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亮,‘空气侠’的发起人。”这个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的关中小伙最近又火了,“99公益日”期间,他的真实经历被选为电影原型在网上征集意见,感动了不少网民。
2016年6月28日,赵亮走出钢铁废渣山腹地。
2014年,赵亮集结一群关心空气质量的“80后”“90后”,成立了大气污染监督组织“好空气保卫侠”(后更名为“空气侠”),致力于推动重点排放源达标排放,促进企业绿色升级。短短5年时间,他们的足迹遍及上百个城市,对近千家烟尘排放企业进行调查,参与推动了600多个环境整改案例,涉及企业环保投入15多亿元……
2016年6月28日,赵亮直击钢厂废渣山,随风刮起漫天扬尘。
“记得2014年6月有一次在河北邯郸武安,白天拍照没发现什么异常,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我发现冒烟的地方增加了。但是拍照效果不好了,看不清,当时也查不到数据,没有在线监测公开。我就决定在麦田里躺下观察,不知不觉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冻醒了,往脸上一摸,竟然留下了手印儿。”赵亮谈起这段经历,依然掩饰不住兴奋,“这不就有证据了?!我不洗脸就直接去了环保局,我说我要举报,证据都在脸上!我把我的经历一讲,环保局副局长当场拍板,说这个事马上去查,马上处理。”
赵亮说,这段“人肉探测”的经历给他最大的触动就是“下次一定要带监测仪器。”
在一处寺庙,赵亮(右)与志愿者使用无人机搭载检测仪观测排污源。
从最初靠鼻子、眼睛和安装在手机上的空气污染检测App进行侦查、举报,到如今熟练运用无人机拍摄、可视化检测技术等,“空气侠”逐渐有了名气,威震四方,成为令一些违规排污企业胆寒的“污染侦探”。
“2015年那个时候主要在河北,当时环境比较恶劣,调查风险还是挺高的,我记得被围堵过一次,要求我把手机里的照片删掉,甚至还有企业认为我们是来敲诈勒索的,而当地居民把我们当救星一样。”赵亮立志要帮老百姓做点事情,“说小一点,我觉得就是担当。”
2016年下半年开始,“空气侠”把视线转向大气污染情况持续恶化的汾渭平原。2017年1月,山西临汾发生二氧化硫超标事件。“空气侠”联合多家环保组织成立第三方调查小组,发布了相对客观完整的调查报告,“二十多个问题,有18个属实,政府部门给予积极回应,成为追究污染责任的重要佐证。”
2019年5月,赵亮快速锁定一处污染源并拍照。
“两年后再看汾渭平原,特别是(韩城市)龙门工业园区,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过去一出去就能看到冒黑烟的,现在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蓝天。因为我喜欢每天拍照,我朋友圈的蓝天数量也在增加。”眼看着空气质量改善,是赵亮最高兴的事。
不仅赵亮高兴,排污企业对待他的态度也有了好转。“以前看见‘空气侠’三个字,人家总感觉是我们是来找茬的。现在企业至少认可我们这样一种方式了,知道我们在帮他,所以企业也是打开大门,邀请我们去参观。我们再组织公众去了解企业,通过这样的一个互动,监督跟被监督的两者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有了沟通和对话机制。”
2019年4月,赵亮在工厂附近监测空气质量。
未来,赵亮打算从关注“末端治理”更多侧重到“前期预防”上,他认为很多重大环境突发事件和污染问题出现前,就能看到一些安全或环境风险隐患。“如果我们提前把这个科普工作或者是预警工作做好的话,就非常好。”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文字:霍桃
摄影/摄像:侯佳明 张晋 何伟
视频剪辑:单浩田
编辑:周亚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