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风险的韧性社区建设——基于南亚社区层面气候应对的考察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包括飓风、洪水、干旱和热浪等。这些事件不仅破坏了基础设施,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全球气候变化现状与挑战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包括飓风、洪水、干旱和热浪等。这些事件不仅破坏了基础设施,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根据《全球气候风险指数2021》统计,2000年至2019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1000起极端天气事件,直接造成47.5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56万亿美元。


中国也同样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指出,1961年至2023年,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呈上升趋势;年累计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的天数也有所增加,平均每十年增加4.1%。气候变化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各国政府、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适应和减缓措施来应对这些影响。


韧性社区建设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策略,提升社区的抗灾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这些策略通常包括增强社区的预警系统、提高居民的应急响应能力、改善基础设施以及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国际组织和南亚各国政府推行了多种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项目。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考察南亚国家在政策支持、技术应用、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差异,试图找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和实践。

attachments-2024-10-hHfFhsBk6720f7db87c3c.jpg


南亚极端气候特点及社区层面的应对


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尤为显著。近年来,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上升、降水模式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冰川融化等方面。这些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包括热浪、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破坏。


南亚面临的主要极端气候及其影响


一是热浪。热浪在南亚地区频繁发生,尤其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2015年的热浪导致数千人死亡,气温达到了创纪录的50摄氏度。高温对农作物生长、电力供应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温天气导致作物减产,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激增,导致电力短缺。


二是洪水。南亚的洪水主要由季风降雨引起,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等国经常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例如,2017年的洪水影响了尼泊尔、印度和孟加拉国,导致数百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农业和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失。洪水对农业的影响尤为显著,淹没农田、破坏灌溉系统,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三是干旱。干旱是南亚地区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拉贾斯坦邦,持续的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农民生计受到严重影响。2016年至2017年的干旱被认为是斯里兰卡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影响了20个地区和大约180万人。干旱对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许多地区的农作物收成不佳,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四是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是热带气旋频发的区域,每年都有多个气旋袭击南亚沿海地区,导致严重的风暴潮和强降雨。例如,2020年的超级气旋“安攀”袭击了印度和孟加拉国,导致数百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超过1300万人受到影响,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气旋破坏了沿海基础设施,包括房屋、道路和电力设施,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五是冰川湖溃决洪水。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加速融化,增加了冰川湖溃决洪水的风险。这种洪水会导致下游区域突发洪水,破坏力极大。例如,2013年尼泊尔的赛卡斯谷冰川湖溃决洪水,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类洪水不仅对农田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还迫使大量居民迁移,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


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策略


面对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现状,叠加小政府的治理现实,南亚各国普遍采取了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策略。这一策略强调社区主导,基于社区的优先事项、需求、知识和能力,旨在增强人们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2010年南亚学者对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策略进行了广泛引用的定义:“一个由社区主导的过程,基于社区的优先事项、需求、知识和能力,旨在赋予人们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


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策略强调地方层面的脆弱性和适应能力,通过直接与社区互动,确保所采取的适应措施能够契合社区的实际需求和条件。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资源匮乏、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区,社区通常在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集体知识和合作保护生命。这一策略通过促进社区参与,整合传统知识和优先考虑社区赋权,提供了成本效益高、管理良好、透明且有效的适应解决方案。这一策略还强调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整合,赋能了南亚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通过建设社区韧性,这一策略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应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威胁的能力,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减少灾害风险。这种方法不仅赋予了脆弱社区气候韧性,还提供了自主性和希望,帮助他们能够在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寻找更好的未来。


南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案例


斯里兰卡的小型水库系统


斯里兰卡的小型水库系统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水资源保护系统,广泛存在于斯里兰卡的干旱区。这些系统由多个水库组成,并与多样化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相连,涵盖森林、水生栖息地和公共用地。其作用的发挥高度依赖于社区的积极参与和管理。一是集体管理和维护。每个村庄通常都有一个水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水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这些委员会由社区成员选举产生,确保代表性和透明度。传统上,村长系统在管理水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角色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有所弱化,但其核心理念仍然存在,即通过社区领导和合作来管理公共资源。二是集体劳动。社区成员共同参与水库的修复和维护工作。通过开展集体劳动,村民们定期清理水库垃圾、修复堤坝和疏浚渠道。这种集体劳动不仅有助于保持水库的功能,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三是知识传承和教育。当地社区依赖于代代相传的知识和技能来管理水资源。长者和经验丰富的村民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确保传统技术和方法得以延续。学校和社区教育项目也在普及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知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了社区的环保意识和适应能力。


可以看出,斯里兰卡小型水库系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社区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而且注重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例如,通过使用现代测量技术监控水库水位和水质,社区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水资源,同时保留和传承了传统的管理方法。借此社区在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时,展示了高度的适应能力。


