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体缺乏公益人才。现在中国有善心的人很多,但是有善心,加上有能力的人不多。"
——马云
优秀人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数十年来,“人才缺口”始终掣肘公益的发展——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新闻传播官员、筹款专员......
来自五湖四海的善意汇聚成慈善力量
渴望通过传递“希望”切实改变——
被污染的碧水蓝天
发展不平衡的乡村教育
受传统与成见掣肘的妇女儿童
在艰难生活中苦苦谋生的弱势群体
......
中国大学生环保组织关注议题[2018]
但若缺少有能力的公益人才
善意、善款并不能呈现最佳的公益效果
近年来,培养公益人才、反思公益行业发展短板等问题逐渐引起业界、学界关注。此前,相关机构已就公益行业薪酬、人才发展现状及行业人才需求等发布了系列调研报告。
《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实践调研报告》(2017)
《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2016)
《中国公益组织人才供需发展报告2016》(2016)
《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014)
《中国公益慈善行业专业人才现状调查报告》(2013)
《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2010)
朝气蓬勃、冲劲十足的大学生一直是公益行业优质志愿者、新生力量及一线从业人员的重要来源。
因此, 合一绿学院 在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XIN伙伴 项目支持下,以【中国大学生环保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
最新报告《中国大学生环保组织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近期发布。
趁年少,护绿不轻狂
中国大学生环保组织调研报告[2018]
Q: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群体?
A:因为,大学生群体在人口数量巨大、教育水平欠发达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群体。
据统计,2018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大专及以上)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8.86%。但在生活中,人们总有一种“遍地大学生”的错觉
如果说民间环保组织的诞生与发展顺应了时代需要,大学生求学奔忙之外的善念与行动力,则让自发成立的大学生环保社团成为环保组织与同龄人中的“行动先锋”。
例如,云南大学唤青社的成立始于自然之友创始会长梁从诫先生在云南大学的一次环保演讲所埋下的种子,各地学生环保社团也或多或少与梁从诫先生、唐锡阳老师、大学生绿色营及其他公益人士和环保公益组织有关。
图片来自互联网
大学生环保社团之中保育着中国环保最具有生命力、执行力与质朴情怀的“绿色火种”。大学环保社团之中的“燎原之火”要如何点燃,如何发扬光大,如何带动更多的新鲜血液进入环保行业,即:
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现状如何?
他们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项目管理能力如何?
项目创新能力处于怎样的水平?
目前他们遇到了哪些瓶颈?
怎样真正帮助高校学生组织良性发展?
......
本研究旨在回答上述问题,帮助环保公益组织与大学生环保组织更顺畅、高效地交流合作。
01
大部分学生组织项目稳定简单,创新能力可喜,但项目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环保组织年度经费规模集中在3000元以内,项目周期以半年或一年为主,绝大多数组织拥有3种以上环保项目,项目连续承办3年以上,且有七成组织连续承办5年以上。
调研结果显示出环保学生组织项目周期短小、内容简单、执行成本低等特点。但能够连续操办多年,除却执行成本低之外,项目复制性强也是重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项目的稳定性。衡量一个项目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就在于是否可持续、可复制。
令人惊喜的是,学生环保组织的项目创新能力十分可观,76%的受访组织每年都有新项目设计推出,四成受访组织有专职项目策划人员,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项目设计的质量。
02
学生环保组织获取环保行业信息有限,希望与业内NGO构建强烈的联结
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环保组织与环保公益行业的联系仍然较为匮乏,信息交流渠道较少、人才输送也不够通畅。到环保机构实习、工作的学生环保组织仅占比30%,有51.02%的组织没有成员到环保NGO实习。
但高校学生环保社群网络(主要为社交媒体群聊)的兴起为链接“公益组织-高校社团”输送渠道的断裂现状提供了契机。这类网络社群承担起大学生环保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的角色,或许环保行业可以通过此类社群建立起与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结。
03
学生环保组织获得NGO有效资助的比例很低,亟需资金和技术支持
本次调查中,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环保组织项目执行的首要因素,其次为专业人员匮乏、专业知识匮乏、缺乏有效工作策略等。在实际操作层面缺少来自较为成熟的社会环保组织的经验指导。
中国大学生环保组织发展困境[2018]
就资金问题而言,5000元以内的资金支持对于环保行业的支持性机构而言,几乎是九牛一毛,但在大学生环保组织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有效合理的资助能够推动学生环保组织新项目开发、为整个环保行业提供新的项目思路,且部分大学生环保组织的牵动能力、社会影响力也十分可观。
如有受访学生组织反映:
「环保组织主动联系高校环保社团的在少数,因为没有利益推动。当然,也不是不愿意去帮高校社团,只是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会主动去做。具体表现在,现在没有外界培训高校社团的架构和基础,如果要去搭建培养体系,需要从零开始,花很多人力物力。第二,高校社团的一个弊端是人才流动太快,可能这种培训能够培养出一批具备能力的人才,但是对于高校社团本身而言,不会有很大的提升。」
环保NGO从“成本-产出”的现实利益需求出发,更愿意招募具有环保背景的高校实习生或志愿者,但从根源上却疏于培养高校环保社团及社团学生,当新生力量消耗殆尽而后续培养迟迟跟不上,环保行业就面临着“结构性”人才短缺困境。
“无无因之果,也无无果之因”。高校环保组织缺少培养在学校中表现为“高校环保社团人才层次普遍不高”,在社会中则面临着环保NGO人才缺乏的窘境。这一问题的突破点正是环保NGO在未来潜心培养公益人才,而不急于以“成果导向”约束、压制大学生环保组织发展。
另一方面,环保机构目前的项目申请程序往往与大学生环保组织自身的组织特点接洽度不够,大学生环保组织由于学校学期制度原因,连续的活动时间一般被限制在学期初至期末考试之前,大概只有4个月时间,或者集中在寒暑假。
超过两个月的项目申请流程对于大学生环保组织而言,都是不小的障碍。因此,建议环保NGO结合学生环保组织自身活动特点,设计出灵活的申请程序,使更多学生环保组织能够受益。
扶持大学生环保社团最重要的意义是“播撒希望的种子”。
大学生为环保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但将其全部送入NGO专职工作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在尚未成熟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面前做出对未来生活的选择,是一场博弈。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自己的社会地位为环保做贡献,何尝不是公益?用行动后的沉淀去换取本身的涅槃,仅此足矣。
迫不及待想看个究竟吧!
点击链接下载:中国大学生环保组织调研报告2018
感谢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XIN伙伴计划对本研究的支持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对本研究的参与和投入
以下机构及个人对本研究的案例提供支持:
成蹊计划·青新伙伴学员们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保护协会
北京林业大学 山诺会
江西财经大学 碧水行动协会
青海民族大学 李风英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