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韦璐老师在上海岑谷农场为恒星计划学员们进行了一次爱芬环保社区工作经验的分享。分享中介绍了上海爱芬环保的基本情况以及爱芬环保社区工作的经验,无论是对垃圾分类领域,还是其他社区工作领域的公益组织均有一定借鉴意义,在此整理汇编,以供参考。
关于爱芬
爱芬环保于2012年8月正式成立注册,目前覆盖了319个小区,大概服务超过18万居民。机构关注的议题为城市生活垃圾问题。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历程跟爱芬的发展息息相关。这篇文章介绍了上海从1843年开埠一直到现在垃圾问题的一个脉络。
2010年到2019年是上海垃圾分类非常关键的十年,也是爱芬发展的十年。爱芬的前身是热爱家园当中的一个环保组织。2010年,环保小组在扬波大厦首次尝试了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六个月后90%的居民可以正确分类,且分类纯净度也很高。这是中国居民自主垃圾分类的一个非常大的成功。扬波之后,环保小组开始承接更多的业务,2012年正式成立了爱芬环保,将机构目标落在两个点:一个是社区,一个是解决社区的垃圾问题。
社区工作怎么做
为了让每一个居民都能自主进行垃圾分类,需要协助社区去构建服务于垃圾分类的管理体系。所以爱芬大部分时间并不直接服务于居民,而是服务于构建管理体系,与社区的管理层打交道。
社区工作的内容很多,但是基本都会涉及到同样的难点,就是居民动员。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社区议题的参与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可能100%的居民对某一个社区议题都很感兴趣。社区居民跟社工的参与程度也会不断变化,有时社工做得多,有时居民做得多。另外,社区动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有人持续推进,很难一劳永逸。有了这些根本性的想法,我们就不会期待一做活动,居民马上会响应,就会抱有一个比较平和心态。
上海社区动员有一些痛点:第一,青年群体难动员;第二,志愿服务的物质激励不可持续;第三,居民参与持续度较弱;第四,居民志愿者自我组织管理意愿不强。
针对这些痛点有一些解决的技巧:第一,让每家每户都有机会做志愿者,以此动员更多的居民。在社区推动的过程中,要敢于敲门,居民自己做了志愿者之后,就知道这件事的艰难,自己在分类时会更加认真。
第二,让鼓励成为志愿者最大的动力,把精神激励做得更好。居委会对居民的鼓励、居民之间的相互鼓励,都是有效的动力。团队氛围和谐,居民也会觉得加入这个团队是件愉快的事情。
第三,信任自治团队能够自我管理。有时并不是居民不能做,而是社区不相信志愿者能做好,需要给能干的志愿者团队一些空间去尝试。一开始可能居委会参与为主,但团队规模扩大后,慢慢会出现一些骨干力量,帮着居委会想怎么动员、怎么组织活动。所以说,难点也可以变成机遇。垃圾分类其实是一次深层次的居民动员的绝佳机会。
实操案例分享
2011年到2019年8年的时间,爱芬才基本完成一个街道75个小区的工作。并且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成效仍然会有起落,需要不断跟进。所以垃圾分类的推进是一件慢功夫,如果没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千万不要碰垃圾分类。
以包运大厦为例,包运大厦有200多户居民,但每层楼都有垃圾桶,要想实现垃圾分类,就需要高层撤桶。最初居民对此表示反感,所以我们先通过学习、参访、交流,让居民理解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另外,我们为每家每户发放了湿(厨余)垃圾桶,配合机构做的冰箱贴,让居民知道桶的作用。入户环节很重要,通过骨干志愿者的动员招募了将近50名志愿者参与,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也没有引起居民的强烈反对。
另一个小区会文大楼的难点在于社区内有一个通道,因此垃圾分类一直做不好。我们首先向居民说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居民的责任,用了很多宣传动员的方法,让居民接受垃圾分类,也介绍了很多失败案例,比如高层不撤桶的问题、带居民去包运参观。前期居民铺垫较好,加之对小区进行了硬件改造,环境有所改善。另外,业委会主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事事亲力亲为,到现在仍会不时在门卫室,一边跟门卫聊天,一边监督垃圾厢房,避免前功尽弃。到现在快两年的时间,保持得很好。
总的来说,每个小区居民动员的方式方法各有差异,如果想要做好,就必须切合社区居民的特色、生活习惯、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尊重社区的个性,设计相应的宣传动员方法,并找到社区骨干人物,有重点地进行推动。打造示范社区的重要功能是让大家看到信心。通过在一个小区打磨,其他小区也会增加信心和信任,愿意尝试,起到一些辐射效应。
爱芬的模式是开源的,如果大家有需要的话,完全可以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探索出适用于自己城市的工作经验的方法。谢谢大家!
“恒星计划”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合一绿学院联合发起,以高潜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领袖为抓手,通过为期三年的非限定性资金支持和系统性赋能,助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机构在组织力、业务力和影响力上的成长突破,实现公益机构业务模式化与组织规范化发展,具备孵化和赋能在地公益组织和自组织的能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