尼泊尔的雨水收集系统


在尼泊尔,雨水收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家庭用水,尤其是在干旱季节和水资源短缺的高海拔地区。因为这些区域由于自然泉水枯竭,河流通常位于农田下方,人们难以对农田进行灌溉。该系统通过收集和储存降雨,用于灌溉和日常生活,帮助社区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尼泊尔传统上就有在山区牧场使用雨水收集技术来为牲畜提供水源的做法,这一传统技术近年来被重新设计并引入农业系统。尼泊尔的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屋顶雨水收集和地表雨水收集。屋顶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家庭用水或补充地下水。屋顶上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引入储水罐或地下蓄水池,供家庭日常使用或灌溉庭院作物。地表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通过在农田周围建设塑料或水泥储水池,收集地表径流的雨水。这些储水池容量从1000升到75000升不等,能够有效储存雨季的雨水供干旱季节使用。尽管雨水收集技术在尼泊尔的高海拔地区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其推广仍面临诸多困难。其中高昂的初期建设成本是农民普遍不愿意采用这一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储水池的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源,部分储水池也因渗漏和杂草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社区的积极参与和集体管理最终使得这一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得以有效实施。一是集体决策和管理。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决定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确保了系统的设计符合社区的具体需求和环境条件。社区还通过建立水管理委员会、工作组,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长期可持续运行。二是教育和培训。社区内的农民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习雨水收集技术的操作和维护,课程内容包括雨水收集池的建设方法、水资源管理技术以及高价值作物的种植技术。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适应能力。三是资源共享和合作。社区成员通过共享资源和互助合作,共同建设和维护雨水收集系统。例如,农民共同出资购买建设材料,互相帮助进行池塘的挖掘和建造工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单个农户负担,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雨水收集系统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还减少了因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冲突和社会问题。通过有效利用收集的雨水,农民能够在干旱季节继续种植蔬菜和其他高价值作物,增加了收入来源。研究表明,安装雨水收集池的农户年收入增加了约66457尼泊尔卢比(约合700美元)。该系统还减少了对地下水和河流水源的依赖,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孟加拉国的沿海防护林


红树林的根系深入土壤,不仅能稳固土壤,防止侵蚀,还能吸收大量的海水,减缓水流速度。植物根系的互相缠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有效抵御风暴潮的冲击。红树林的茂密植被还能有效减缓风速,减少风力对内陆的破坏力。植被层能够捕捉和削弱强风的力量,使风力在到达内陆之前明显减弱。孟加拉国的沿海防护林主要包括红树林,这些红树林在防范风暴潮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91年的风暴潮期间,红树林保护区的损失明显低于无红树林保护的区域。红树林不仅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为当地社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收益。


孟加拉国的沿海防护林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一是集体管理和决策。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红树林保护和管理的决策过程。当地居民通过社区会议和委员会,商讨并制定红树林管理的具体措施。这种集体决策机制确保了保护措施能够切实符合社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二是共同监测和维护。社区成员负责定期监测红树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应对病虫害和非法砍伐等威胁。同时,社区成员也参与红树林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清理垃圾、修复受损植被和加强防护设施等。三是教育和培训。社区组织定期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居民对红树林重要性的认识和管理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科普知识、可持续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法规等。


社员参与红树林保护和管理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济激励。通过参与红树林保护项目,社区成员能够获得补贴和工资,改善家庭收入。红树林还为当地社区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木材和其他森林产品,这些资源成为社区的重要收入来源。孟加拉国还通过设立妇女小组,鼓励女性参与红树林管理和生计活动,不仅提高了社区整体管理水平,还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总之,社区在红树林管理中有效结合了传统知识和现代技术。当地居民利用传统的生态知识,如选择适宜的红树林物种和种植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了红树林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小结


南亚地区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


首先,社区自主权和参与是实现集体行动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通过积极参与到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社区成员能够确保适应措施符合当地需求和条件。例如,在孟加拉国,社区成员参与决策,选择红树林种植区域和管理措施,提高了参与积极性和项目的可持续性。其次,经济激励和生计改善是激发社区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因素。通过提供经济补贴、工资和多样化的收入来源,社区成员在参与环境管理项目中获得经济收益,改善了家庭收入。再次,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了社区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是社区韧性建设可持续的重要因素。通过定期开展灾害应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技术等培训,社区成员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资源,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后,通过共享资源和互助合作,降低了单个家庭的负担,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将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也是社区环境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中国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社区的建议


一是党建引领加强社区行动力,充分激活社区自治活力。利用党组织协调能力整合社区内外各类资源和利益相关者,以党组织作为核心节点,建立社区内的信任枢纽,形成协调统一的集体,激发和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终实现党建引领下社区行动力和自治活力的全面提升,形成一个富有韧性和活力的社区治理体系。二是运用经济激励提高社区参与度,全面提升社区内生发展活力。韧性社区建设必须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立有效的社区经济激励机制,形成“公益+市场化+长效化”的运营模式,解决了社区建设运营的资金问题。三是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社区成员知识和技能。通过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教育培训活动,组织防灾演练、举办生态讲座和开设农业技术培训班,推广传统生态农业技术、建筑智慧和医药知识,提高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和适应能力。四是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的韧性社区。利用中国丰富的传统生态农业知识,结合现代灌溉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抗灾能力。利用中国传统普遍存在的团结、联结、共情的传统共享治理智慧,结合已有的宗族法制、道德观念和信仰体系,打造共识度高的社区文化主轴,运用柔性文化建设塑造多重情感触动渠道,培育社区成员的集体记忆,汇聚成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力量。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袁国栋


●本文转载于《中国应急管理》杂志2024年第9期 编辑:陈欣


●编辑:魏思佳 

  • 发表于 2024-10-29 23:03
  • 阅读 ( 240 )
  • 分类:环保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溪泽源
溪泽源

107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7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