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小水电影响大生态

截至2017年底,10个省累计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隔仅100米,开发强度较大。

6月19日,审计署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这是审计署第一次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的审计。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方面存在问题方面,第一条就提到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报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底,10个省累计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隔仅100米,开发强度较大。


5个省“十二五”期间新增小水电超过规划装机容量。8个省有930座小水电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6个省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78座小水电。7个省有426座已报废停运电站未拆除拦河坝等建筑物。7个省建有生态泄流设施的6661座小水电中86%未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测。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度超过1017公里。


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决定对长江经济带小水电开展一次排查,起因就是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无序开发影响生态环境。为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央视记者兵分三路,前往长江流域的云南、重庆、江西等地进行调查。


【分布密集 两水电站相距仅一百米】


记者的第一站是江西赣州,这里有条河流叫乐洞河。这里小水电站的密集程度让人震惊,不到100米的距离内就出现了两座小水电站。


央视记者张艺瑾 :“那边的白色建筑物是一座小水电的机房,可是那边的机房和我脚下的堤坝竟然属于两家不同的小水电,那边叫做枧坑水电站,而这边是属于田心水电站。也就是说在这条河上短短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之内,竟然出现了两家小型水电站。”


在乐洞河上,这样分布密集的电站并不少见。继续开车不到20分钟,记者又看到了紧密相邻的两座堤坝。


央视记者张艺瑾:“我们现在已经越过了这个大坝,大家可以看到坝内的水位并不高,河道右侧的淤泥已经高出水面。从这个桥下穿过,可以看到河床左边的水量还是非常的少,但是大家注意一下,右边的水量却突然加大了。这个画面我们再看一遍,可以看到这个位置是有一条支流汇了进来,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条河支流很多,几乎有落差的支流上都建了水电站,因此非常密集。那要找到下一个水坝,我们只要沿着这条干涸的河床一路往上。现在画面里看到的都是裸露的砂石。现在水流量已经逐渐大了,画面中又出现另一个座堤坝了,距离上一个堤坝的直线距离也就不到300米。”


小水电如此密集,大量河床裸露在水面之上,而清理水库内泥沙的人工作业也随处可见。


央视记者张艺瑾:“这就是一台被废弃的采砂吸砂机,在不少河坝的周边,我们都能看到采砂吸砂的作业现场,您看那边的传送带就是一个吸砂采砂的小作坊,它吸出来的砂子已经累积了十几米那么高。它的作用是可以帮助减少库区里淤积的泥沙,但也改变了这条河道原本的生态环境。”


密密麻麻的小水电不仅仅出现在江西,当记者沿河来到了湖南的境内,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 


央视记者张艺瑾:“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大约是在江西省和湖南省的交界位置,我右手边不到100米是江西的一座电站,左手边不到200米是湖南的一座电站。”


两座电站分别属于两个省,而距离却不超过300米。在一张江西地图上,记者把掌握的资料做了特殊处理,标出了江西省所有小水电,密密麻麻的小绿点都是小水电所在的位置。在水资源丰沛的区域,这些绿点甚至连成了片。据统计,江西境内的小水电数量达到了3955座。


【小水电站规划滞后 谁为生态把关】


小水电站距离如此之近,层层设坝,合法合规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少?相关部门又是怎么监管的呢?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距离相当近的小水电站,审批手续都很齐全。小水电站的管理员,也给拿出了各种审批文件。


水电站建设如此密集,一道道审批手续却都大开绿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记者来到了崇义县政府,几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记者见了面。


江西省崇义县水利局副局长钟芳明:“当时国家的背景对于小水电来讲,它是定性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所以水利部门做规划的时候都是按照水能的最优利用,就是不浪费水头。”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小水电曾是当地政府鼓励的项目。2003到2007年间,短短29公里的乐洞河上,建起了10座小水电。在我国,河流的开发都应遵循相应的流域规划,那么当地的水利部门的规划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在记者将要离开江西的时候,当地政府部门又找到了记者,要进行解释。


江西省崇义县水利局局长卢鑫平:“当时是根据章江规划,下一步我们坚决按照党中央生态环保的要求,立即彻底整改到位。 ”


