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2014年9月我开始担任南都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从那时就和理事会有比较多的互动。过去7年,我越来越意识到,理事会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他们确实在很多方面具备秘书处不具备的一些能力,发挥着与秘书处不一样的作用。
首先是确定机构的战略方向,也就是机构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一块。
基金会的愿景、使命,基金会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很多都来自于创始人他们的特点、他们的基因,他们的激情。他们在这一块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我觉得他们给秘书处带来很多智慧。
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日常工作当中,当你希望得到更多意见的时候,理事会总是在那里。理事会的构成比较多元,大家的意见也不会完全一致,这是秘书长们容易觉得麻烦的地方。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非常需要多元视角,集体智慧要能够大于个人智慧,不仅大于秘书长的智慧,也大于理事会中间单一理事的智慧。理事会的集体讨论,然后达成共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第三个,我觉得理事会对秘书处是一个重要的鞭策。
秘书处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基于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我觉得需要不断地鞭策。其实人性有很懒的一面,不断的自我鞭策是很难的,确实需要一些外部的压力。我觉得这种压力,从理事会传导给秘书长,再通过秘书长传导给秘书处团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南都是如何调动理事参与?
我觉得最关键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站在每一位理事的角度来思考。我觉得要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他为什么要参加理事会。对于不同的构成,我们要想清楚,他为什么要参加理事会。
第二,他对什么有兴趣。比方南都的理事会,有的理事是非常优秀的咨询师,他们对管理非常有兴趣,也愿意贡献。
第三,他有什么特长、优势。如果组织的某些话题,你去和他讨论,既是他的兴趣,又能发挥他的优势,他就能做出很大的贡献。比如很多基金会都有投资特长的理事,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南都基金会理事会一般都会有一个学者代表。所以如果有一些研究方面的项目的话,项目立项的质量他们有判断,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也都认识,因此找他们讨论就最为合适。
对秘书长来说,要花时间去充分地了解每一位理事。如果你是一位新上任的秘书长,如果你对理事会成员比较陌生,你可以去看过往历次理事会会议记录,你可以看到每一位理事,他讲了什么,肯定代表他关心的角度,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去了解理事。
南都基金会的理事会内设了三个专业委员会。三个委员会都是由理事和监事构成,基本上每一位理事和监事都有一个小组角色,也是根据大家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来划分的。
另外,我们要给理事提供充分的信息,要做到信息尽量对称。我们要清楚,理事会成员都很忙,他们参与到基金会,只是他众多工作当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你要提供充分的信息,经常沟通,让他关心基金会的工作,愿意投入进来给基金会创造价值。南都基金会有一个专门给理事会的月度通讯,专门给理事会成员沟通基金会每个月的工作进展。平时有些重要的事,我也会在理事会群里做及时的沟通。
文字上的报告总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要让理事会与实际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结,如果能够带他们到项目点去看,就会增加更多感性的认识,加深他们对公益组织、对受益人的情感联结。
在每次开理事会的之前,如果有特别强势的理事,你是可以预判的,然后你要在会前和这位理事以及其他理事单就某件事项做沟通,这样也能让大家提前思考这个问题,提前酝酿和准备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更有利于避免单方面的强势观点,形成有效的讨论。
你怎么看待理事会的价值。如果你认为理事会有很大价值,你就需要、也值得去投入时间。
回到中国很多基金会的实际状况,理事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况。在很多情况下,理事会的组成可能并不那么理想,理事会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那它是不是就不值得投入时间呢?
我觉得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不能从一个节点去看,你觉得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觉得它当下不发挥作用,就代表它永远这样。而理事会也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学习成长的。另外,秘书长也是理事会的一名成员,本身就是理事,你可以花时间,投入精力,通过自己的一些贡献,让理事会越做越好。
秘书长如何推动出资人分权?
我在南都基金会工作的时候,南都基金会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理事会。南都的出资人我觉得是特别棒的出资人,因为他们一方面有社会情怀,另一方面完全认可理事会的价值。南都基金会的理事会从来不是一言堂。每次开会,从来都是观点充分交锋,有时候会非常激烈。
我观察南都基金会,即便这么开明的出资人,南都基金会治理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的历程。
第一个阶段,就是南都基金会成立,从2007年到2010年,理事会出资人比较占主导的。
我们看当下的中国,不管是家族基金会、企业基金会,企业家个人发起的基金会,我认为都无法避免要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这是非常自然的。
第二个阶段,从2010年到2017年,(徐)永光担任理事长,秘书处专业团队会做得更多,理事会不再参与20万以上的项目审批,除非是重大的战略性的项目,如银杏计划、景行计划等,他们不再参与日常的项目审批了。
第三个阶段,2017年我们有一次理事会开会,我们的出资人也是名誉理事长周庆治说,他对秘书长有一个新的定位,他认为秘书长和理事会的关系,应该是共同创业伙伴的关系。
这是一个发展历程,从分权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秘书处做得越好,出资人看到你的使命认同感、看到你的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分权。从出资人的角度,也要看到权力放在别人手上的价值,比一个人说了算的效果会更好,也会更加愿意分权。
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瞬间质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大家彼此看见、彼此相信的过程。
秘书长如何建立与理事会的信任关系?
建立信任关系需要一个过程,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靠你的人品和你的能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千万不能把双方的关系理解成搞人情关系,那是一种庸俗的理解,也是不对的理解。
所谓人品就是要有公心,你真的是站在机构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然后才能公正地处理很多的事情。
所谓能力就要要能实实在在做出成绩来。比如我们要制定战略,要让战略落地,项目要做出成效,要能够带领团队成长,这是一个过程,当理事会看到这么一个过程,信任就自然建立起来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双方关系很脆弱,是因为理事会和秘书长之间天然的信息不对称。秘书长天天在工作,而理事会一年只参与十几天时间,他的信息也基本都从秘书长那里来。如果你只是报喜不报忧,然后存在的问题,理事只能从别人那里听到,这样信任就破坏了。
好的秘书长应该是一个全才
我觉得好的秘书长其实应该是一个全才,因为做秘书长对人能力的要求真的比较全面,如果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就会比较麻烦。
如果在南都做秘书长,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是价值观层面。要和南都基金会的价值观相吻合。只有在价值观吻合的机构工作,才是愉快的,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你也不觉得是困难。
第二是业务能力的层面。在南都基金会,就是对公益组织、公益行业的支持,因此我们要对公益行业有很深的认知和洞察,要对公益组织的生命周期有认知,然后还要具备战略管理、社会问题的识别和分析、产品模式开发的能力等等。
最后还要具备组织运营管理能力,你需要对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有概念,要能够管理和发展团队,要能够动员和联合他人,要能够系统思考协同工作,要具备变革管理能力。我觉得这是从三大的维度来看,对一个好秘书长的要求还是很全面的。
从理事长的角度,怎么培养一个秘书长,我觉得是挺不容易的事。首先,你要去识别一些好苗子,然后,你要让他在工作中成长,所以要给他压担子。人的学习有个特点,就是往往在错误中学习,所以一定要给他在实际工作中压担子,要允许他犯错,关键是在错误中间他学到了什么,要跟他一起去总结。
如果你觉得秘书长有哪些能力上的欠缺,那么你就要一起去找到合适的方法,让他去补。你可以给他创造一些更多的机会,让他去开阔视野,也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他去具体做某件事来发展某个能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