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重压之下,还能在这个星球存在多久?

乍一看有着和红颈滨鹬类似的身体配色和红脖子,但用一张末端宽扁的汤匙状嘴,快速地在泥滩表面翻找食物。这就是极危物种——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一种比大熊猫数量还要少的珍稀生物。




从高倍单筒望远镜狭窄而略有些晃动的视野中看去,一群又一群的长嘴长脚的怪异生物在灰黑蓝色的浪头与黄褐色的泥滩边缘活动:有的体型较大,拥有比头部还长几倍的大弯嘴——那些是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或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有的黑白相间的身体上却长着一根胡萝卜状的大黄嘴——那些是蛎鹬Haematopus ostralegus;有的在海面上组成一小群,打着旋儿游动——这是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的典型行为;它们都是鸻鹬,隶属于鸟纲鸻形目的水鸟。这其中数量最多的,还当属各种体型小移动快速的滨鹬:有着红脖子的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圆胖胖的三趾鹬Calidris alba,戴小红帽的尖尾滨鹬Calidris acuminata等。



但观鸟者们脖子在上挎着双筒望远镜与长焦照相机,肩上扛着单筒望远镜,挽起裤脚,趁着大海退潮的间隙,一脚深一脚浅地踩过松软的烂泥滩可多半不是为了看这些,而是竭力在各种小鸻鹬中寻找一种奇特而珍贵的鸟儿:乍一看有着和红颈滨鹬类似的身体配色和红脖子,但用一张末端宽扁的汤匙状嘴,快速地在泥滩表面翻找食物。这就是极危物种——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一种比大熊猫数量还要少的珍稀生物。

 

△观鸟者在如东海边寻找勺嘴鹬  图:胡若成

 

如东滩涂上的鸻鹬们 图:胡若成


勺嘴鹬,体长14-16厘米,下体白色,上体灰褐色,具黑色贯眼纹,繁殖期则会换上红褐色的繁殖羽。它是典型的候鸟,每年夏季,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地区的苔原和草甸中繁殖,然后途径朝鲜半岛、日本、中国东海岸的海岸滩涂地带,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海滨越冬,周而复始,完成生命的轮回。迁徙期间,依靠它极富特色的勺形喙在滩涂表面像扫帚一样来回捕捉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昆虫为生。


就是这样一种人畜无害,圆滚滚,特点鲜明,萌萌的小鸟儿,近年来却深陷濒临灭绝的困境:1970年,种群数量2000-2800对;2000年时还有至少1000对,2005年仅剩400对左右……而最新的一份评估结果显示,2014年时勺嘴鹬的繁殖种群仅仅只有210-228对!即使算上不能参与繁殖的其他年龄段个体,全部种群也仅有661-718只而已!这个数字对于平均世代长度仅有6.3年,繁殖成功率只有约0.7只/每巢的物种来说实在是过于残酷。

 

勺嘴鹬侧面照,非繁殖羽 图:J.J. Harrison


那么既然它算不上什么“害鸟害兽”,本身也不是狩猎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它一步步走向了灭绝的深渊呢?

 

如东小洋口,文章开头场景发生的地方,仅是一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海之滨的普通小海港,但却是世界八大候鸟迁飞区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的重要节点。这条横跨南北半球的迁徙路线也正包含着勺嘴鹬的迁徙路线。每年春、秋两个迁徙季节,勺嘴鹬都会在我国东海之滨完成换羽(春季换上红色繁殖羽,秋季反之)、停歇觅食,补充飞越黄渤海/南海期间消耗的大量能量。只要你为了观鸟或者研究去到这里,就会看到如下场面:大量的水鸟在飞翔,而背景则是缓缓转动的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的叶片——它们的地基则深深的打在迁徙水鸟赖以生存的海岸滩涂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刺鼻气味——这是海边各类金属加工厂、化学品工厂的废水废气的味道;各种挖泥船和绞吸船等工程船只则活跃在远方的海天线上,想要将滩涂和浅海填成坚实的陆地……这些场面都可能是导致勺嘴鹬濒临灭绝的部分原因:填海造陆和风电建设会直接摧毁勺嘴鹬迁徙依赖的海岸滩涂(据测算到2020年将至少损失7万公顷);工业污染则会造成滩涂底栖动物群落的衰退,进而导致勺嘴鹬食物短缺。如果任由这些威胁因素继续发展,根据模型分析,到2070年,勺嘴鹬将损失至少57%的栖息地。

 

如东洋口港航拍图,可见中心位置的滩涂围堰 图:南通市政府


而发生在江苏东南沿海的这些事情也绝对不是个例。在更北面的韩国新万金,防潮堤等工程直接毁灭了4万公顷的滩涂;在勺嘴鹬越冬的孟加拉国河口,围海大堤建设也威胁着所剩不多的栖息地;猎人的枪声和鸟网不仅在中国南方地区,在孟加拉国也是重要威胁,仅孟加拉国一个小岛的猎人们就承认至少捕杀过22只勺嘴鹬(约三十分之一的全球种群)。除此之外,勺嘴鹬本身较低的繁殖率也是种群恢复面临的难题,繁殖的鸟儿还得防着附近村庄的狗来搞破坏。

 

面对这些种类各异,地理跨度从北到南数千公里的威胁,希望在哪里?

 

凭借一小群科学家的力量,短时间也很难去阻止各类大型工程建设,那么就从拯救鸟儿本身做起吧。为了保证勺嘴鹬的繁殖成功率,由国际鸟盟,皇家鸟类学会,莫斯科动物园和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等机构组成的联合项目组产生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计划:从西伯利亚的繁殖地将勺嘴鹬的蛋拿走到人工环境下安全孵化,再放回自然界,以此提高孵化率和存活率,还有可能刺激勺嘴鹬产下更多的蛋,这个计划就称作“head-starting”。项目运行六年来,已经成功抚育了80多只勺嘴鹬宝宝,也在整条迁徙路线上成功发现了这些人工参与抚育的勺嘴鹬,这对项目的成功是一个绝大的鼓励。

 

此外,在国际国内的种种呼吁和舆论压力下,各相关国家也逐渐开始重新评估已在修建和计划当中的海岸建设工程,并已经做出了一些改变:中国东部海岸的14个重要水鸟停歇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孟加拉国已经承诺停止水坝建设;江苏省也在重新评估此前制定的滩涂围垦计划,项目负责人承诺将至少留出20%的栖息地给珍稀动物。


渤海湾-黄海海岸带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地图 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民间保护力量的贡献同样不能忽视,在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由阿拉善SEE基金会和红树林基金会发起的任鸟飞项目,2017年支持了中国民间28个机构保护32块亟待保护的空缺湿地。截止2018年5月,累计开展湿地巡护和鸟类调查活动1500次,保护湿地2000平方公里,提交盗猎、污染和开发建设等威胁信息近400条,组织起了一张覆盖重要水鸟栖息湿地的民间保护大网。

 

但我们仍旧不能掉以轻心,对一个种群数量已在警戒红线以下的极危物种的拯救需要社会各界各方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也绝不仅仅是科学家和保护工作者的事儿,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普通民众的力量同样十分重要。我们最终希望勺嘴鹬能够重现朱鹮、加州兀鹫和大熊猫的奇迹,同时也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打下一针强心剂。


觅食中的勺嘴鹬们 图:Kajornyot Wildlife Photography



查看视频资料请点击原文链接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M-1wPlAc6komdq3BUoLTg






  • 发表于 2018-09-03 16:32
  • 阅读 ( 1199 )
  • 分类:环保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