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是莫桑比克海峡边一个美丽的港口小城。在偌大的非洲地图上,你可能很难准确标出她的位置,但是这里也是四年前春夏之交,王磊和她的同事们非洲之行的第一站。
回忆起那段经历,她仍然颇为感慨地描述为 “一无所知”加“忐忑不安”。“去莫桑比克之前,听闻这个国家是非洲最贫困国家之一,贝拉更是太多负面传闻:抢劫,贫困……行程只有短短几天,又几乎全在当地的华人酒店里度过,甚至连贝拉美丽的海岸线都来不及看。”
莫桑比克森林资源丰富
© Green Renaissance / WWF-US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办公室的王磊,多年来一直在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但莫桑比克当地的安全情况以及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也不禁让她在心里打了个问号:这样“动荡”的国家,真的适合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合作吗?
“小行为促成大改变”
然而没过几个月,工作机缘让王磊再次踏上了莫桑的土地。第二次的考察地点选在了美丽的北部海滨城市彭巴。那里聚集了更多森林经营性中资企业。它们集中分布在一条街上,有的甚至已经扎根非洲20多年。王磊和同事们一下飞机,便一门心思挨家挨户调研,了解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情况。一轮密集摸底式排查访谈过后,她更加理解了怀揣梦想异国打拼的中国木材商人的困顿、纠结。很多当地中国林企不仅拥有自己的林地,且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有着强烈的意愿,这重新巩固了她的合作信心。
莫桑比克海滨城市彭巴© WWF/王磊
莫桑比克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林业企业来莫投资。据莫桑比克森林、环保以及土地发展部数据,共100多家中国企业在莫桑比克从事木材采购和出口,其中约有20%的企业持有森林特许权。但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过度采伐和开垦等原因,莫桑比克的森林资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 Mac Stone / WWF-US
王磊意识到,森林可持续经营才是“富矿”,值得在非中企予以足够重视。王磊尝试在当地打造可持续经营的产业园模式,从林业资源建设、企业自身发展、建立融合经济的生态维度展等问题展开合作。
“我们在当地选择了两家扎根时间长、可持续经营理念执行好的示范中企进驻产业园区,希望首先解决企业海外经营的安全问题,”王磊说。
彭巴企业走访 ©WWF/王磊
目前,中国对非洲林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森林开采、木材加工等初加工领域,从事深加工的企业数量仍然很少。经营模式也以原木及锯材等半成品的生产和出口居多。“因此,促进林业资源进一步合理化配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出,解决当地就业、技术转移、周边产业配套发展等等也是我们考虑的实际问题。”
如何在实现经济效益,企业自身发展和保护当地环境之间达到有效平衡,一直以来都是整个行业在寻求的答案。一家名为“森林先生”( Mr. Forest Ltd.)的中国民营企业率先交出了一份中国答卷。董事长郑飞十五年前来到莫桑比克,用他自己的话说“爱上了当地的美丽的森林”,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公司,命名为Mr. Forest。
郑飞 “爱上了莫桑比克美丽的森林” ,一手创办了森林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五年的经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但郑飞带领公司走上了多样化的发展道路,譬如开展可持续经营实践试点,采用中国政府关于良好林业的指导方针,支持相关社区参与非木材林产品的项目推广,再整合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当中去。他的经历让我们真切地看到,热爱森林和森林经营是如何二者兼得的。
“我们要一边努力减少森林砍伐,一边通过投资改善农村社区建设,这才是真正的突破。如果我们的投资能使人们重视森林,又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那么,我们离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就更近了一步,”郑飞说,“我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 Frederick J. Weyerhaeuser / WWF
森林先生目前可以说是非洲可持续森林经营加工领域领跑者,其他企业还需要更多行动。“建立产业化经营虽然只是小行动,却有大意义。我希望通过小小的行动,逐渐汇聚成大大的改变,推动莫桑比克森林可持续经营,”王磊感慨地说。
可持续--未来中非林业发展关键词
过去中非林业合作是民间层面的“摸石头过河”,中国投资者摸索着与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合作共赢模式,途中也遇到了一些境外经营中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更加需要政府层面的规范和引导。
©WWF 王磊
2015年7月,王磊第三次来到莫桑比克,这一次她的任务明确:应莫桑比克共和国土地、环境和农村发展部邀请,WWF在莫桑中部的克里马内市举办为期一周的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培训,为当地中国林企答疑解惑,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
虽然只有以贸易和初加工企业居多的十几家中企,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数量,要知道在境外、在非洲组织这样一场专业的培训活动有多么不易。听闻这一消息,数十位在克里马内经营的中国林企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和中国来的“娘家人”诉说他们海外创业的苦与乐、困惑与希望,热情之高让王磊和工作人员们始料未及。
交流中发现,中国林企仍然在从初级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型过渡中摸索踟蹰。比如,有企业反映,虽然当地政府鼓励中企在莫投资深加工,以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很多企业也购置了深加工的机械设备,但却一直没有组装,主因在于职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困难重重,而当地劳工政策严格,对中国工人入境有着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政策不稳定也造成深加工投资优势不明显。
©WWF/王磊