随后,当地水利局发给记者这样一份说明:乐洞河的开发是依据《章江流域规划》的原则和任务。而这份规划的制定时间是33年前。2010年江西省曾启动《章江流域规划》的修编,但8年过去了,至今没有问世。


【小水电站无序发展 生态遭破坏】


规划严重滞后带来的是小水电站的无序发展,生态遭到破坏。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小水电站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


建设一个小水电站,除了厂房之外,需要在河流有落差的地方建立水坝,蓄水、放水,利用水位差产生的强大水流进行发电。而建立一个小水坝,首先需要“清库”,就是把水坝蓄水库里的植物砍伐、清除。


记者拍摄到了一个建设中的小水电站库区的现场,画面中,水平面以上几百米,全都已经被砍伐殆尽。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傅涛:“河流石一条生命共同体,水体、生活的鱼类、人类都是密切相关的,整个把河流切成若干段落,水生物的洄游路径会被阻拦。另外河流本身不光是生物,还有很多生态特性,其实都会受到影响。”


【无序开发 小水电站上游河道断流】


短时间来看,水电站的建设带来的改变是树木被大量砍伐、鱼虾数量的减少,阻隔了一条河流的正常流动,但是长时间来看,密集建设的小水电站,阻断的绝不仅仅是河流的流动,河里的整体生态链,乃至周边的生态环境都会受到重大破坏。我们很难还原每个小水电站建设之初的场景,但在这些小水电站,建设完成之后,带来的生态影响并没有就此结束。多年来小水电无序开发,原本水资源丰富的云南,现如今已经出现了河流断流的情况。


南广河是云南境内,长江的一条支流,资料显示,这条河上,50公里的距离内,就有30多座小水电站,其中13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河道断流。断流时间长达40天,最长的断流长度达到3000米。记者从南广河的上游出发,顺流而下。没多久就看到了一座水坝。


央视记者朱慧容:“水通过这个通道往这里流,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根管子,通过这根管子,所有的水资源都会送到水电站里面去。”


眼下正值汛期,自然河道里还有一些水流,可是到了冬天枯水季,这里就会出现800米的断流。


央视记者朱慧容:“在这个项目设计之初是有一个生态保护措施的,顺着我手指的方向,那边有个门,如果水少的时候,那个闸门打开的话,所有的水会自然流向河道中而不流向水电站,但是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个门,上面都已经长满了青苔,可以把门往上拉的绳子也断在了空中。”


谁的位置低,谁就会优先得到保障,原来应该得到优先保障的是这条生态的河流,但如今闸门紧闭,位置最低的变成了这条流向水电站的通道。顺着黑管,记者找到了这家水电站,整个厂房不到50平米,放着三台发电机,运行的只有两台。


水电站工作人员:“有一台机器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记者:“为什么?”


水电站工作人员:“没有水啊。”


这条小水电站林立的南广河上,到了下游,水就更少了。一路上,各类小水电站随处可见,水坝周围几乎都会出现裸露的河床。不仅如此,一些早该拆除的废弃水坝,也成了水资源的“拦路虎”。


央视记者朱慧容:“ 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还写着‘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字样,可想而知水资源非常丰富的时候,这里是个什么样的场景,而现如今我们完全可以毫无压力地站在这个河床的中央。再来看一下这个水坝,中间已经被非常多的沙土堆积起来了,经过的水流也不是非常大,只能从沙土的周围往下流。”


【违规小水电站建在自然保护区内】


审计公告中有这样的表述: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度超过1017公里。1017公里,近似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想而知。而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情况,在我们记者的调查当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也有小水电站,非但没有按规定退出,反而拿到了国家的专项资金,要继续扩建。


从重庆市区出发,三小时车程,再徒步行走一小时之后,记者一行来到了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被称作天然植物园,是我国珍贵的生物物种的基因库。然而这样一个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却有一座规模不小的水电站。


央视记者王颢一:“我脚下的这个水坝建设于1993年,2000年的时候这里成为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这座水坝也因为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成为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本应该作为违规小水电逐步退出的项目却成功申请到了120多万元的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增效扩容。”


