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森林与黑夜,跋山涉水来到你面前的是我肉测的巡护故事和巡护队员们的魅力。
10月14日-16日对红岩背沟开展的巡护是为关坝网格化监测而布设红外相机的第三次巡护。其实在9月10日8名巡护队员已经完成了对阳地山的巡护工作,9月29日-10月2日16名巡护队员也完成了对中沟、寨子沟进行的红外相机布设,除了对三条沟的网格化布设之外,还需要对小蜂园等地的网格化完善的巡护工作。
关坝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讨论会,孟吉和杜勇正在确定巡护路线和现有红外相机点位
参与巡护队的巡护工作是我在关坝驻点期间一直期待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区保护的日常工作中,观察社区生态保护行为,了解村子里的管理制度,也给自己更多的成长、体验和学习的机会。
这次征得了保护小区的同意后,和大家一起巡护红岩背沟,我的内心充满了欣喜与期待。10月14日早晨我带着高队长给我的睡袋,穿着芯锐给我的布袜子和鞋子,陈阿姨借给我的外套,背着山水的书包和大家一起向山里出发了,庆幸的是关坝沟口到倒梯子路已经可以通车了,为我们节约了4公里的山路行程,保存了不少的体力。
正在路途中小憩的巡护队员们
第一天巡护开始了,保护小区理事长孟吉在大蜂园组织大家进行物资整理和巡护须知的宣讲,这一次除了布设红外相机之外,还需要修整红岩背沟的宿营地,因此大家带了很多的工具和相机,所以除了我和恒力(黍苗公益在关坝的驻村志愿者)之外,大家都是负重前行。一路上大家话语不多,但都非常有默契地在林间行走,时不时地驻足观察山林的变化,野生动物的出没痕迹,也不知道穿过了几次森林,爬过了几片山坡,踏过了几次河道,终于在下午1点到达了宿营地。
保护小区理事长孟吉向大家讲解巡护须知
到达宿营地后,发现和中沟、寨子沟一样,红岩背沟的宿营地也塌陷了,杜勇和孟吉查看了地形和周围环境,随即非常有经验地讨论起了怎么重建和怎么分工的问题。自然而然,芯锐带着我和恒力负责做饭,其他六位巡护队员负责重建宿营地。我们仨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土豆、腊肉还有大米在河边做起了午饭,其他巡护队员们也相互协作,陆续完成了宿营地的框架工作。
这时已经下午三点了,而此时天空也渐渐下起了小雨,担心不能在天黑前完工,因此大家在河边简单的吃了午饭后,一鼓作气的投入到了宿营地的后续完善和整理工作当中,有盖油布的、有找柴火的、有搭架子的、有固定支架的,终于在天色暗下来时完成了宿营地的修建工作。大山里夜晚长,吃饭早,芯锐把从大蜂园里摘下来的豆角择好,做起了豆角炖腊肉,大家也纷纷拿出了自备的酒菜,用一顿丰盛的晚餐犒劳了辛苦一天的巡护队员们。
垮塌的宿营地和大家爬山涉水带来的物品
巡护队员们齐心协力,重新整理宿营地
第一顿晚餐,豆角烧腊肉犒劳辛苦修整宿营地的巡护队员们
夜幕低垂,大家围坐在火堆旁,谈起了这个沟里面的故事,聊起了村庄与生活,开起了玩笑,突然发现大山里面的他们不仅充满了豪气也充斥着温情,大山夜里寒冷袭来,吃过晚饭后纷纷钻进了睡袋,舒展身体进入了梦乡。
巡护的第二天,天气是令人愉悦的,阳光照耀下大家的心情也是美妙的,吃过早饭孟吉对巡护路线做了安排和分组,我和恒力、罗向平、杜勇还有曾桂旭为一组到写字岩窝对面、吕梁匠湾山林里巡护,孟吉,芯锐、高明光、李勇为一组去牛尖梁和铁松梁巡护。
巡护第二天的早饭—烤馒头
孟吉在做巡护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资料核查
一起出发的巡护队员们在河坝稍作休息
早上9点大家一起从营地出发,走过一段干河坝后,在岔路口两个组就分开了。我们这一组继续沿着河坝向前走,走过一段河坝后开始向上爬山,山林险陡,巡护路上都是大石头和大沟壑,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土壤松软,一不小心就会溜得很远,脚底不敢松懈,不管多么难爬都只能顶着头皮前进。
