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每条河流都有河长了!水利部17日宣布,全面推进河长制取得重大进展。截至6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河长制,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机构到位,河长就位,全国明确省、市、县、乡四级30多万名河长,设立76万多名村级河长。百万河长上岗,每条河流都有了“健康守护人”。
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高位推动,快速行动,河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全面建立。许多地方党政一把手管河,一竿子插到底,层层压实河长责任。据统计,全国有省级河长402人,其中59位省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29个省份将河长体系延伸至村,打通河长制“最后一公里”。
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河湖管护进入了新阶段。下一步将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聚焦管好“盆”和“水”,建立完善河湖档案,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河湖系统治理,夯实河长责任,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给每条河流一份健康承诺,到2020年,力争全国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超过7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以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景象逐步显现。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
这是情系民心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动员号令。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行动紧锣密鼓,一张张河长时间表、治水路线图密集出炉,河长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7月17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宣布,截至6月底,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河长制,比中央要求的时间提前了半年。机构到位,责任到位,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从大江大河到家乡的小河,百万河长上岗,每条河流都有了“健康守护人”。
身边的河在变。“河长上岗,水质变样,臭了十几年的丁万河去了‘病根’,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居民刘芳感叹。
“母亲河”在变。“经过综合治理,过去清水荡漾的渭河又回来了,泽润八百里秦川。”陕西渭河生态区管理局局长党德才感慨。
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河湖管护进入了新阶段。一条条黑臭河清澈起来,一条条断头河欢快奔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正变成现实。
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街道办主任俞启宏生在太湖边,从小喝着太湖水。回忆起10年前的蓝藻事件,俞启宏连连叹息:“自来水变臭,矿泉水一夜间抢购一空。”
水危机不断敲响警钟。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在河湖水域集中显现。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是民心所向,也是绕不过的发展难题。
党中央立足国情,顶层设计。2016年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上升为国家行动。这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部门快速行动。水利部与原环境保护部出台河长制实施方案,十部委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协调,形成全面治水合力。
谁当河长?河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制。许多地方党政一把手管河,一竿子插到底,层层压实河长责任。全国省、市、县、乡四级30多万名河长中,省级河长有402人,其中59位省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河长。29个省(区、市)将河长体系延伸至村,设立76万多名村级河长,打通河长制“最后一公里”,实现“每条河流都有河长”的目标。
“一把手督战,既管水又管岸,破解了‘九龙治水’困局。”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坦言,无锡党政领导出任64条河流河长,统筹发力,标本兼治,太湖氨氮浓度下降38.9%,15条主要入湖河流连续4年消除劣Ⅴ类水。
谁管河长?“有问题,找河长。”各地河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安徽河长有了硬指标,考核内容细化到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7个方面28项;上海分级考核河长,市考区、区考街镇,全程追责;福建将河长考核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江西启动省级河长约谈机制,督促地方消灭劣Ⅴ类水。
守水有责,守水尽责。“河长不是挂名,而是责任。”江西省靖安县双溪镇镇级河长钟有国坦言压力很大,签承诺书,立军令状,亮黄色的监督电话尤为显眼。
一些地方先行先试,打造河长制“升级版”。江苏河长职能延伸,由骨干河道扩展到10万多条村级河道;浙江5.7万多名河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河湖管到沟、渠、塘等小微水体;福建厦门河长制全域管护,不仅囊括9条入海溪流,还把筼筜湖和五缘湾内湾纳入河长制“大名单”。
全面建立河长制,一张张河湖责任网层层密织,许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转变。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慧聪水工业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9ygG9S61TRNXWgtSMEOKg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