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从有到无”的学问 台湾垃圾处理30年经验谈

 中新社台北9月27日电(记者杨程晨邢利宇)台湾街头很少有垃圾桶,却未见垃圾随处,这时常令外地客疑惑。究其原因,则是成熟的资源回收产业和制度作为保障。

  上世纪70年代,面积仅36万平方公里、人口破千万的台湾也曾垃圾成患。1987年,台当局环保部门升等,下设废弃物管理处,生产者负责回收的责任制随后纳入相关法条。上世纪90年代末,社会资源回收系统逐步确立,多项环保基金与环境教育计划渐次启动,“垃圾不落地”政策在台北率先实施。

  时至今日,经各阶层30年研究、实践及总结,干净、整洁的街景让台湾居民引以为傲。这背后使垃圾“从有到无”的环保“学问”,常被外界借鉴。

attachments-2019-10-jwTO6mvC5da451fc62398.jpg

  台湾街头很少有垃圾桶,却未见垃圾随处,这时常令外地客疑惑。究其原因,则是成熟的资源回收产业和制度作为保障。中新社记者杨程晨摄
  ——回收体系在前、垃圾分类押后

  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顾问杨素娥从事环保事业超过40年。她对中新社记者强调,仅由民众在初端分类,垃圾处理不一定能实现高效。
  全台生活垃圾一般分为普通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厨余垃圾三类。可回收部分被运至回收站按照10余种类分售,普通垃圾被拖到焚化厂焚烧,难以处理的厨余则是拿来堆肥或作饲料。
  回收体系中,大型焚烧厂最易引起民众反感。目前全台有垃圾焚烧厂24座,经严密除污设计,去焚化厂游泳、喝咖啡甚至办婚礼如今都已不是新闻。八里垃圾焚化厂厂长白添富介绍,该厂年均热能发电2.2亿度,收益的25%用于回馈在地居民。
  垃圾车位于流动环节,不注意细节或带来负面影响。泰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北营运垃圾车60多辆,公司负责人魏有庆说,厨余变质是垃圾异味的主要来源。为防止车辆行进中垃圾漏液或异味散发而造成二次污染,车上均装备可裹住货箱的滚布,以免垃圾随行车大幅翻动。
  “一袋垃圾被发现超过三分之一分类不合格,民众被开罚2000元(新台币,下同)。”曾负责相关督查的杨素娥说,有效的监督同样必要。回收各环节分工到位且各司其职,才能建立起流程规范的回收体系,相对繁琐的垃圾分类才不会徒劳。
attachments-2019-10-hTp5dXn25da45293f1674.jpg图中工作人员将滚布裹住货箱以免车身晃动致使厨余大幅翻动。中新社记者杨程晨摄
  ——移风易俗关系政策成败
  “老百姓移风易俗是垃圾分类最难处理的环节。”杨素娥坦言,老习惯哪怕有细微调整都需时间,更何况自2003年起,台环保政策转向抑制源头、强调前端管理,这就要求民众观念大幅转变。
  为鼓励市民源头减量,以大台北地区为首的城市开始对垃圾袋收费。这些印有专标的垃圾袋有别于市面上可购到的塑料袋,由可降解塑料制成,焚烧后不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普通垃圾必须用专用袋装盛,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则无此要求。
  在八里垃圾焚化厂垃圾池内,记者看到清一色由新北市政府统一贩售的粉红垃圾袋。
  “花钱扔垃圾”起初惹来争议,但地方政府坚持以此推广“多污染多付款”观念。若要少花钱,居民首先要少产生能直接焚烧的普通垃圾,其次还要在垃圾中尽量挑出可供回收部分。
  毗邻的台北和新北专用袋颜色、价格均不一致,台湾媒体曾多次提醒民众勿将两市垃圾袋混用。各地严控垃圾流向,把每一袋垃圾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跨地生活的居民或感不适,但此举为每一片垃圾的“来龙去脉”确定了方向。
  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陈龙吉认为,台湾过去30多年政策施行不成功的经验丰富,但也正是有较长的调适时间让民众渐渐转变观念、形成意识。

attachments-2019-10-6bb83ObM5da4531728420.jpg

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访位于新北市的八里垃圾焚化厂。图为厂长白添富。中新社记者杨程晨摄

  ——全民参与资源回收

  2019年元旦“限塑”新制上路,台湾许多餐饮店不再提供免费塑料吸管,更有业者甚至彻底改用纸质吸管。

  在为约41万人服务的新北市中和区垃圾回收站,领班余远国介绍,“限塑令”大幅提高了纸质吸管的原料需求,过去不值一文的纸碗、纸杯如今供不应求。多种因素作用下,今年以来,纸质容器单价升至每公斤五元,远高出一般纸类。

  用杨素娥的话说,这是“绿色消费催生绿色生产”的最好例证。变废为宝、资源永续以逐步达成垃圾全回收、零废弃目标,是台湾环保人士多年的共识。

  2018年,台湾垃圾回收率达65.87%,领先全球绝大多数地区。另据台媒报道,台湾人垃圾制造量也从15年前的每人每天1.2千克,减少至如今每人每天850克。

  “每个人对自己消费负责,将废弃物处理概念深入民众意识,才能让垃圾回收政策确实发挥成效。”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自2012年起连续参与举办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陈龙吉、杨素娥等业界专家将台湾经验介绍给大陆多地。

  垃圾分类是大陆2019年的流行词,上海、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规范引发全民热烈讨论。陈龙吉表示,大陆居民个人素质的提高显而易见,加上各级政府高效的执行力,相信资源回收落到实处“没有问题”。(完)


  • 发表于 2019-10-14 18:52
  • 阅读 ( 1094 )
  • 分类:环保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2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