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可持续发展行动白皮书》是国内首个集中关注“高校青年”在校内外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需求的调研项目,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式,系统地描述了高校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行动和需求。由WEable(#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赋能,#企业社会责任合作),恩派公益(#中国社会创新引擎,#公益行业支持平台)、联合青年志(#社会文化洞察,#战略咨询)、刺猬CIWEI(#综合性青年职业成长平台,#青年自媒体)开展。
这些问题都会在《高校青年可持续发展行动白皮书》中一一得到解答,而解答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我们把“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放置在年轻人整体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理解他们真实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他们对这个议题的认知。
不仅看到他们的关注和参与,更从他们的现实需求中,探寻“可持续发展”嵌入生活、启发广泛的行动参与的可能。
以下是这份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几大看点:
01 认知层面
高校青年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
他们关注哪些话题?
由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是一个定义多样且宽泛的概念,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所站的角度不同,使用场景不同, 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和理解也就不同。被寄予厚望的高校青年广泛而普遍地关注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什么都不想也不希望错过。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ility”的哪些话题能有机嵌入高校学生的生活呢?——公共事件与社会议题。58.3%的高校学生关注公共事件和社会议题,49.8%的人关注公益议题。有意思的是,对比90后95后,当今高校在校本科生(00后)展现得更具有公共精神。显而易见的是,基本只有“和生活有关的”具体话题,才会更受高校学生关注。
可持续发展领域里具体议题中最受关注的前三类是:
TOP1:社会公平、平等,比如良好的教育、性别平等、减少歧视和不公等;
TOP2: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比如洁净的水源和卫生、可负担的清洁能源、对应气候变化的行动等;
TOP3:可持续的城市与社区,具体来说包括比如乡村振兴、社区营造、传统文化保护等。
前三类议题的受关注度显著高于其后开始显现为长尾的弱势群体、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机构和全球伙伴,以及消除疾病贫困饥饿等话题,这个结果也符合我国国情。
02 实践层面
高校青年如何参与“可持续发展”?
他们有哪些行动?
高校青年对“可持续”总体处于相对被动的了解和接受阶段,整体理解并不深入,但从行为上来看,又表现出普遍的参与性,这个“倒挂”现象让我们尤其好奇,想要探索在对可持续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大家如何、以及为什么参与到可持续的实践中?
行为特点一:支持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公益项目,如公益捐赠成为个人支出的一种选择。
29%的高校青年曾参与公益捐赠,主要捐赠渠道是腾讯“99公益日”的公益项目配捐及是“水滴筹”大 病救助平台。
行为特点二:在校方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背景下,96%的高校青年参与过校内可持续相关活动。 行为特点三:出于“力所能及的好习惯”,90%的同学有校外参与可持续相关活动的经验。行为特点四: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近50%的高校学生把“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做为职业选择的参考之一。
03 驱动力
高校青年为何关注“可持续发展”?
什么在推动他们行动?
了解了冰山露于水面上的认知与行为,我们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冰山下层深远的需求、驱动力和阻力。了解能够激发行动的洞察,才能有效地创新而不内卷,让更多高校青年一起为可持续发展而行动起来。
底层动机:价值认同与自我成长需求并重
高校青年参与关注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基于善良的“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实际的自身成长需求,认为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培养自身的软硬技能,甚至于拓展个人职业发展机会。
主要挑战:缺乏系统的认知、深度的理解和行动的信心。
高校青年们关注广泛,信息获取及时,也有更大的格局,关心系统性的问题,越来越能“看见他人”。构建他们对“可持续发展”个人行动的信心,不仅需要让他们关注到相关问题,同时也要充分提供透明的知识和信息,并合理嵌入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使用的平台。
价值期待: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社会经验,深度参与社会问题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希望获得平时作为学生较难获得的资源和机会也是大家的重要目标,可见,参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拓展高校青年社会资源、改变城际校际资源不均衡的机会。
参与体验:明显倾向周期短、强实操、重团队、低成本的活动。
目前高校青年参与较多的可持续发展活动,普遍具有“周期短、强实操、重团队、低成本”等特征,满足这四个条件中的越多项,越能吸引学生积极报名。
04 期待层面
如何构建高校青年“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高校、公益组织、商业品牌可以如何参与?
高校青年们心中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圈”的地图呢?他们是如何理解包括学校、政府、公益组织,甚至商业品牌在这个领域里的独特角色的呢?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高校青年的感知中,公益组织/NGO和政府是大家“可持续”共识的最主要推动者。
公益组织和青年组织层面
青年普遍认为,公益组织长期专注解决社会问题,用行动创造实际的改变,是行动派而非形式主义。同时随着青年力量的涌现,大量校园社团、青年组织积极活动,高校青年很早就接触并信任这些由同龄人发起且更创新、灵活、有趣的组织或社群。
学校层面
学校对青年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行动都具有毋庸置疑的深远影响。此外,校园生活基建的改造也可以有效改变高校学生行为,潜移默化地引起意识改变。
商业品牌层面
高校青年对商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生产流程的可持续以及企业对公益组织NGO和青年组织的有效支持。
同时,年纪越长的高校生,越关注企业使命和愿景层面是否关注可持续发展,只有深入价值观的文化,才能支持其长期不断加深企业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代际的高校青年对通过什么样的组织、以怎样的方式投身可持续议题行动,期待差异较大。
00后本科生更期待与学校合作,期待 Top 3:行动参与机会、校园/社团主题活动、议题学习机会。
95后高校青年更关注可持续消费上的引导,期待Top 3:行动参与机会、可持续消费、校园/社团主题活动。
90后更具系统性视角,强调各类组织协同大众、学生与企业来共同参与,期待 Top 3:宣传科普、行动参与机会、人才培养&影响企业(并列第三)
关于报告
写在最后
最宝贵的,是同行的伙伴们。
有人说,世界上99%的人会因为看见才相信,我们相信,还有1%的人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青年伙伴,无论身处什么视角和角色,都是相信“我们能够改变世界”的人,选择不做旁观者,而是真诚地用善意面对这个世界,真诚地发现社会问题,真诚地用行动创造改变。
我们非常有幸,能与越来越多这样的青年伙伴同行,彼此点亮,期待我们都能继续用善意与行动激活美好的化学反应,带动更多人为自己和世界创造惊喜,也赋能组织、机构和企业都来创造真正的价值,合力向着美好未来全力奔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