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情况,一些违法企业故意混淆视听,把正常环境执法说成是‘一刀切’。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出现动辄拿环保说事的现象,实际上其违法违规行为和环保‘风马牛不相及’,是给环保抹黑。”
“低价中标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现在反对的是恶性的低价中标。”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黄佶滢
2018年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做出解读;同时针对环评机制、环保产业现状、环保一刀切等问题通报了情况。
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 | 图
各类环保督察正火热进行,一些地方反应疑似环保“一刀切”的现象。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崔书红司长转述,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专门强调,坚决反对“一刀切”,对于合法合规的企业不能采取停产的措施,对有问题的要制订限期整改,不能层层加码,层层提速。
《意见》对禁止一刀切现象做出明确要求: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针对去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个别地方出现的“一刀切”有关情况,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对被督察省(市、区)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杜绝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的情况发生。今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也特别强调,要坚持分类施策、实施差别化管理,严禁“一刀切”行为。
“即便是对污染较重的企业,我们也会提出整改意见,给出整改时限,只有对那些确实治理无望,甚至拒不整改的企业,才会依法坚决予以关停。”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指出,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守法企业的权益,加强对生态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情况,一些违法企业故意混淆视听,把正常环境执法说成是‘一刀切’。”刘友宾表示,“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出现动辄拿环保说事的现象,实际上其违法违规行为和环保‘风马牛不相及’,是给环保抹黑。”他提到,陕西彬州市以治污降霾为名,设立车辆冲洗站,假冲洗,真收费,就是典型案例。崔书红借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的话明确指出:对手续不全,又没有任何环保设施,污染严重的散乱污企业要坚决予以整治,一定要扭转劣币驱除良币的问题。
环保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这个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规划财务司汪键副司长表示,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相当快,中国环保产业的增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和一般工业行业的增速。2017年环保产业销售收入1.3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7.4%,呈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上半年销售同比又增加了18%。
汪键同时强调,针对外来企业进入环保领域,引发低价竞争等问题,环保产业要避免恶性竞争。“低价中标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现在反对的是恶性的低价中标。”他指出,低价中标是环保产业的一个痛点,一方面使行业经营的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
汪键认为,要尽快打破这种局面,需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招投标法;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出台生态环境项目技术标投标的指南,加大环境技术和环境效果等技术标的权重;三是加强信息公开,对使用低价中标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四是推行按效付费的机制,即企业达不到约定的考核标准,将给予一定经费扣减。
南方周末曾报道《被禁十年仍偷产,氟利昂:臭氧层杀手为何回归》(点击蓝字查看),发布会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刘友宾介绍,截至2018年8月20日,第一阶段自查工作基本结束。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部门重点针对聚氨酯泡沫及组合聚醚生产、使用、销售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共排查相关企业1172家,经初步检测,发现有少数企业在生产、使用或销售的原料产品中,可能存在CFC-11物质。目前,各地对疑似存在非法ODS(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原料、产品已进行封存,对相关企业正在进一步检测和调查中。
编辑 视觉丨汪韬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千篇一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4fyDcwi--f3MGpM7d2vbA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