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
TA们开始看见和关心
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
并找寻改善它的方法
TA们在榜样的影响下
不断汲取零废弃新知
并迈出个人行动实践的一小步
TA们开始拒绝一次性用品
习惯自带水杯和购物袋
享受和家人朋友一起
体验零垃圾生活实验的小欢喜
TA们中有的人从一粒种子
逐渐生根发芽
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
开始影响社区里更多人
和TA们站在一起做同一件事
TA们散落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
却因为一个共同的愿望而相遇
合一绿与万科公益共同发起垒土行动,联合众多行业大咖和资深行动者,为社区垃圾分类种子行动者,提供精准有效的线上课程和线下辅导,陪伴更多社区废弃物管理先锋的生发与成长!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
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我是吴婧,也是垒土行动的一名福州学员。前两篇和大家分享了我如何结识了同路人以及我们的团队,今天我再和大家聊聊自己在垒土行动中的收获,以及我对乡村环保的一些思考。
到底怎么样才能向把环保方面的社区营造工作前推进呢?我迫切地渴望学习。恰在此时,我看到了垒土行动的招募推文,课程表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呀,刚好能解决我的很多困惑,我马上报名参加了垒土行动。
2019年初,我因为先生工作调整,把家搬到了泉州洛阳桥,嵩口的相关工作就从现场参与变成了远程参与。在这期间,我加入了垒土行动,因为原有工作变为远程参与的原因,我学习了垒土课程之后,结合身边资源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与大家分享。
利用身边资源种出六颗"小苗"
第一个,在家做堆肥。
我用厌氧发酵桶来做厨余堆肥,用塑料瓶做酵素堆肥。第一次做,因为封口不严失败了,后来慢慢积累经验,厌氧发酵桶做得还不错。我在家里的阳台上做了个一米格子,打算过三四个月拿两桶出来后在上面铺上土,准备种一些菜试试。
第二个,就近改造。
我们家斜对面不远处的住户门口有块地,那里堆了很多垃圾。我跟主人谈好,把我做的堆肥倒在那块地里,待土质改善后可以用来种点东西,主人很高兴。那里之前有一棵看上去蔫蔫的葡萄苗,快枯死了。我用了两个小时把垃圾清走,又挖了个坑,倒了两桶堆肥进去。现在,那棵葡萄苗叶子绿绿的,枝蔓也变粗了一些,估计今年能长一大截。
第三个,自带购物袋买菜。
在嵩口时,我就有这样的习惯。到泉州后,我买菜也不要塑料袋,用自己的购物袋装菜,久了之后,菜市场摊主看到我都心照不宣。有个摊主还给向我介绍,附近还有一位女生也是买菜不要塑料袋,我感觉很欣慰——选择环保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了。
第四个,社区实践。
这个活动其实是在泉州市市政府和古城办领导下,在全市铺开的一个大项目。全市一共有8个试点,我参与了其中隘南社区的营造项目,计划利用一部分资金来做社区花园。
我们选了一条叫青龙巷的巷子,周围都是老房子,巷子里有些空地,小部分由居民种了绿植,大部分光秃秃的空在那里,还有些堆放了垃圾。我们想要在青龙巷找10个点,和居民一起来做绿化。前期调研后,我们做了第一期活动,找来会种菜的、会做木工的、会写海报的居民一起策划,做宣传,然后选了一天大家一起动手搞了一次社区花园营造活动。
第五个,调研菜市场。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菜市场污水遍地,到处充斥着各种垃圾、塑料袋、泡沫箱。这种菜市场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但又有独特的烟火气、人情味,卖的东西也很有地域特色。我很关注菜市场去污改造的议题,为此还加入了一个叫“开放的城市”的微信小组。
这个小组由一群深圳的年轻人发起,做一些和菜市场有关的活动。利用微信小组里提供的一些物料,我搞了一个关于菜市场的小调查,发现摊主都希望菜市场得到整治和美化,导入一些特色小吃店或熟食店,扩大商圈,丰富业态,吸引更多的客人来消费。但是,这样的改造涉及硬件,没有大量费用很难启动。
除了自己去菜市场做调研之外,我也参与了华侨大学学生小组的社会实践辅导。我带了两个小组,分别做了“社区的儿童活动中心”和“菜市场改造调研”两个课题。其中,做菜市场调研的学生画了很多蔬菜的手绘卡,送给菜市场的摊主使用,希望前来买菜的人通过阅读守护卡的相关知识介绍,帮助她们了解蔬菜的知识,调整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第六个,加入二手闲置交换线上群。
群里现在有100多个人,群友们来自全国各地,但大部分在北京。通过这个群,大家可以把各自的闲置物交换出去。
梳理垒土带给我的两个收获