在水坝的不远处,记者看到了一个还没有被拆除的施工现场,这些就是电站扩建时用来运送物料的铁架和缆车。


央视记者王颢一:“在这个国家级的保护区里有一个龙塘水电站,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下看,就是龙塘水电站的机房。”


从地图上看,这里已经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了,原本应该是茂密的森林,却变成了眼前的模样。顺着索道,记者继续向落差300多米的山谷前行,一路上原本的山路已经被大面积的硬化处理,树木、植物被砍伐,只留下大片碎石。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这座水电站,水电站刚刚完成扩建,到处堆放着施工时的建筑物料。同行的南川市税务局局长向记者描述了扩建的原因。


南川水务局局长杨德兴:“财件2016(27号)文件,完完全全是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来实施的,也就是说几部门的相关政策不完全配套,我们希望今后这些都配套起来,也便于基层操作。”


这位局长说的文件,这是水利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水电站增效扩容的文件。而同行的金佛山保护区管委会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金佛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任王军波:“增机情况他们没有和我汇报,也没有做环评,如果要环评的话就要核实我们保护区的情况,要我们核实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写明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自然保护区内的电站显然不能申报扩建。带着条例,记者再次找到南川市水务局。


央视记者:“其实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南川市水务局局长杨德兴:“现在看从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这是不符合要求的,保护条例这个事在最早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是这样总结的。”


按照审计结果,这座小水电站扩建属于严重违规建设,被责成整改。水电站已于2018年5月30日停机,申请到进行扩建的一百多万元国家财政拨款已全数退还。


【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无盲点 无禁区】


一百多万全数退还了,但是扩建给自然区里的动物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修复的。在这次审计署的审计当中,对10个省的小水电站进行抽查,给出审计意见,要求立即整改。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着重强调究竟透露出哪些信息?如何保障这些审计意见可以进一步落实,切切实实保障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公告发布后的第一时间,记者采访了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


央视记者:“这次我们注意到报告当中也着重强调了环境问题。”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副司长刘峰:“过去偏重于经济的效益性的审计,但实际上随着我们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的提出,还要更多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生态修复的角度看问题。”


审计当中,审计署发现诸多问题。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处长罗涛:“第一,小水电开发的强度过大;第二,小水电的无序开发问题还比较突出。第三,我们的监管还不够到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央视记者:“审计署来关注一个小水电,是不是管得太细节了?”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处长罗涛:“这个问题可以说小中见大,既与水资源的开发有关系,与水环境质量也有关系。影响我们国家的生物多样性。”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副司长刘峰:“实际上过去大家可能是认为是个小事,就没人注意,反而变成一个盲区,一个监管空白。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也要做到无盲点、无禁区。”


根据相关规定,为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的落实、整改工作,审计署在发出审计结论之后将进行回访。


央视记者:“怎么确保这些整改的意见能落到实地?”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副司长刘峰:“我们有一个审计整改制度,每年要对它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各个有关部门和地方都按照制度,他们每年要对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从整体上看问题,不能是单纯自己一个部门、一个地方来考虑这个问题,协同发展,共抓大保护的工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需要推进。”


【别让一江绿水变成一潭死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告诉我们的是经济发展也要尊重自然规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当然,小水电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为解决无电,缺电地区人口用电,农村经济生活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过历史性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凡事过犹不及,盲目的乱批乱建小水电,拦水筑坝、以邻为壑,让一江绿水变成一潭死水,罔顾长远的生态效益,只要眼前的短期经济效益,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两手空空——既留不住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也不来眼下的金山银山。


希望各地的管理者,不要只低头盯着自己小账本上的“金山银山”,还要多抬头看看,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移动网

查看相关新闻视频,请点击链接:

https://www.newscctv.net/219news/video.html?videoId=DC82F7B6-340F-B0A6-C7BA-6B1D01976ADA&code=071MM2ST01bNtW1hT5ST0CpYRT0MM2SX&state=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

(2018年6月19日公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审计署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本报告对省级行政区统称为省](以下统称11省)2016年至2017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抽查了59个地级市(区)。现将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11省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湖泊湿地分别为96.7万平方公里和14.8万平方公里,共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3065处、面积38.7万平方公里;2017年水资源总量1.34万亿立方米,用水总量2475.87亿立方米。各级政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2016年和2017年投入相关财政资金共2518.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722.12亿元、地方各级财政796.12亿元。

