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IUCN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发布了《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更新版,受到了多个国际组织、科学家的认可和支持。目前,IUCN红色名录共收录了 157,190 个物种,其中 44,016 个物种濒临灭绝。
更新版红色名录显示了气候变化正威胁着从大西洋鲑到绿海龟等越来越多的物种,此次更新还完成了首次全球淡水鱼的评估,并强调了非法采伐和贸易对红木的影响。保护工作已经成功地将两个羚羊物种从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但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仍可能会破坏其未来。
一项新的评估发现,25% 的淡水鱼面临灭绝的危险,至少 17% 的受威胁淡水鱼物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图片来源于Michel Roggo)
IUCN总干事格雷泰尔·艾吉拉(Grethel Aguilar)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我们星球所孕育的生命多样性,并破坏着大自然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能力。此次红色名录的更新强调了气候危机与生物多样性危机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必须共同应对这两大危机。物种减少是气候变化造成破坏的一个例证,我们有能力通过采取紧急、有雄心的行动来阻止气候变化,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下。”
IUCN主席拉赞·阿尔·穆巴拉克(Razan Al Mubarak)认为:“IUCN红色名录的更新展示了协调地方、国家和国际保护多方努力的力量。弯角剑羚这样的成功案例表明保护是有效的。为了确保保护行动成果的持久性,我们需要果断地应对相互关联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1 世界淡水鱼类物种现状
IUCN红色名录的更新完成了对世界淡水鱼类物种的首次全面评估,显示25%的物种(14,898个评估物种中的3,086个)面临灭绝风险;至少17%的受威胁淡水鱼类物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水位下降、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向河流逆向流动以及季节变化。许多因素加剧了对濒临灭绝的淡水鱼类物种的威胁,包括污染(影响了57%的物种);水坝和取水(45%);过度捕捞(25%);入侵物种和疾病(33%)。例如,由于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退化以及水坝减少了进入湖泊的淡水,一种非洲脂鲤 Brycinus ferox ——肯尼亚的重要经济物种,在IUCN红色名录上从“无危”(Least Concern, LC)变为“易危”(Vulnerable, VU)。
Brycinus ferox 属于易危物种(图片来源于IUCN Red List)
大西洋鲑(Salmo salar)已从“无危”转为“近危”(Near Threatened, NT)。2006年-2020年,大西洋鲑的全球种群数量减少了23%。由于在淡水和海洋栖息地之间长途迁徙的过程中受到了多重威胁,现在它们仅限于在一世纪前栖息的北欧和北美的一小部分河流中生存和繁殖。气候变化影响大西洋鲑鱼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幼鱼发育,减少猎物供应,并扩大外来入侵物种的范围。水坝和其他障碍物阻碍了鲑鱼进入产卵和觅食地,而主要由伐木和农业造成的水污染和沉积物则导致幼鱼死亡率上升。并且,逃逸的养殖鲑鱼繁殖威胁着许多野生种群,并可能削弱它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此外,鲑鱼养殖场的鲑疮痂鱼虱(Lepeophtheirus salmonis)造成的死亡也非常令人担忧。入侵物种驼背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gorbuscha)在北欧的迅速蔓延也是日益严重的威胁。
Salmo salar(英文名:Atlantic Salmon)属于近危物种(图片来源于IUCN Red List)
“淡水鱼类占全球已知鱼类物种的一半以上,鉴于淡水生态系统仅占水生栖息地的 1% 其多样性令人惊诧。这些多样的淡水鱼类物种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以及依赖淡水生态系统的数十亿人、依赖淡水渔业的数百万人来说至关重要。确保淡水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管理,保持水体流畅通、水量充足和水质良好,对于阻止物种减少,维持具有较强气候适应性的世界粮食安全、生计和经济至关重要。”IUCN SSC淡水鱼类专家组联合主席Kathy Hughes说道。
