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 中国遭遇入秋以来最重空气污染过程

中国京津冀等地正经历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有关专家26日表示,这是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到目前为止范围最大、程度最重的一次空气污染过程。 图为北京四环路能见度低。 23日凌晨开始,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空气质量开始转差,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先后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6日8时

中国京津冀等地正经历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有关专家26日表示,这是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到目前为止范围最大、程度最重的一次空气污染过程。


图为北京四环路能见度低。


23日凌晨开始,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空气质量开始转差,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先后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6日8时,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共32个城市日均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8个城市空气质量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天津、石家庄、郑州等17个城市小时浓度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26日6时,保定市细颗粒物(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每立方米304微克。25日夜间起,北京空气质量逐渐转差,26日7时起,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对记者表示,根据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本次污染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4日前,为本地累积及污染辐合阶段。24日入夜后,随着区域风向逐渐转南,污染辐合带开始向太行山前平原地区移动,区域污染形势进入第二阶段。25日,在系统性偏南风的持续作用下,南部大范围污染团持续北上,污染辐合带北移。


分析此次污染过程成因,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表示,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人为排放仍处于高位,对PM2.5浓度有重要影响。在当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下,一旦出现不利气象条件,辐合中心所在地重污染天气仍然会出现。


胡敏表示,23日至24日,区域污染辐合中心地面风速小于每秒3米,有利于本地污染物积累。25日晚开始,区域湿度伴随偏南风自南向北逐渐增加,25日20时至26日早8时,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地区湿度达到80%-90%,保定、廊坊等城市湿度一度达到饱和,进一步加剧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同时叠加区域依然偏重的工业结构和冬季采暖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在污染辐合中心影响下,共同推高区域PM2.5浓度。


此次污染过程发生前,生态环境部及时发布预警通知,启动区域应急联动,各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专家表示,与以往类似气象条件下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相比,此次持续时间和污染程度明显减轻,说明提前减排有效减轻了区域整体污染水平,减缓了污染积累速度。


27日,随着西北冷高压系统不断东移,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污染形势将有所缓解。但受沙尘过境影响,区域污染的缓解形势可能受到一定的遏制。由于西北上游区域有重度沙尘过程出现,预计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主要污染物的扬沙浮尘天气将随着冷空气一起抵达并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华北地区,届时区域内将短时出现沙尘、雾、霾等共存的状态。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谷滕环保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p15elfOXfL36ds6xKLu8g

  • 发表于 2018-12-02 16:19
  • 阅读 ( 1305 )
  • 分类:环保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40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