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ervation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什么样的人?
最近在梳理之前的工作,一转眼发现为师已经5年。这几年不仅要忙着做科研,一年三门课上着,花在带学生上的时间更多。
一个博士,一个博后,18个硕士,10个本科生,前前后后又有差不多80个志愿者参与我们的工作。一起研究保护的问题,帮助解答学生的疑惑,也有很多时候和他们一起探讨,人生道路的选择。
在挫败和幸福感交错的复杂感情中,我也在摸索,哪些是我力所能及给予帮助的,哪些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思考清楚,来进行自我选择的。
看到他们成长,成了这份工作我意想不到却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他们有的踏上了相关的学习和研究道路,有的走进了保护相关的NGO,有的进入环境咨询或是企业ESG,有的可能彻底转行,做起了其他的工作。
这些年,看着他们的发展轨迹,看到很多人从事或是离开保护的行业,我也常常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生物多样性保护?
其实想要做好保护,和想要做好任何事情一样,它对于人的技能要求并没有太大区别。
只不过,做保护似乎看起来更有“情怀”更有“追求”更有“意义”。
这些光环也许是进入这个领域的一个原因,但是想在这条路上做出个模样,“情怀”无法为能力不足来遮羞。
对保护感兴趣愿意支持是一回事儿,真正从事这个行业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无法给出最完美的回答,只能从我自己和学生、志愿者以及同行的接触中,总结这么几点给想要从事或者正在挣扎在这条路上的人。
热情,
永远是动力的来源
1
对于任何行业,这都适用;
而对于保护,这尤为重要。
因为这不是以积累财富或是稳定生活为目标的发展道路。这条路还在探索,所以意味着没有太多成功可循,没有成熟机制可以依赖,周边没有太多人可以真正理解或是认同你。
激情、喜爱,你个人的满足感,会比这件事儿宏大的社会意义要来的实在的多,也是物质回馈机制还不成型时最重要的个人收获。
缺乏热情,只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来做,那么有太多成熟的其他行业可以选择,走起来也要轻松愉悦得多。
做保护的人,更多是把这个当作事业,而不只是一份工作。
这种热情,可以督促你每天都会询问自己,还有什么我可以做的?
这种热爱,让你会忽略野外的艰苦条件,内心渴望一次次走入荒野之中。
这种冲动,激励着你在一次次行动的挫败中寻找到可能性。
这种满足,让你在回顾自己的过往时,会不留遗憾。
因为你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你的这种状态,可以点亮自己,也会点亮周边的人。
韧性
Resilience
2
虽然整体上政策给予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短期内,保护依旧是个市场小受众少,参与度受限的方向。而保护作为一个行业还没有成熟。
大多时候,我们是在与主流力量与发展观做博弈,用各种尝试在探索可以推动事情发展的方法。
做保护,就是在开拓一条新的道路。这意味着要经常走在荆棘之中。纵然突破重围,找出一条出路,而迷雾的尽头,可能是道悬崖。尝试的过程不易,而结果往往也让人失望。
此时,对于从业者更需要的是一种韧性,在困难和不可能中,快速恢复斗志和理智,重振旗鼓,再次启航的能力。
对于习惯走别人走过的路,对于性格刚而不韧的人,保护这条路,也许不适合你。
能在跌跌撞撞中,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在看似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为自己建立正向反馈的机制,能为每一步改变而开心,可以斗志满满继续向前,这对你和你所在的团队,都是福气。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野外调查
解决问题的人
保护需要可以提出问题的人,
但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
3
作为老师,我们一向鼓励学生要多提问题,多去挑战已有的证据和思维。但是更重要的是下一步,遇到了问题,遇到了质疑与瓶颈,如何去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
智者善于发现问题,而能者可以解决问题。
对于政策制定者,他们需要解决方案,对于当地老百姓,他们需要新的出路,对于私营部门,他们需要绿色发展的可行性模式。对于一个保护工作者,不能只是批判与斥责,要能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实际动手去做。
任何工作往前推进,是靠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循环向前的。
提出问题后,你是否善于往前逼自己一步,“解决方案可以是什么?”,尝试并评估不同的解决路径。
保护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的思路,不怕天马行空,就怕无法脚踏实地找出一条路去拥抱星辰。
Deliver
追求完美可以,
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按时交付
4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包袱,每个工作都希望尽善尽美,否则过不了心里这一关。
我也是。
但是追求完美不应该变成拖沓的借口或是无法开始工作的负担。Deliver,按时交付,并尊重定下来的时间线,这是比一个拖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才完成的“完美”作品更重要。
往往,拖了很长时间的东西也并不完美。在计划工作安排时,往往都会计划调整的时间,就是给改正错误、提高质量、打磨产出做准备的,但是所有的步骤一直往后拖,就根本没有了这个空间。
时间管理能力非常重要。Work hard,play harder,这是我的信条。我一直坚信时间安排好,很多事情是可以兼得的。给自己定好短期和长期目标,每天和每周的任务,稳步推进工作的进行,常进行反思,就不怕工作质量太差,也不怕失去自己的生活。
完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习惯性积累而成的。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乡行为经济学调查间隙
善于学习新技能
因为问题的复杂性,
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好学的心
r
5
要从事保护需要哪些技能?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
因为保护这件事儿背后是人类发展模式的问题。保护问题的产生是我们的发展和衡量的体系建立在了消费主义与物质增长上面。
