业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
成果验收:项目完成后,申报者需提交完整的报道成果。评审委员会将对优秀项目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媒体从业者继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议题。
常见疑问:
如何得知申报结果?
无论是否入选,所有申报者均会收到短信通知。本公众号也将于6月15日对入选项目予以公示。
资助经费如何发放?
申报项目将由项目组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选题通过后提供部分经费,完成并发表后获得全部经费支持。
对申报内容有什么鼓励和限制吗?
1.项目对所有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选题开放,但会优先资助所在媒体已经立项的报道。
2.报道内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发布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3.申请人一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使用已经发表的内容基本相同的报道申报。
谢 静(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
李 蓉: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 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构成和维持机制,以及濒危珍稀物种的保护管理。
王玉涛: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
余兆武: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与健康、城市气候、遥感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与教学。
彭 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上海市九段沙生态气候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徐 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处长
申报截止日期:2025年5月8日
评审结果公示:2025年6月15日
成果提交时间:2025年9月30日
用你的笔触守护生物多样性,让报道掷地有声!
申报方法
扫码申报
赵老师 13162336226
宁老师 13166076559
邮箱:gongyi@yicai.com
(咨询时间:9:00-17:0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