虽然不敢放松但是一路上发现了很多可爱的东西,有零星散落的红彤彤的灯笼庖,有一串串的挂在树梢的五味子,有一路上牵绊我们前进的悬钩子藤,还有藏匿在朽木与青苔之间的各类蘑菇,杜勇带领我们进行着“深度森林体验游”,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一台需要查看的相机跟前,杜勇和罗向平非常有默契地检查电池和相机,根据网格化布设,这台相机需要撤走,保留另外一台相机。
红彤彤的五味子果,略带苦涩
分布在林间,长在朽木青苔上面的食用菌
紧接着我们就去寻找另一台相机,路途中我们不得不沿着石壁往前走,一边是竹林一边是石壁,大家手脚并用,压根就不能直着身子,只能埋着头跟着前一个人的脚步前进,作为我们组的“领头羊”杜勇通过GPS导航发现要走到这个网格中去是非常难走的,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孟吉队通过对讲机告知我们,他们正好走进了我们正要去往的格子内,所以他们帮我们做了相机的检查和替换,就这样我们结束了上午的巡护工作,返回了营地。
巡护队员们正在核实红外相机点位图
在营地稍作休息后,下午我们组做了人员的重新分配,恒力和曾桂旭留在宿营地给大家准备晚饭,我和杜勇、罗向平继续去寻找9号相机的网格。9号相机的网格很远,过了河坝就钻进了原始森林里,大树遮天,林间斜露着丝缕的阳光,一路上都是布满青苔的树藤和石头,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倒摔下山坡,我手脚并用抓着路边的藤蔓吃力地向前走,就在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杜勇也刚好找到了9号相机的点位,罗向平和他高度默契地完成了相机的安装以及记录工作。
红外相机的伪装
随后,我们又继续去寻找10号相机的点位,根据GPS定位和网格化要求,我们需要去到一个之前没有去过的山脊上,不仅需要重新找路还需要查看周边森林情况,因此我们一直在变换路线,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摔摔拌拌,连爬带滚,直线爬坡150米后,杜勇欣喜地告诉我们已经走进了网格里,我们随机展开了红外相机的布设工作。
杜勇正在安装10号红外相机
当完成我们组所有相机布设工作回到营地时,曾桂旭和恒力已经在做晚饭了,不久孟吉组也顺利完成巡护任务回到了宿营地,这也就标志着本次巡护工作大部分已经完成了。但是因为第二天村上有参访,所以芯锐和恒力又踏上了回程的路,而其他巡护队员围坐在火边,烤起了全身湿透了的衣服和鞋袜。
孟吉组巡护路线非常艰难,在跋山涉水中竹林间的水打湿了巡护队员们里外的衣服
渐渐的夜幕降临,宿营地边架起的炭火很炽热,突然发现映照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种荣光,似乎这些男人与山林之间建立起了莫名的默契,男人们尊敬山林,守护森林,而他们也得到了山林庇护,给予他们温暖和食物。
这几天里我不止一次的发出感叹,是什么让他们愿意走进大山里做着默默无闻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是什么让他们愿意用双手守护家园,他们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当我看到他们在山林间穿梭,在石壁上攀爬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他们行动的力量,他们正是在用行动感染行动,用生命感知生命啊,他们建立的不仅是个体与自然的联系,更是人类对自然的责任和担当,我想无论是这片森林还是守护这里的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第三天巡护结束,大家在关坝自然保护地标牌前留影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