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团校官微“青年谈”专栏,采访身边的优秀青年,分享精彩故事,展现青春风采,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奋斗热情。
本期访谈嘉宾:吴晓云,中央团校2021年度基层组织团干部进修班(第9期)学员,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兼任南京市江北新区寸草青少年环保志愿者发展中心名誉理事长。获“中华环境绿色天使”称号、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优秀志愿者、江苏美境行动最“亮”美境人、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等荣誉。
中央团校:您大学和研究生学的都是环保相关专业,工作后继续围绕环保做研究和实践,获得了不少成绩和荣誉。请您简要介绍下您所开展的环保工作内容。
吴晓云:我对环保事业饱含执着和热爱。来到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工作后,我成为一名学生工作者,将环保事业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和指导“寸草”环保协会,开展各类环保实践活动。2006年,我指导学生创建了“寸草”环保协会并一直担任协会的指导老师。“寸草”自成立以来,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低碳环保宣传,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到周边的中小学、社区、江苏省科技馆等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目前累计教育服务达500课时,受教人次超过10万。组织志愿者利用假期义务为居民提供室内环境监测、家庭水质检测等志愿活动,解答大家关心的甲醛超标、饮用水污染等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开展环保知识宣讲活动,培养居民低碳环保、节能节约意识。开展盐城湿地可持续发展、滁河水质监测与保护等大学生科技实践项目,发挥环保实践育人作用。
期间,我撰写出版了《寸草与环保》专用科普教材,以更好地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令我非常高兴的是,2019年“寸草”原负责人之一张浩琦同学将“寸草”协会注册成为了NGO。运营NGO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其规模和范围相比于学生社团而言扩大了很多,更加社会化、正式化,这使得“寸草”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是我此前没有预料到的。
二是开展环保专业研究和授课活动。在工作之余,我继续攻读了博士研究生,进一步用环保专业知识武装大脑。同时,面向学生开设了《湿地与湿地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热点环境问题案例分析》《责任关怀导论》等课程,讲授环保专业知识。
中央团校:您是什么时候在心里埋下了“环保”的种子?又是什么让您坚定地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
吴晓云:这颗“种子”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当时作为少先队员,我参加了地球日的宣传活动,在广场上向周围的人发起“只有一个地球”的号召,那个稚嫩的声音我至今还记得。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有了关于“地球母亲”的概念,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
读高中时,有大学的环保社团与我所读的高中有社团援建活动。所以,我高中时就比较多地参与到环保宣传活动中,通过实践对环保事业更加热爱,也坚定了 “要干一辈子环保”。于是,高考我报考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攻读环保相关专业。
进入大学校园,我的第一件事是“找组织”——加入学校的环保协会,但是没想到协会人员流失非常严重,当时只剩下了两名干事。但我们并没有因此灰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南京“绿石环境行动网络”的培训下,我们“重振”了社团。第二年招新时,竟然有300多人报名,相当火爆。大学期间,我不仅学习了环保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依托社团开展了湿地调研、环保宣传等丰富的环保实践活动。
就是这样一段段经历,我的环保意识由小学时播种下的一颗种子,经历了高中的认知浇灌,再到大学期间的实践扎根,永远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并且枝繁叶茂地生长下去。中央团校:在近20年的环保之旅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吴晓云: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我讲其中的两件。第一件事,2003年,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所在的社团成功拿下了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使者行动”竞标答辩,获得项目资助。在暑期开展项目实践时,我们吃了很多苦,睡过帐篷、教室、餐厅甚至农户家的天台,啃过馊掉的馒头等等。但是回头想一下这些苦,又觉得这是人生难得的体验,是宝贵的财富,在吃苦中,人的意志力得到了锻炼,本领得到了提升。所以,人还是要吃点苦的。
第二件事,是一个孩子,小学时候参加过我们的环保宣传活动,现在已经上大学了,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时常交流。这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环保的绿色种子不断播撒,并且在多年后收获到了果实。
近20年的时间,我很感谢一路的同行者,正是认可环保、践行环保的人越来越多,环保事业才走到了今天。如今,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环保事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么多年的坚守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会继续坚守环保的初心,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04
中央团校:您是什么时候走上共青团工作岗位的?在您看来,共青团工作与环保事业如何更好结合呢?
吴晓云:我是2016年开始担任学校的团委副书记,后来成了团委书记。应该说,共青团工作与环保工作有非常多的共同点,都是要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种子,都迫切需要做到实践育人。
环保是一种理念,需要实践。我们的环保宣传做得再好,环保理念再先进,都需要落实到实践本身。正是这样的环保经历让我在共青团工作岗位上有了更多的可借鉴之处。
做思想引领工作,首要的是保证方向正确,也就是“站在理想信念制高点”。在我自己读大学时,当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团委书记经常就社会实践项目对我们进行指导,告诉我们做环保项目要紧密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并给我们具体的帮助,这让我意识到高校团委书记这个岗位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今,我自己作为一名高校团委书记,时刻铭记,要将思想认同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进而增进思想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吃苦耐劳是必要的,不经历现实的锤炼和打磨,不亲身体验基层的工作,是无法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也就无法持久地坚持下去。
中央团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呼声越来越高。在您看来,如何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环保理念?
吴晓云:首先,环保宣传要从娃娃抓起。少儿阶段的孩子既更尊重老师的知识传授,又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与求知欲,因此,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就要着力普及环保理念。
其次,逐步提升环保宣传的理论高度。面对青少年,需要从一点点的环保科普开始。随着不断宣传,大家逐步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再通过环保实践具备了基本的环保视角和正确的方法路径。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夯实环保理论的基础教育,把环保宣传的理论高度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契合绿色发展这一主题。
再者,重点纠正青少年对环保认知上的盲区误区。环保的范围很大,同时又贯穿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越是细节的地方反而越容易被忽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国家一直在积极地提倡环保,战略高度有了,方向也有了。但是如果忽视了绿色发展中的盲区误区,那么很容易导致后面的实践出现偏差。比如,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随手关灯”,但其实,“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只是对于白炽灯而言,针对目前使用的更多的节能灯来说,频繁开关不仅不能节能,还会损害其寿命。比如,在买家用电器时,很多人会看重耗电量低这一特性,认为这样既环保又省电,但其实,耗电量低不代表效率高,效率高才更有利于环保,要选择高能效家电,才能尽量减少污染。还比如,现在减塑,很多人就以纸代塑,其实,不管是塑料袋、纸袋还是环保购物袋,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多地使用它们,并且减少购买新的纸袋和塑料袋。
最后,大力开展青少年环保实践活动。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很多时间精力转移到网上。他们对于环保方面的认识虽然看似接触得更多更广,但实际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疏离——脱离了实践的表面认知。由于缺乏实践支撑,青少年的态度稍显冷淡,认为环保属于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切身关系,这就导致了主动性积极性的缺失。虽然我们也在逐步扩大线上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但自始至终我都相信实践的力量是最惊人的,因此,我们要摆脱这种被网络制约的困境,多通过线下活动这把“钥匙”,打开青少年实践认识这扇门,进一步提升参与感、责任感,更好地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访谈人:王娟 毕诗歌
访谈时间:2021年11月1日
访谈地点:中央团校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