那么怎么扭转这种局面呢?它需要的就不是某一类人和某一个行业,所以不论你从事哪个行业,有心去挑战并改变,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想以保护作为事业,那可能有几个技能是最重要的。
第一,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保护的有效性靠的是科学的认知和对繁杂信息的汇总与处理。你不一定是专门进行保护研究的人,但你要懂得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可以分辨哪些说法是可信的,哪些论据是不经推敲的。
第二,能够发现自己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自我学习进行完善。没有人可以储备应付这些复杂问题所有的技能,而更多时候,我们是需要综合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工具,来去寻找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因此,能够快速学习掌握新方法和理念,这才是最重要的技能。
善于沟通与倾听
Anyone can be your allies
6
很多人会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同于野生动物保护,这其实是缩小了这个工作的内容。植物、真菌等不同类群,河流、海洋城市等不同生态系统,包括因为文化和经济差异带来的丰富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的对象。
为什么要保护?因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不当的模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丧失。
因此,保护要破解的是这个失衡的关系。所以想要避开与人打交道,逃避来做保护,其实是跳进了另外一个坑。保护,就意味着你要挑战自己去和不同的人交流,在不同的认知体系和目标下,寻找共同点和协同的方式。这需要你善于沟通,愿意聆听,在充分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思路和需求后,找到契合的机会。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和理念一致的人达成一片,对于改变现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想要有更大的改变,就需要走向那些看似对立的人群中。
需要有共情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明确自己的位置,能够辨析不同叙述者的真正想法与诉求。
有的时候,一些蛛丝马迹就藏在一两句不经意的话语间,甚至是一两个词的选择上。自说自话,往往会丢失这些信号,丧失突破困局的可能性。
不带有成见的倾听,积极地沟通,才有可能整合资源,在一盘散沙中寻找着力点,创造一块块砖瓦。
凉山入户访谈
能站高远眺,
也能亲吻大地
7
这条可能更多的是针对想要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同学吧。保护的研究从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向保护科学转变(Conservation Science),就意味着这个领域不仅需要生物学还需要像经济、社会学、人类学、政策研究等多学科的应用。
作为一个应对危机而产生的学科,它的使命就是要服务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它依旧是一门科学,因此就存在着一个让人焦虑的问题,怎样找到同时可以满足推动科学认知并对实际应用有价值的结合点。
保护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但解决方案往往很具体很局部。因此,在保护解决上的研究,往往难以抽离出普适原则。
有的时候,我也很羡慕纯粹做生态和进化的同行,他们的研究结果多么有意思啊,蜘蛛产奶,青藏高原隆起与物种发生,或是发现新的物种了解它们的行为。
因此,我也常常反问自己,我的研究到底回答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对于保护研究,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和实际应用中寻找那重叠的区域,要在纯粹科研和保护行动的两个领域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意义,这其实非常有挑战。
这既需要有能从不同现象中寻找普遍规律的能力,又需要能扎根实地了解保护需求并收集一手数据的耐性。
没有实地的工作,无法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很快想法枯竭,很难发现新的问题。虽然野外调查往往时间长、花费高、干扰因素大、得出的结果不尽人意,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保护研究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对于想要从事保护研究的同学,你既需要看得远,又得能扎得深。
志愿者参与研究调查工作
这些是在和团队一起成长的道路上,慢慢从跌倒和闪光的瞬间积累而来的一些思考,其实很多我也没有达到。
我也会因为自己有时的裹足不前而懊恼,有时为学生的一些选择而反思。
经常在思索,保护上的瓶颈,是这个方向出了问题,还是从业者的问题?
保护到底需要什么才可以打破僵局,有所改变?说到底,最需要的还是人。
不论体制的改变,还是新的模式的创建,需要的还是敢于走不一样的路,愿意承担风险并想要改变现状的人。而对于这些人,能力的要求并不低。
我不想美化这条路,因为它不好走。
但对于想走的人,其实这条路上有很多闪闪发光的同路人,你并不孤单。
走到最后,也许你的收获还是有限,也许你还是无法回答,我的努力,是否有意义?
但是因为你的加入,就有更多的一份力量从观望变成了行动,从个人的得失看向了人类的存亡。
是否会有改变呢?
我一直相信人的力量。
和学生在印度进行调查
2019年一起去马来西亚参加保护生物学大会
感谢我团队里的成员,你们帮助我成长,让我更加相信未来是有希望的
如果你符合上面的描述,欢迎申请加入我的研究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室,长期招聘博士后及研究助理。我们专注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探究不同人类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保护规划、景观生态学以及社会经济学工具, 寻找气候变化和同一健康体系下的协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模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