从审计情况看,11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生态环境保护有序推进。2016年以来,11省共召开相关会议152次,制定或修订制度等293项,15.99万名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河长、湖长;开展各类专项行动665次,查处非法倾倒、偷排偷放、乱占滥用、乱砍滥伐等违法案件9.78万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147件、2635人,较好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二)污染防治能力有所增强。据相关部门数据反映,11省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近两年分别增加8%和11%。水、大气等污染治理部分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各省共取缔“十小”企业2486户,占已公布取缔名单的99.84%,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约9成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三)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据11省提供的资料,2017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分别削减2.97%、4%、9.24%和3.97%;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断面的水质优良率为7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3%)比上年下降约0.3个百分点。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截至2017年底,8省有12.56亿元水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专项资金结存在相关地方财政部门,有8.21亿元结存在项目主管部门及实施单位,均超过1年。


二是2013年12月至2018年1月,8个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违规使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2580.49万元,主要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其他项目支出等;5个县级地方政府重复申报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105.6万元。


三是10省有197个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未按期开(完)工,5省有19个项目建成后效果不佳。


(二)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截至2017年底,10省已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距仅100米,开发强度较大。5个省“十二五”期间新增小水电超过规划装机容量,8个省有930座小水电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6个省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78座小水电,7个省有426座已报废停运电站未拆除拦河坝等建筑物,7个省建有生态泄流设施的6661座小水电中有86%未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测。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1017公里。


二是7个省有关市县突破国家、省两级审批制度,自行设立开发区249个(其中2016年以来新设8个),占地447万亩,其中有72个设立5年以上但建成率不足5成,还有10个与基本农田重叠2.77万亩。有62个开发区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或与禁止开发区域重叠,其中18个是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之后设立或扩建的。


三是10个省有501家单位无证取水,60家单位超量取水;截至2017年底,7个省有667个违规占用岸线项目尚未整改到位。


四是2016年以来,3省有21个新建或扩建的化工、造纸等项目,未履行环评或产能置换等审批手续。


五是网络非法销售电鱼机等问题缺乏监管,助长了非法电鱼行为。11省近4年共发生非法电鱼案件3.46万起,年均增长8.8%,其中149起发生在珍稀鱼类保护区内,胭脂鱼等珍稀鱼类被电亡,还导致超过30人死亡。


(三)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长期持续整治的洞庭湖、鄱阳湖等5个国家重要湖泊,由于统筹治理不到位等原因,2017年的水质仍为IV类及以下。


二是75个开发区未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06个开发区未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70个开发区虽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但未按规定安装在线监控装置或与环保部门联网;46个开发区因管网不配套等,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三是截至2017年底,9省有118座敏感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因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损坏等,6个省2017年有2.24亿吨污水未有效收集处理或直排入河。


四是截至2017年底,3个省的9个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超负荷运行;2个省132处无防渗措施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未完成清理;5个省的20个垃圾填埋场或中转站产生的285.75万吨渗滤液排入城市管网或周边水体,还有197万吨渗滤液积存场内。7个省的48家单位未按规定存储、转运或处置危险废物,4个省的6家单位未按规定处置医疗废物。


五是截至2017年底,9省的56个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排污口、养殖场等建设项目;3省的7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71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断面水质超标。


六是截至2017年底,10省有5.61万个地下储油罐(占应改造总数的52%)未更换为双层罐或进行防渗改造;3个省有348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未淘汰;2省的个别市县还有8家小型造纸、电镀企业未关停;3个省有46户禁养区内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应关未关,3个省有413家养殖场未建配套治污设施。


三、审计处理和初步整改情况


对以上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在整改期限截止后依法向社会公告整改结果。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对小水电过度开发问题进行专项整改,相关地方对违规占用岸线等问题已制定整改措施,淘汰10蒸吨以下(含)燃煤锅炉275台,关闭或拆除9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有关单位已收回部分财政资金。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检查后续整改情况,进一步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


(来源:审计署网站)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原文链接:记者调查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小水电影响大生态

  • 发表于 2018-06-21 20:46
  • 阅读 ( 1129 )
  • 分类: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