“中国企业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有时候还会通过一些非常规渠道[表达],而当地政府同样搞不清楚我们的企业需求,”王磊说。“通过WWF这样一个公正客观的渠道,给政府和企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相互增进需求了解,既能反映企业实际困难,也让企业看到了政府的诚意,避免产生信息不对等。”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林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和非洲,中国林业已和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和数十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约60个国家签订了部门间林业合作协议。为规范林业“走出去”,国家林业局就会同商务部先后出台了《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指南》和《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使林业成为首个推出指导企业走出去相关指南的行业,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 Green Renaissance / WWF-US
从第一部开始,WWF就一直积极参与指南的制定、推广,并高兴看到倡导、并积极鼓励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区发展的先进理念得以在指南中体现。
目前中国已连续九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据官方数据,1990年的中非贸易额只有9亿多美元,2012年已经接近2000亿,20年翻了200倍。 2012年中非主要林产品贸易额达到43.41亿美元,同比增长7.76%,占中国林产品进出口总额的2.5%。其中中莫重要林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32.78%。
借助中非合作论坛、中非新型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宏观政策支持,中非林产品贸易的发展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 总结这些年境外从事森林培育活动管理和技术规范指导的经验,王磊建议:“中国企业赴莫投资仍需不断朝着木材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形成完整的木材加工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中国经验为非洲提供新选择
中国在林地管理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一些良好做法和经验,也吸引着来自莫桑比克的官员和技术人员。2017年 6月,受国家林业局和WWF邀请,莫桑比克土地、环境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希拉•桑塔纳•阿丰索 (Sheila Santana Afonso) 一行对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国有林场,浙江湖州久盛地板有限公司,江苏省中林(镇江)新民洲港务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从人工林管理经验,木材加工行业先进技术,到港口与园区一体化发展模式三个不同的角度学习中国发展经验,促进深加工企业对莫投资的需求。
中莫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
图片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这一周多的考察,让非洲同行对未来林业合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短短一年之后,在各方推动和努力协调下,中莫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一项林业谅解备忘录,以支持两国林业领域的投资、贸易、技术、民间交流、信息分享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谅解备忘录签署对各方意义重大。莫桑比克土地、环境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塞尔索·科雷(Celso Correia)非常期待未来看到更多中国企业来到莫桑比克。“莫桑比克一贯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做负责任的林业资源管理者。签署备忘录将有以利于为在莫中资企业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WWF莫桑比克森林项目协调员里托• 马邦达 (Rito Mabund) 一路见证莫中林业合作到备忘录签署全过程,他坚信中莫之间的合作将为莫桑比克的森林带来更可持续的未来。“莫桑比克约有20%的森林特许权由中国公民持有,约有一百家中国公司参与木材贸易行业。这充分说明了与中国公司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在莫桑比克实现可持续森林管理。”
绿色“一带一路”助力企业 ©WWF
两国林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国林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升级的需要,也是推动中非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必将促进全球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于WWF在非洲开展的一系列各项负责任林业相关工作,WWF中国森林项目主任黄文彬也对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带一路”政策下能开展的工作充满期待,“我相信世界自然基金会能够在支持该倡议的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政策调控、指南引导、企业自律……中国企业真正融入非洲的全面发展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我们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就是想传达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要珍惜非洲丰富的森林资源。走出去只是第一步,走出去之后,‘中企’应更好地展示中国经验,维护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形象,逐步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王磊说。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