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色梦想聚焦农村现实:万亿市场遇上没钱治理?

农村环保治理市场广阔,但谁来掏钱治污,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事情。 11月8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确保完成13万个乡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等计划。 在本次行动计划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污水垃

农村环保治理市场广阔,但谁来掏钱治污,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事情。

11月8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确保完成13万个乡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等计划。


在本次行动计划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


乐观者认为:这势必将掀起新一轮农村环保投资高潮,农村极有可能会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重点对象。据推算,农村三大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的锐意推行,将会打开环保万亿级别的市场。


其实早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在政府的指导下,不断推行改善生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改厕等活动。


可是这万亿蛋糕真的那么容易吃吗?农村市场看起来前景广阔,可前进的路上却充满了荆棘。


资金匮乏

那么,让我们以污水处理为例,看看我国农村环保市场面临的现实问题。


2016年,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行业达到400多亿的产值,预计2020年产值可增至840亿,2025年,这一数字可达1300亿。


面对这么巨大的产值诱惑,从目前水务市场的发展来看,污水处理战场将开始向农村转移,像京蓝科技、聚光科技等企业都已经加入到农村污水处理的大军中来。


但是,这看似华丽的巨额回报仅是少数,许多的地区包括投产资金、运维资金在内的污水处理资金着实捉襟见肘。


日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首席经济学家骆建华指出,由于农村污水处理回报机制不完善,导致后续投入的资金不足,污水处理厂无法持续运营,沦为“晒太阳”工程。


目前,全国尚未出台统一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经费的拨付办法和标准,相关费用主要靠各级政府投入,甚至一些地方需要乡镇自筹。显然这对于某些还尚已扶贫为主的村镇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尽管今年国家财政开始大面积向农村倾斜,但是从政策的颁布到具体规范的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摸索。


由于预算的考虑不当,一些污水处理措施因缺乏运营资金而被迫停工,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经费的浪费。


现有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中,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偏少,并且补贴环节不合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普遍现象,导致后期运营资金不足。加之没有明确的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让污水处理厂的运维成本几何倍攀升,动辄运营费用达到每年数百万元,大大的增加了乡镇的压力,让补贴出来的工程只能“晒太阳”。


而部分企业在考虑选择技术路线时,不考虑后期运行的实际情况,只想着工程盈利,盲目选用高能耗工艺,让后续的运营资金不堪重负。


农村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尚不健全,收费模式尚在探索阶段,导致污水处理资金回笼更加困难。


农村地区收入本不高,向居民收费困难。加之长期享受福利,尚未形成缴费习惯,很少有人愿意承担较贵的运营费用。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向留守老人收费就更加困难。


政府补贴不到位,居民收费又难以保证,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农村市场实际上比我们想象中要艰辛得多。


谁来付费?

不仅是污水处理,包括垃圾处置在内的农村环保市场,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以农村环卫市场为例。目前农村环卫运营中的政府拨款约占三到四成,地方和社会资金在六到七成左右,这对前期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回款周期较长的环保企业来说,十分考验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周转能力。


无论是标准不当还是资本匮乏,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制度的缺失。农村环保体系的开展关键既要依靠市场化运作,也需要政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引入社会资本,以解决燃眉之急。通过减税、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多元投融资体制,并在设立专门的项目基金,共同构建农村环保体系。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官建民营,充分利用环保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能力,实行第三方运营管理。二是合作建设,政府出让农村污水处理厂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吸引投资,由投资者进行建设经营,政府花钱购买服务。


引入社会资本后,将实现环保设施的建、管、养、运一体化,大大减少营运的花销。


民众是垃圾和污水的产生者,自然也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如果真正实施农村水价的改革,让农民也能承担起一部分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费用,的确可以为资金匮乏的农村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


另外,缴费制度的推行,不仅可以弥补处理污染所悟运营经费的缺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村民主动参与到环保中来,自觉减少排放,大大降低污染处理的成本。


不过,从此次的行动计划看,只是谨慎提出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并没有全面铺开,这仍是充分考虑了国情。


解决农村环保资金来源,靠向农民收费,显然不现实。除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将治污费用分摊到农民头上,无疑是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会给农村治污带来负面效应。而中国乡镇一级的财政收支,本就勉力维持运转,多数地区已经沦为吃饭财政,如果再切一块儿用来治污,显然也不现实。


未来,农村地区的治污经费,有赖于中央财政和省级市级财政统筹,确保其经费来源。如此,才能给农村环保市场迎来曙光。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绿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thDBw7DZYzu6viSURUIXA


  • 发表于 2018-11-16 17:31
  • 阅读 ( 1158 )
  • 分类:环保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40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