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零废弃、零废弃联盟、自然之友、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环保益家人专项基金、童想教育投资、童思童行联合主办的8.11市民论坛圆满结束。
论坛为不同学校组织提供了分享学习的平台,多维度展现我国中小学校园实践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优秀案例,来自各校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零废弃实践经验与成果,其对零废弃建设的探索层层深入,希望能为快速推进我国中小学全面展开垃圾分类起到引领的作用。
01
零废弃联盟代表毛达: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的政策分析—垃圾分类制度与学校
垃圾分类已经被谈论20年,过去的6、7年才成为国家国策。
2014年,十八大“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是其中之一,包含了固废的管理。
2015年,中央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纲领提出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2016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主题是推行垃圾分类制度。3个月之内,国家部委开始落实方案和讲话。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两部委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地域上强调46个重点城市,包括中国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开展强制分类工作,体现在公共机构(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相关企业,需要与城市本地实际结合,有害垃圾作为强制的类别,同时地方有自主权,可以出台自己的实施细则,规定除有害垃圾之外的强制要求。
2018年1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同年,《固废法》开始修订,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到国家制度层面,要从党政机关、军队、医院、学校等四类型的单位做起,相关主管部门也纷纷出文,要求2018年重点城市要建立示范区。
2020年以前,这些城市要行程系统、制度、模式,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35年的奋斗目标是,46个城市需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强化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外,要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知识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2018年发布《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规范老师和学生的行为,探索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2020年底,垃圾知识普及率需达到100%,学校范围的分类投放、贮存、收集都有相关要求;学校单位需做好垃圾分类的计量;需要和市政府等公共机构衔接。垃圾分类知识要进教材和课堂;学校需形成管理体制。
由毛达的发言可见,国家大力支持零废弃校园的打造, 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项目,并注重各种环保法规的贯彻实施。政策支持打造根基,环保理念定能深入人心,零废弃目标的达成指日可待。
那么,如何在中小学校园中有效地传播零废弃理念并促进零废弃实践呢?对于大部分在校学生来说,作为学校中颇具影响力的组织,社团无疑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先来看看学生社团如何发起校园零废弃:
02
北京五中毕业生王丹昊发言说,实现校园零废弃,需要从兴趣到责任,由活动到课程,由社团到全校,由五中到集团。2013年,他提出了一个拯救社会之宝的校园垃圾分类回收计划。当忙起项目来,部门之间的分界线其实并不明显。零废弃校园实现,需要依靠在校学生这个主体。动员学生的一大切入点是兴趣,除了零废弃外,社团还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至今已经举办五届的绿色之声演讲比赛,绿色大集旧物交换活动,十渡观鸟行,戏剧表演课。社团还编排了“魔法小芝麻”的童瑶剧和原创生态戏剧《DU》。营造多元开放的社团氛围,可以吸引更多学生找到与他们兴趣契合的点,加入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也有因为零废弃的道义而加入社团的同学,但占有比较少的比例。因此可以从兴趣转换到零废弃理念。
另外,把零废弃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也是个十分重要的过程。2013年,自然之子环保社的同学承接授课义务。当时的挑战是要完成从学生到学生讲师的角色切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先自主学习,再互相切磋,提升自己的同时,还要引领其他学生。
由社团到全校的推广,自然之子希望吸引到更多五中师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自然之子举办的活动,一开始都是一小部分同学在参与,别的同学看到就作为志愿者参与进来,逐渐形成有全校影响力的社团。比如,将教室的旧纸张回收,由环保社专人负责,转为由高一的各个班级轮流负责。教师办公室的纸张回收,也逐渐变得由环保社全权负责,社团在零废弃校园方面的影响力也因此扩大。在食堂中,四五年前起,就一直在宣传推广“光盘行动”,设计贴纸,通过语言和实际行动,影响五中师生。
环保类的社团组织能够用兴趣来吸引学生深入环保,让环保理念根植于其内心,由社团推广到全校,过程不易,却收获颇丰。自然之子环保社的同学将零废弃理念融入课堂,益己益人。那么为了更好地建设零废弃课堂,有哪些较成熟的零废弃课程可以作为参考呢?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老师“关于零废弃学校建设的系统化思考”中提到了《废弃物与生命》课程。
03
《废弃物与生命》是针对于中小学生的垃圾减量教育项目,2013年7月至今,共举办了16次教师共修营,项目培养了超过600名讲师,在17个省和直辖市的学校开课。
《废弃物与生命》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从掌握知识,到环境和垃圾意识相应得到提高,最后再落实到行动;希望搭建宏观的生态视野,从垃圾的“全生命周期”来理解垃圾问题的根源;通过科学的思考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式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环境责任感,从而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课程的逻辑框架是“断裂与联结”。“断裂”是指人类在产生垃圾的过程中,这些垃圾与自然发生了断裂,人与自然也发生了情感上的断裂。这门课的主旨就是要重新建立联结,建立垃圾与自然、人与自然的联结。《垃圾魔法书》分为四个部分:垃圾从何而来,垃圾归向何处,怎样减少垃圾,日常和校园生活中如何落实零废弃。
“零废弃”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不断趋近的过程。对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零废弃学校,我们有如下畅想,首先,物尽其用、垃圾分类、循环再生;人人,包括师生参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将零废弃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与学业中。
《废弃物与生命》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其中一部分找到了解决方法。目前最难的问题是,校方是否愿意接受这门课。一开始上这门课的很多都是老师个人,这门课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推动过程,最近两年才有自上而下的形式,一些学校领导发现这门课不错就派老师来上这门课,现在最大范围是教育集团派老师学习,目前推广了17个省和直辖市,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校来推广。第二个问题是校方需求并非项目组一开始设想的,校方最开始希望环保组织派人讲课,一千个学生坐在礼堂里听课,但项目组其实希望学校老师能自发地参与和教学,希望校方持续正向的引导。校方只需要知识型的传授,但项目组更希望做垃圾分类日常的实践,也就是真的把零废弃校园落实下去。学校认为这门课程是为学生开设,项目组则认为必须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组希望能结合学校的实际出发,不必一步到位,而是从点滴做起,创造机会,寻找合作伙伴。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零废弃联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