2 南太平洋中部和东太平洋绿海龟面临灭绝风险
根据IUCN红色名录更新版,南太平洋中部和东太平洋的绿海龟(Chelonia mydas)种群分别处于“濒危”(Endangered, EN)和“易危”的状态。气候变化对绿海龟整个生命周期的威胁日益严重,因为高温导致孵化成功率降低,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巢穴和淹死幼龟,并且绿海龟食用的海草容易受到海洋变暖和极端天气导致的洋流变化的影响。这些地区绿海龟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工业和手工捕捞的偶然兼捕。随着人们捕捉绿海龟及其蛋供自己食用或在市场上出售,绿海龟的数量也逐渐减少。
Chelonia mydas(英文名:Green Turtle)属于濒危物种 (图片来源于IUCN Red List)
3 保护成功案例:弯角剑羚和赛加羚羊
弯角剑羚(Oryx dammah)在IUCN红色名录上已经从“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 EW)变为“濒危”物种,这要归功于将该物种重新引入乍得的保护工作。这种羚羊曾经是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常见动物,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从野外消失了。现代偷猎活动日益猖獗,再加上每十年一次的极端干旱,导致这种羚羊在20世纪灭绝。经过一个长期的国际项目,弯角剑羚现已在野外生存。截止2021年,至少有 140 只成年个体在乍得的奎得瑞米-奎得阿奇米的自然保护区(Ouadi Rimé-Ouadi Achim Faunal Reserve)自由活动,并有 331 只幼年个体出生。国家当局和当地社区的全力支持对项目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物种的生存则有赖于防止偷猎的持续保护。然而,该地区的气候变化仍可能威胁着这一物种的未来。
Oryx dammah(英文名:Scimitar-horned Oryx)属于濒危物种 (图片来源于IUCN Red List)
生活在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在红色名录中已从“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降级到“近危”。哈萨克斯坦是98%赛加羚羊的家园,其种群数量在2015年-2022年增加了1,100%,并在2022年5月达到130万只。该物种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爆发的影响,在2010年、2011年、2015年和2016年都发生过大规模死亡事件。据了解,2015 年的高死亡率是由异常高温和潮湿引发的,而随着气候变化,这种情况预计会变得更加频繁。并且,加上家畜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因此未来疾病爆发造成大量死亡的风险仍然很高。为获取羚羊角和羚羊肉而进行的偷猎也是造成其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原因。由于采取了广泛的反偷猎措施、教育计划、对海关和边境官员的培训,以及打击消费国非法销售的行动,赛加羚羊的种群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这种状况完全取决于反盗猎措施和贸易管制的持续实施。
Saiga tatarica(英文名:Saiga)属于近危物种
(图片来源于IUCN Red List)
“赛加羚羊是过去100年内第四种被成功放归野外的大型哺乳动物。这个保护项目的成功和赛加羚羊的显著恢复是战略眼光、坚定的政府承诺和投资、非政府组织和科学专家的技术支持以及与当地社区合作的结果。” IUCN SSC羚羊专家小组联合主席David Mallon说道。
4 市场对大叶桃花心木的持续需求对其造成威胁
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是世界上最受商业追捧的木材树种之一,在IUCN红色名录上已从“易危”升级为“濒危”。新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180年里,由于不可持续地从野外采伐这种珍贵木材,以及农业和城市对其生长的热带森林的侵占,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桃花心木数量至少减少了60%。在美国、西欧和中国,桃花心木(Mahogany)仍然是制作高档家具、木皮、装饰品和乐器的首选。尽管受到国家和国际立法的保护,而且所有分布国都做出了共同努力,但由于需求量大,非法采伐和贸易仍在继续。迫切需要更多资源来管理保护区和解决非法木材贸易问题。另外,模型显示,据预测气候变化将使一些大叶桃花心木目前的栖息地变得不再适宜生长。
Swietenia macrophylla(英文名:Big Leaf Mahogany)属于近危物种 (图片来源于IUCN Red List)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