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大保护科技论坛即将举办!

据悉,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由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期间将举办“2018(首届)长江大保护科技论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导  读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长江经济带不是一个个独立单元

要树立一盘棋思想

 

如何打破地区、部门藩篱,树立一盘棋思想?怎样跨越行政区划,实现共抓大保护?


从规划到行动,为协同保护打下基础



长江大保护,规划先行。2016年10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2017年7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提出了建设和谐长江、健康长江、清洁长江、优美长江、安全长江等五方面主要目标和19项主要指标:到2020年,要实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地表水质量国控断面(点位)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75%以上,劣Ⅴ类比例小于2.5%,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7%以上。


  一系列规划出台,为长江生态环境建立协同保护体制机制打下基础。从规划到行动,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举措,长江经济带全流域、跨地区事务协调机制正逐步建立、加强。


  2016年12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召开,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签署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协议,湖北、江西、湖南签署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协议和长江中游湖泊保护与生态修复联合宣言。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


      今年5月31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三线一单”工作开局良好,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及上游相关省(市)编制工作。所谓“三线一单”,是指“确立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这项工作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要求的。有了这“三线一单”,各地的长江大保护就有了统一的尺子。


  “经过长期治理和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体系逐步构建,废污水排放总量增速趋缓。为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顶层设计,今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组织研究制定了《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动方案》《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拟全面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长江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共抓大保护,也体现在一系列督促检查行动的重拳出击上。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今年5月起,生态环境部组成150个督查组,对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非法倾倒情况现场摸排核实,一批挂牌督办案件被曝光。此前的2016年,原环保部还会同沿江11省市,共同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今年年底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将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上中下游协作,沿江省市合力推进保护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上中下游的协作。长江流域河湖密布、支流众多,上游意识、中游任务、下游作用都落实到位,才能形成合力。随着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出台和完善,沿江省市越来越意识到加强协作的重要性,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合力推进长江保护。


  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今年4月,重庆、贵州两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协同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为加强跨省界河库管理保护工作,重庆多个区县主动衔接四川、湖北、湖南相邻市县,探索跨省市流域综合联动治理。


  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大坝所在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2018年,湖北将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长江中游省际协商合作,力争在生态保护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长江沿岸经济发达,企业、人口分布密集。2018年5月30日,江苏召开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会上指出:“江苏将探索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磋商解决跨区域基础设施、流域管理、环保联防联控等问题。”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部分区域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不清、边界不明、违法问题多见,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案件呈多发态势。


  如何更有效地对长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需要把握长江生态系统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


  “当前,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与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加之上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均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严峻挑战。”长江委相关负责人认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面对‘共抓大保护’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流域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合力,系统治理。”


  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生态环境部在长江经济带积极推动区域协同联动,通过研究建立规划环评会商机制、建设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生态保护补偿等,不断创新上中下游共抓大保护路径,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下一步,将按照机构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有关要求,深入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流域统筹、河(湖)长落实的制度体系,组建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机构,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此外,加强流域立法的呼声也很强烈。长江委相关负责人建议,尽快推动相关立法,加快推进《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及水资源保护、水工程联合调度、岸线利用等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实施。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建议,成立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强有力管理协调机构;建立我国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群,组建相应协调和管理机构;同时,实施长江流域湿地的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优先抢救性保护生态良好的长江支流。

 


      近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发布2017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616.0亿立方米,较常年值偏多6.6%,自1997年以来流域用水总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河流水质状况较好;西南诸河水资源总量6025.9亿立方米,较常年值偏多4.3%,2008年至今用水总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水质状况较好。 


  长江流域评价河长70908.7千米,Ⅰ~Ⅲ类水质河长占83.9%;评价湖泊61个,Ⅰ~Ⅲ类水质个数占14.8%;评价水库362座,Ⅰ~Ⅲ类水质座数占81.8%;评价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1261个,达标率78.0%;评价省界断面164个,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9.6%。 


  西南诸河评价河长21085.5千米,Ⅰ~Ⅲ类水质河长占96.5%;评价湖泊4个,Ⅰ~Ⅲ类水质个数占50%;评价水库88座,Ⅰ~Ⅲ类水质个数占96.6%;评价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157个,达标率70.7%;评价省界断面6个,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标准。


     从规划先行,到上中下游协作形成合力,再到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最后上升到法律保护层面,长江大保护工作稳固推进。但通过公报数据可以看出,长江流域整体水质情况虽有所好转,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规划、体制机制以及法律保证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来护好一江水?则显得至关重要。



 

据悉,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由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期间将举办“2018(首届)长江大保护科技论坛”

 

具体方案如下:

 

2018(第六届)中国环保技术

与产业发展推进会

首届长江大保护科技论坛



一、会议背景


      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是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环保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的交流平台。大会注重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旨在探索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合作交流大平台。


      为全面贯彻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两次座谈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经研究决定于10月23-25日在第六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期间举办“2018(首届)长江大保护科技论坛”


二、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10月23-25日

会议地点:江苏·宜兴国际环保展示中心

报到酒店:宜兴氿洲开元名都大酒店


三、论坛主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四、论坛议题


  • 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

  • 沿江城镇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

  • 长江岸线综合利用与保护

  • 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

  • 沿江固废收集、处理与处置


五、日程安排


时间

日程安排

10月23日

- 全天报到、注册

10月24日

- 2018(第六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开幕式

- 大会主论坛

(特邀报告、主旨报告)

10月25日

各分论坛

- 长江大保护科技论坛

  · 高峰对话

  · 专题报告

  · 资本对接


六、参会人员


国家部委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沿江有关省市相关部门单位代表;沿江主要城市产业园区及生产型企业代表;相关行业组织代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科研、设计及技术单位代表;媒体单位代表等。会议规模200人。


七、拟邀请嘉宾


水利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有关领导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利、环境等科研院所专家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关领导

沿江省市长江大保护工作办公室有关领导

中电建、中交、北控等大型央企国企领导


八、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面向全国征集论文,征文内容为会议主要议题涉及的内容,均可投稿。会议将印刷交流论文集。欢迎各单位领导、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会议议题提交论文。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10月10日。文章要求篇幅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关键词和正文。请注明第一作者的通讯地址、传真、手机号和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发至mingjia1029@163.com,邮件标题注明长江大保护论坛论文。论文经专家审查后,将于2018年10月20日前向作者发出是否接受的通知,入选的论文将收录在《长江大保护科技论坛》论文集中,其中优秀论文还将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


九、预期成果


1.  建立多方长效交流合作机制;

2.  成立长江大保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促进产学研互通互融;

3.  出版会议论文集。


十、联系方式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张浩

电话:15321633028

邮箱:cdazh@sina.com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蒋裕丰

电话:18020131887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附件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节水与水处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l73djeYq9kVzL7QaCOvbQ




  • 发表于 2018-09-26 11:36
  • 阅读 ( 1314 )
  • 分类:行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