2020年年初,我申请了零废弃联盟的项目,项目综合了嵩口社区一些活动和特色产业。虽然项目没有最终入围,但我仍然觉得收获很大。
第一,通过做项目计划书,加上在垒土行动的学习,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也进行了一些资源整合。我的陪伴导师塞子老师,除了在工作方面指导我,还介绍TALA老师给我,TALA老师给了我很多现场活动宣传资料,使我在物料方面有了更多储备,未来我会在开展其他项目时把这些资料好好利用起来。
第二,我获得了思路上的一个启发。在垒土行动第9课的课上,陈小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要去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花了这么多精力,还到处找资源找人,目标到底是什么?
他提出了两个方向,让我真正去深入思考——你是要去做社区营造,凝聚社区居民?还是去解决垃圾分类这个问题?
这个切中了我的要害。我现在真的想清楚了——其实我想做的,要做的,是解决垃圾分类这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参加垒土行动,获得的一些行动上和思维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帮助我形成了对乡村环保的新思路。
乡村环保工作的新思路和推进方向
关于我对乡村环保工作的新思路,主要有两点。
第一个,如果要在乡村解决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利用的问题,要从后端建设着手。如果后端没有建起来,前端其实没法做,要用后端来带动前端。所谓后端建设就是产业介入,如果没有产业介入效率会很低,只有靠产业才能实现规模化的后端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解决方案出来的同时宣传教育也要跟上。环保知识的传播,环保生活习惯、方式的养成,这些可以结合教育、文化、艺术、娱乐、社区民间活动等多个层面多种形式来进行。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推广,就可以形成一个全面环保全民环保的氛围。
在环保方面工作上,因为我目前的主要接触对象是创客团队,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事农业相关产业,他们年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很大机会成为环保的加工方式、生活方式、种植方式的实践力量。这些年中央对地方农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嵩口今年还进入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我想是否能借着这个东风,接下来在这五个方面去尝试推进。
建议嵩口建设有机肥加工厂。
我在一本科技期刊看到了一篇论文,文章介绍如何结合农业种植、养殖业、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做有机肥、沼气池在地可利用的有机肥加工中心。如果政府能够给与政策、资金支持,整合当地的种植业、养殖业、环卫部门一起来建加工厂,就可以实现本地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
引导当地的加工厂开发环保产品。
嵩口当地有做木筷的加工厂,这是一个做了几十年的传统产业,把木头加工成筷子出口到日本、欧洲各国。做木筷会产生很多废木屑,而木屑是做纸袋、包装盒的好原料,可以考虑做下游产业。我把这个想法跟木筷厂的老板讲了,他也觉得不错,相当于废物利用。我又帮他了解了相关设备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一家环保物品加工企业表示可以免费提供测试设备。这项投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如果节省一点,借一些设备,可能四五万元就可以开始做了。
用可降解或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包装提升嵩口本地乡创产品。
本地已经有创客开始做自己的产品,而这些产品都需要包装。如果包装加上环保、文创设计的元素,会更有利于本地产品的价值提升和宣传。
举办有环保元素的农创市集。
我希望嵩口举办一些创客市集,在农创产品的设计上添加环保元素,将环保发展成嵩口的特点和亮点,变成嵩口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在社区营造中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把产品和创客结合起来,走进学校和社区去做环保宣传活动。
以上,就是我从2019年到现在,在实践上、思路上、未来规划上的一些想法。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